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蚌埠学院座落于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南倚芦山、西临龙子湖、北接相邻高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2006年12月下旬,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蚌埠学院筹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全面评估。2007年1月29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蚌埠学院正式建校。2007年3月19日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蚌埠学院。蚌埠学院的设立,标志着学院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本科层次的全新阶段。
定位明确求发展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的道路上,蚌埠学院首先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牵动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先后召开四次教学工作会议、两次科研工作会议和多次座谈会,发动以高级职称教师为主的教学人员和以中层以上干部为主的管理人员充分讨论、献计献策;认真修订、完善《蚌埠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校园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发展、图书信息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7个子规划,全院上下就蚌埠学院发展思路形成了服务面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共识:立足蚌埠,服务周边,为蚌埠市及安徽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为主,工学、人文学科、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
名符其实的“教学中心”
明确了发展思路、办学定位,蚌埠学院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进学院发展规划及各子规划按步实施,教学中心地位得以进一步落实。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学院现已有1门课程被列为省级本科精品课程,另有6门课程被列为省级合作共建本科精品课程。
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学院组织了“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及院级教材立项的申报工作,印发了《蚌埠学院著作、教材与讲义编写出版管理与奖励暂行办法》。经安徽省教育厅审议批准,有两位教师编写的2门课程教材被列为“十一·五”省级本科规划教材,有8门本科教材与3门专科教材正在复审中,通过后作为“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另有15位教师的16本教材被确定为院级规划教材。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7名,副高以上教师150名,非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近30人。蚌埠学院现已有199名硕士、博士和121名在读硕士、博士。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所占比例由2006年底的35.8%提高到现在的41.47%。与此同时蚌埠学院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开展了对04、05、06年引进的新教师业务考核;举办了网络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2007年上半年,蚌埠学院省级本科教学名师实现零的突破。
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目前蚌埠学院各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制定了《蚌埠学院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开展了实验教学专项检查,实验教学及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实习基地、就业基地新增32个,总数达17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发挥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力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完成了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汇编,各系也完成了课程大纲的汇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加强了教学常规检查,通过抽查教师教案、教学日历,组织观摩教学活动,抽查期末考试试卷,学生评教,领导及同行听课,教学督导参与培养计划拟定,检查系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等活动,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教学为本的办学之路
为了进一步树立本科意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蚌埠学院多次邀请安徽省教育厅领导、省内外本科院校领导、专家到学院举办本科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教学、科研、实验、党政管理部门也多次邀请本科院校对口部门到学院对口交流,帮助干部、教师了解本科教育教学情况,强化本科教育理念;积极组织系部负责人,教学、科研和实验管理部门负责人到有关本科院校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本科办学经验。
学院主持召开了学科建设专题座谈会,了解系部学科建设的现状、思路、措施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在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蚌埠市及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订了本科学科专业建设规划,重点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目前经过努力,学院本科专业已有13个,另外学院还将现有专科专业调整为模具设计与制造、食品营养与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保险实务、环境艺术设计等52个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在工学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办学之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学术、科研同步走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社会职能,每一项都与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科研工作不仅关系着一个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水平,而且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蚌埠学院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科研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学院科研发展规划,明确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点方向、主要领域和主要措施。
二是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政策。2007年,学院项目立项和申报数不断提高,学术和科研成果有新收获,全年公开出版著作、教材24部;发表论文465篇,其中国家级89篇,国家级重点13篇;获省级以上立项29项,学院立项57项,获各类参赛奖项25项。《蚌埠学院学报》已获内部准印证,并顺利出版创刊号。
三是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在首届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上,蚌埠学院共与蚌埠金石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成果石榴酒酿造公司、安徽皖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蚌埠航天材料研究所等14家企业签约,合作项目达19个,就签约项目数量而言,在参会的40余所高校中位居前列,学科专业优势得到了初步显现,科研水平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精而巧的校园规划
蚌埠学院原校区坐落在风景区,面积较小,且受制于城市规划,无法就地扩展。为有利于满足万人规模的办学需要,蚌埠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蚌埠大学园区划拨975亩土地建设蚌埠学院新校区。蚌埠学院新校区按照本科院校标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态性要求和1万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目前新校区已建校舍23.46万平方米(不含运动场、广场和道路系统),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71万平方米,学生用房(食、宿)6.59万平方米。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蚌埠学院新校区已初具规模,可基本满足万余名全日制在校生学习、生活、运动需要。
