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对培养中学生的思维性和创造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这门学科缺乏兴趣。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谈了几种解决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国分类号:G633.6
引言
教学多年,观察同一个班级,学习天赋一样的两个学生,拥有一颗对学习感兴趣的心的学生必然成绩领先于另一个。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入初中,数学内容不同于小学内容,课时变紧,任务变重,内容由具体也变得抽象起来。如果没有对其兴趣的培养,就很难有持久的学习力,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容易退缩。长久,恶性循环,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师教学效果欠佳。下面是本人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事例。
一、根据各班班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结合班级特点,调动起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整体学习气氛,使其感受到数学内在魅力所在。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今年我所带的班级特点叙述一下我的做法。今年我所带班级就是学生整体比较活泼、好动,使得有些借机开小差、讲小话的同学不容易被老师发现。影响周围同学,影响教师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爱开小差、讲小话的现象,我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采取了分组学习模式,我把班级54人按班级排名S形分配,分成6人一组,总共分为9个数学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名"发言人",上课学习过程中如有需要讨论的问题,这组讨论的最终答案将由发言人小结回答;每个小组另设一名"检查员",负责检查上课过程中教师布置练习的完成情况,如果组内成员有不会的题目,也由"检查员"负责给其讲解。这种模式使得学生既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又有了一定的约束性,充分结合了班内特点,课堂气氛保持了以往的活跃,又避免了部分学生不听课、走神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了听课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讲授相关初中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与数学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兴趣也便会油然而生。
譬如,一次函数是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在讲授时,可以把相关内容建模在实际生活应用之中。在分段函数的学习中,我就让学生扮演出租车司机,由我扮演乘客,先结合本市情况告知收费规则,3公里以内收取6元,以后每公里加收1元,先提问3公里以内,应付费用。再提问3公里以外所收费用,让抽象的分段函数变得学生容易理解起来,掌握也就变得轻松起来。这样联系学生各种生活体验的教学事例无处不在。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平面图形性质时,生活中电动伸缩门就可以很好的诠释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鞋店最关心的是鞋的销售众数。
与生活有联系的数学会让学生更加接近,也会更加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把相关内容建模在一些实际生活应用中,这样可以大大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创设特定教学环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孟母三迁已经说明了这个恒古不变的道理。因此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特定的教学环境,抓住现有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的大脑积极的思考起来,解决问题。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如在介绍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就设定班级每一个人是班级的生活委员,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到超市采购9副象棋和7副跳棋一共70元,如果买2副象棋和1副跳棋就需要12.5元,让同学们求出一副象棋和一副跳棋各是多少元?学生们都想知道两者的价格,纷纷积极去探索答案。在讲解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时,思考题:一个1.7米的人淹死在平均水深0.5米深的水塘里,可能吗?这样的教学环境的设定都极大的诱发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典故-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事迹,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勾股定理的证明中可以加入伽菲尔德总统法以及其有趣的发现过程。在概率的学习中加入各种彩票中奖的几率。
在特定教学环境的设定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帮助学生积累"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当一段时间的付出,没有收获,学生定会沮丧,这时的老师就可以抓住一切时机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上,当优秀生独立解决出一道难题是,是一种成功。当学困生,答对老师课上提出的相对简单的问题,也是一种成功。
在沪科版七年级上册,例如计算题:线段AB长为8厘米,C点距离端点B为3厘米,问线段AC长.分析:学生很快会想到C点顺着AB方向,在B点右侧3厘米处,很快得出AC为11厘米。很多学生就忽略了C点在端点B左侧3厘米处的位置。如果有人在这样的题型中不漏解,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有了"成就感",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会增强自信,会在肯定自己的成功的同时,还会主动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之,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对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卫卫.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09.
[2]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M].2012年8月第1版P109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国分类号:G633.6
引言
教学多年,观察同一个班级,学习天赋一样的两个学生,拥有一颗对学习感兴趣的心的学生必然成绩领先于另一个。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入初中,数学内容不同于小学内容,课时变紧,任务变重,内容由具体也变得抽象起来。如果没有对其兴趣的培养,就很难有持久的学习力,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容易退缩。长久,恶性循环,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师教学效果欠佳。下面是本人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事例。
一、根据各班班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结合班级特点,调动起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整体学习气氛,使其感受到数学内在魅力所在。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今年我所带的班级特点叙述一下我的做法。今年我所带班级就是学生整体比较活泼、好动,使得有些借机开小差、讲小话的同学不容易被老师发现。影响周围同学,影响教师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爱开小差、讲小话的现象,我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采取了分组学习模式,我把班级54人按班级排名S形分配,分成6人一组,总共分为9个数学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名"发言人",上课学习过程中如有需要讨论的问题,这组讨论的最终答案将由发言人小结回答;每个小组另设一名"检查员",负责检查上课过程中教师布置练习的完成情况,如果组内成员有不会的题目,也由"检查员"负责给其讲解。这种模式使得学生既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又有了一定的约束性,充分结合了班内特点,课堂气氛保持了以往的活跃,又避免了部分学生不听课、走神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了听课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讲授相关初中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与数学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兴趣也便会油然而生。
譬如,一次函数是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在讲授时,可以把相关内容建模在实际生活应用之中。在分段函数的学习中,我就让学生扮演出租车司机,由我扮演乘客,先结合本市情况告知收费规则,3公里以内收取6元,以后每公里加收1元,先提问3公里以内,应付费用。再提问3公里以外所收费用,让抽象的分段函数变得学生容易理解起来,掌握也就变得轻松起来。这样联系学生各种生活体验的教学事例无处不在。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平面图形性质时,生活中电动伸缩门就可以很好的诠释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鞋店最关心的是鞋的销售众数。
与生活有联系的数学会让学生更加接近,也会更加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把相关内容建模在一些实际生活应用中,这样可以大大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创设特定教学环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孟母三迁已经说明了这个恒古不变的道理。因此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特定的教学环境,抓住现有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的大脑积极的思考起来,解决问题。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如在介绍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就设定班级每一个人是班级的生活委员,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到超市采购9副象棋和7副跳棋一共70元,如果买2副象棋和1副跳棋就需要12.5元,让同学们求出一副象棋和一副跳棋各是多少元?学生们都想知道两者的价格,纷纷积极去探索答案。在讲解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时,思考题:一个1.7米的人淹死在平均水深0.5米深的水塘里,可能吗?这样的教学环境的设定都极大的诱发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典故-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事迹,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勾股定理的证明中可以加入伽菲尔德总统法以及其有趣的发现过程。在概率的学习中加入各种彩票中奖的几率。
在特定教学环境的设定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帮助学生积累"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当一段时间的付出,没有收获,学生定会沮丧,这时的老师就可以抓住一切时机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上,当优秀生独立解决出一道难题是,是一种成功。当学困生,答对老师课上提出的相对简单的问题,也是一种成功。
在沪科版七年级上册,例如计算题:线段AB长为8厘米,C点距离端点B为3厘米,问线段AC长.分析:学生很快会想到C点顺着AB方向,在B点右侧3厘米处,很快得出AC为11厘米。很多学生就忽略了C点在端点B左侧3厘米处的位置。如果有人在这样的题型中不漏解,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有了"成就感",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会增强自信,会在肯定自己的成功的同时,还会主动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之,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对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卫卫.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09.
[2]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M].2012年8月第1版P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