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字是招贴设计中传达内容的重要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接好了一些文字在招贴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对设计者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文字;招贴设计;原则
招贴也叫海报,一般都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使用,用以传播重要的信息。文字作为招贴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能直观地传达招贴内容,还能通过将文字进行设计来使招贴改变风格。由因此,文字作为招贴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在招贴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字的运用原则
在招贴设计中,文字的变化能够使画面的风格改变,不同风格的文字设计,能够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招贴设计中文字的运用主要尊选一下四点原则。
1、识别原则
一个优秀的招贴作品,清楚明了的识别性是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招贴设计在纸张大小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招贴中的视觉元素一定要精,不能杂。为了使受众对招贴内容印象深刻,文字的识别性原则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人在一瞬间最多能够记住12个文字,这也进一步要求招贴设计中的文字设计要具有极强的识别性。所以,在设计者进行招贴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文字的识别性原则,否则文字就会杂乱无章,毫无规矩,对招贴传达内容和效果起到一些负面影响。
2、审美原则
文字作为招贴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不能单单只注重识别性,同时要兼具审美性。好的文字设计能使人们在审美上产生享受,将文字符合审美要求则是招贴设计中文字的另一应用重要原则。字体设计的美与丑,关系到能否给观众带来愉快的体验,能否使观众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且关系到招贴设计的成败。如果字体设计缺乏美感,就会使观众索然无味,使观众产生抗拒心理。从审美角度来说,招贴设计中的文字设计应该是有趣、直观、明朗的。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深入理解不同字体带来的不同韵味,然后运用合适的字体,使观众在审美上得到享受,使招贴更令人难以忘怀。
3、个性原则
个性是指设计者在进行招贴设计时根据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主题的同时大胆创新,使文字独具特性和艺术性,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个性原则要求设计者要善于将不同的感情元素加入文字设计中,通过将文字进行新的组织及重构,使其焕然一新。现如今各类设计软件的应用为字体设计的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运用电脑软件设计,使文字和其他视觉符号进行搭配,能使文字甚至招贴独具个性,使招贴更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所以,为了设计出更好的招贴作品,设计师在对招贴中的文字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个性化的原则。
二、招贴设计中文字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1、要注重受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感受顺序
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观赏是有一定顺序的。视线在水平移动是一般是从左到右,有时也会由右到左,垂直移动一般都是由上到下,有时也会从下到上。字体形态的不同会使视线的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如长体字给人左右移动的感觉,扁体字则给人上下移动之感。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文字设计的时候,要注重考虑受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感受,要充分体现出文字的方向的差异,引导受众视线移动的正确性,从而保证整个版面的整齐有序。
2、要把握作品的整体基调
招贴的总体基调决定招贴的整体风格。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文字设计以及其他视觉符号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整体基调,把握整体基调,然后进行创意和设计,进而完成作品。文字作为招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对招贴设计的整体风格产生影响。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招贴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招贴的整体基调,并根据整体风格进行设计,运用最合适的字体并加以设计,使文字与招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借用字体的颜色来把握总基调,通过协调字体本身颜色和周边构成元素的颜色的搭配来突出画面效果,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总基调更加鲜明。
3、字体设计要以内容为基础
招贴中文字从属于内容,文字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进行设计。这就要求设计着要立足于招贴的主旨内容,通过实践观察事物的特点,并力求使文字设计贴近招贴的主题内容、思想情感,要使两者真正结为一体,共同完成招贴设计的目的。同招贴主题内容相一致的文字设计能更好地烘托招贴设计。例如,可爱的字体比较适用于儿童广告,这有利于突出儿童的的可爱有趣的特点。而酒类广告通常采用书法字体,这能凸显酒的历史韵味。
三、结语
优秀的文字设计,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各类文字特点和发展历史,要遵循字体的设计原则。并且设计者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文字进行创新性的应用。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实践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还要重视受众视觉习惯、作品整体基调、主体内容等问题,以防止文字与招贴主旨貌合神离。科技的迅捷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空间,设计者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装饰,2003(4).