现在,蚌埠学院建设正处在崭新的历史交汇点,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扬帆起航,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2006年12月下旬,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蚌埠学院筹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全面评估。2007年1月29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蚌埠学院正式建校。2007年3月19日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蚌埠学院。蚌埠学院的设立,标志着学院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本科层次的全新阶段。
定位明确求发展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的道路上,蚌埠学院首先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牵动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先后召开四次教学工作会议、两次科研工作会议和多次座谈会,发动以高级职称教师为主的教学人员和以中层以上干部为主的管理人员充分讨论、献计献策;认真修订、完善《蚌埠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校园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发展、图书信息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7个子规划,全院上下就蚌埠学院发展思路形成了服务面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共识:立足蚌埠,服务周边,为蚌埠市及安徽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为主,工学、人文学科、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
名符其实的“教学中心”
明确了发展思路、办学定位,蚌埠学院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进学院发展规划及各子规划按步实施,教学中心地位得以进一步落实。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学院现已有1门课程被列为省级本科精品课程,另有6门课程被列为省级合作共建本科精品课程。
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学院组织了“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及院级教材立项的申报工作,印发了《蚌埠学院著作、教材与讲义编写出版管理与奖励暂行办法》。经安徽省教育厅审议批准,有两位教师编写的2门课程教材被列为“十一·五”省级本科规划教材,有8门本科教材与3门专科教材正在复审中,通过后作为“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另有15位教师的16本教材被确定为院级规划教材。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7名,副高以上教师150名,非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近30人。蚌埠学院现已有199名硕士、博士和121名在读硕士、博士。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所占比例由2006年底的35.8%提高到现在的41.47%。与此同时蚌埠学院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开展了对04、05、06年引进的新教师业务考核;举办了网络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2007年上半年,蚌埠学院省级本科教学名师实现零的突破。
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目前蚌埠学院各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制定了《蚌埠学院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开展了实验教学专项检查,实验教学及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实习基地、就业基地新增32个,总数达17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发挥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力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完成了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汇编,各系也完成了课程大纲的汇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加强了教学常规检查,通过抽查教师教案、教学日历,组织观摩教学活动,抽查期末考试试卷,学生评教,领导及同行听课,教学督导参与培养计划拟定,检查系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等活动,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教学为本的办学之路
为了进一步树立本科意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蚌埠学院多次邀请安徽省教育厅领导、省内外本科院校领导、专家到学院举办本科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教学、科研、实验、党政管理部门也多次邀请本科院校对口部门到学院对口交流,帮助干部、教师了解本科教育教学情况,强化本科教育理念;积极组织系部负责人,教学、科研和实验管理部门负责人到有关本科院校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本科办学经验。
学院主持召开了学科建设专题座谈会,了解系部学科建设的现状、思路、措施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在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蚌埠市及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订了本科学科专业建设规划,重点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目前经过努力,学院本科专业已有13个,另外学院还将现有专科专业调整为模具设计与制造、食品营养与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保险实务、环境艺术设计等52个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在工学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办学之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学术、科研同步走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社会职能,每一项都与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科研工作不仅关系着一个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水平,而且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蚌埠学院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科研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学院科研发展规划,明确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点方向、主要领域和主要措施。
二是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政策。2007年,学院项目立项和申报数不断提高,学术和科研成果有新收获,全年公开出版著作、教材24部;发表论文465篇,其中国家级89篇,国家级重点13篇;获省级以上立项29项,学院立项57项,获各类参赛奖项25项。《蚌埠学院学报》已获内部准印证,并顺利出版创刊号。
三是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在首届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上,蚌埠学院共与蚌埠金石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成果石榴酒酿造公司、安徽皖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蚌埠航天材料研究所等14家企业签约,合作项目达19个,就签约项目数量而言,在参会的40余所高校中位居前列,学科专业优势得到了初步显现,科研水平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精而巧的校园规划
蚌埠学院原校区坐落在风景区,面积较小,且受制于城市规划,无法就地扩展。为有利于满足万人规模的办学需要,蚌埠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蚌埠大学园区划拨975亩土地建设蚌埠学院新校区。蚌埠学院新校区按照本科院校标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态性要求和1万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目前新校区已建校舍23.46万平方米(不含运动场、广场和道路系统),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71万平方米,学生用房(食、宿)6.59万平方米。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蚌埠学院新校区已初具规模,可基本满足万余名全日制在校生学习、生活、运动需要。
现在,蚌埠学院建设正处在崭新的历史交汇点,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扬帆起航,迎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