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土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c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她贴心佩戴,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她放声痛哭,
  她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她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她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她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她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她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她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她怀里,和她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她:“自己的土地。”
  (飞 白/译,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漓江出版社1989年版)【推荐者说】
  据说,早年间背井离乡的游子,常在身边带一小把家乡土,以寄托思乡之情。祖国土,应该也是这样的一把土吧。但是,诗人却没有给予她一丁点儿的赞美之词,倒是历数了我们对她的轻视、忽视甚至蔑视。包括用“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来形容我们对她的傲慢、不屑和厌恶。然而,祖国仍然是祖国,你也许“不知她的价值何在”,你也许会“把她践踏蹂躏,磨成齑粉”,你“甚至从不记起她的存在”,但是,你仍然得“在她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最后,还得“躺进她怀里,和她化为一体”。相比之下,上述对祖国土的种种态度难道不是可悲的吗?如此独特的吟咏祖国的诗,可谓前无古人。然而面对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它又有着极其强烈的针对性。作者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苏联著名女诗人,一生遭遇坎坷,在斯大林时代,曾受到批判,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上世纪50年代末才得到平反。她的这首诗写于1961年,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的血泪交织,使这首诗显得格外沉重。
  (方 阜)C
其他文献
(1853年,普鲁士警察局一个密探潜入伦敦第恩街一所住宅, 随后向上司呈递了这一份报告。这个密探颇有些描述才能,所以较真实地再现了马克思的风貌和他的家庭生活状况。)  这个党(即共产党)的首脑是卡尔·马克思;他的助手是住在曼彻斯特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住在伦敦的弗莱里格拉特和沃尔弗(即所谓“鲁普斯”),住在巴黎的海涅,住在科隆的丹尼尔斯,以及住在汉堡的维尔特;其他人则都是这个党的普通成员。马克思确
期刊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古代人很重视玉,所谓“君子必佩玉”。人们用绳将玉器绞连佩戴,作为装饰,象征抽象的道德观念;在剑柄上装饰一个“法轮结”,含有弃恶扬善之意;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因为“蝴”与“福”谐音,预示福在眼前,福运迭至;端午时用五彩的线编成绳,扎在小孩脖子上辟邪,叫做“长命缕”。这些都来自于“结”的无声祝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同心结,是以锦带结为连环回文
期刊
我的灵魂劝导我,告诫我:不要因为过分称赞而得意扬扬,不要因为害怕责备而苦恼万分。如今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树木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落叶,冬天光秃秃——它既不得意扬扬,又不害怕羞臊。  我的灵魂劝导我,使我确信: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制造我的尘土,必定就是用以创造众人的同一尘土,我的种种元素就是他们的种种元素,而我的内在的自我就是他们的内在的自我。我的奋斗就是他们的奋斗,而他们的经历便是我
期刊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新员工,平时坐在办公室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很少有人答理他。小李是一个车迷,常常在工作时间偷偷点开汽车网站看。虽然他知道那些豪华跑车与他无缘,但他还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开着跑车被满世界的人羡慕。  又有一次,小李在上班时正偷偷浏览汽车网站,公司老总突然出现在他背后。一回头看到那张严肃的脸,小李顿时魂飞魄散,连忙认错解释。老总默默地听完,勾了勾手指,示意小李到他办公室去,便一言不发地走了。
期刊
儿子让他来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工作,结了婚,现在,总算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  城里他也是待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
期刊
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当我们像漫画中的小狗一样做善事时,明明是好意,却常会招来不信任和冷嘲热讽,会引来尴尬甚至是矛盾。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气鼓鼓地走开,暗暗在心里骂:“好心当成驴肝肺!”可是以后呢?当我们再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是“吸取教训”,袖手旁观,还是不计较闲言碎语施以援手?  我想,就算我们遭到误解、承受误解,也不能让心中的善良泯灭,更不能因此变得冷漠。我们即便遭
期刊
真好!   拿着自己从超市买来的锁,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快。哼,这回看你们怎么动我的东西。昨天把我的笔记本翻出来看,还把我的东西弄得一团糟,有你们这样当父母的吗?这回钥匙在我手上,你们想动我的东西,除非砸锁。  “儿子。”妈妈从我的房间里出来,“你的抽屉怎么上锁了?”  “谁叫你乱动我的东西,这回我上了锁,省得你们把我的东西弄乱了。”  妈妈好像还没反应过来,问:“那钥匙呢?”  “钥匙我自己拿着。
期刊
漫画中的袋鼠妈妈真的需要帮助,你看她多累呀!但面对小狗热情的帮助,她又很担心。  正在袋鼠妈妈左右为难的时候,两只乌鸦提醒她:“我看他是不怀好意!”“他只不过是想出名而已!”两只乌鸦不正是很多旁观者的缩影吗?我们大家或许都做过这类“好人”吧。我却要说,这两只鸟真是一对儿“乌鸦嘴”,你们不做好事倒也罢了,还不说好话,出语伤人,打击别人助人的积极性。如果是“好鸟儿”,有善心,即使没能力帮助袋鼠妈妈,至
期刊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尼日利亚。我之前去过首都阿布贾几次,但那时母亲还没有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待了两周后,我有些百无聊赖。一天,我开上母亲的车出去散心,顺便买水果。  一个小男孩看见我,准确地说是先看见我的车——一辆银色的宝马之后就迅速从小树下他的摊位上跳起来,想要卖掉他那一串串香蕉和一瓶瓶的烤花生。他的衬衣脏兮兮的,松松垮垮地搭在短裤上。尽管他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但似乎已经饱尝生活的艰辛。  等我把
期刊
【编者按】  刘墉先生原籍北京,1949年生于台北,画家、作家,著有《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等散文集90余种,在华人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刊2004年、2005年曾约请刘墉先生开辟专栏《刘墉有约》,很受读者欢迎。2011年7月15日,刘墉、刘轩父子莅临郑州讲学并为两人合作的新书《奋斗书》举行签售活动,应接力出版社之邀,本刊记者对刘墉先生进行了专访。  些句子已经成为寻常的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