[2]臧勇.《字体设計》.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3]王国伦.《广告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周小儒等.《文字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李砚祖.《造物之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文字;招贴设计;原则
招贴也叫海报,一般都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使用,用以传播重要的信息。文字作为招贴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能直观地传达招贴内容,还能通过将文字进行设计来使招贴改变风格。由因此,文字作为招贴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在招贴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字的运用原则
在招贴设计中,文字的变化能够使画面的风格改变,不同风格的文字设计,能够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招贴设计中文字的运用主要尊选一下四点原则。
1、识别原则
一个优秀的招贴作品,清楚明了的识别性是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招贴设计在纸张大小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招贴中的视觉元素一定要精,不能杂。为了使受众对招贴内容印象深刻,文字的识别性原则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人在一瞬间最多能够记住12个文字,这也进一步要求招贴设计中的文字设计要具有极强的识别性。所以,在设计者进行招贴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文字的识别性原则,否则文字就会杂乱无章,毫无规矩,对招贴传达内容和效果起到一些负面影响。
2、审美原则
文字作为招贴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不能单单只注重识别性,同时要兼具审美性。好的文字设计能使人们在审美上产生享受,将文字符合审美要求则是招贴设计中文字的另一应用重要原则。字体设计的美与丑,关系到能否给观众带来愉快的体验,能否使观众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且关系到招贴设计的成败。如果字体设计缺乏美感,就会使观众索然无味,使观众产生抗拒心理。从审美角度来说,招贴设计中的文字设计应该是有趣、直观、明朗的。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深入理解不同字体带来的不同韵味,然后运用合适的字体,使观众在审美上得到享受,使招贴更令人难以忘怀。
3、个性原则
个性是指设计者在进行招贴设计时根据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主题的同时大胆创新,使文字独具特性和艺术性,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个性原则要求设计者要善于将不同的感情元素加入文字设计中,通过将文字进行新的组织及重构,使其焕然一新。现如今各类设计软件的应用为字体设计的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运用电脑软件设计,使文字和其他视觉符号进行搭配,能使文字甚至招贴独具个性,使招贴更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所以,为了设计出更好的招贴作品,设计师在对招贴中的文字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个性化的原则。
二、招贴设计中文字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1、要注重受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感受顺序
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观赏是有一定顺序的。视线在水平移动是一般是从左到右,有时也会由右到左,垂直移动一般都是由上到下,有时也会从下到上。字体形态的不同会使视线的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如长体字给人左右移动的感觉,扁体字则给人上下移动之感。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文字设计的时候,要注重考虑受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感受,要充分体现出文字的方向的差异,引导受众视线移动的正确性,从而保证整个版面的整齐有序。
2、要把握作品的整体基调
招贴的总体基调决定招贴的整体风格。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文字设计以及其他视觉符号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整体基调,把握整体基调,然后进行创意和设计,进而完成作品。文字作为招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对招贴设计的整体风格产生影响。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招贴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招贴的整体基调,并根据整体风格进行设计,运用最合适的字体并加以设计,使文字与招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借用字体的颜色来把握总基调,通过协调字体本身颜色和周边构成元素的颜色的搭配来突出画面效果,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总基调更加鲜明。
3、字体设计要以内容为基础
招贴中文字从属于内容,文字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进行设计。这就要求设计着要立足于招贴的主旨内容,通过实践观察事物的特点,并力求使文字设计贴近招贴的主题内容、思想情感,要使两者真正结为一体,共同完成招贴设计的目的。同招贴主题内容相一致的文字设计能更好地烘托招贴设计。例如,可爱的字体比较适用于儿童广告,这有利于突出儿童的的可爱有趣的特点。而酒类广告通常采用书法字体,这能凸显酒的历史韵味。
三、结语
优秀的文字设计,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各类文字特点和发展历史,要遵循字体的设计原则。并且设计者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文字进行创新性的应用。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实践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还要重视受众视觉习惯、作品整体基调、主体内容等问题,以防止文字与招贴主旨貌合神离。科技的迅捷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空间,设计者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装饰,2003(4).
[2]臧勇.《字体设計》.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3]王国伦.《广告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周小儒等.《文字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李砚祖.《造物之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