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香港生孩子去”,目前这几乎成了内地年轻夫妻的时尚。有统计表明,香港2006年所出生的婴儿中,有三分之一都来自内地。随着内地父母们“人为制造”的“香港宝宝”越来越多,香港各大医院都出现了床位空前紧张、连本地孕妇的顺利生产亦无法保障的状况。为此,香港有关部门今年年初出台新政,严格控制内地孕妇赴港。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即将为人父母的内地夫妻表示: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出生在香港。他们为什么执意这么做?香港宝宝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
历尽艰辛,超生孩子成了“香港宝宝”
今年38岁的陈淑媛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何卫国是中学教师,她本人在市纺织厂办公室做文员,家庭收入不高但稳定。但自从1999年陈淑媛生下女儿后,这种宁静和谐的局面就被打破了。由于何卫国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因此公婆执意要小夫妻俩再生一胎,否则就“断了香火”。可按照有关政策,超生不仅要罚款,还要丢掉公职。
到底怎么办呢?一家人整天愁眉不展。就在这时,陈淑媛有个在广州打工的昔日同事回老家探亲。听说了陈淑媛的处境,朋友笑着说:“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你们到香港去生不就行了吗?”她还告诉陈淑媛,香港像美国一样,户籍制度实行“出生地原则”,即不论父母来自哪个地区或国家,只要在香港本土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加入香港籍,因此广东和深圳每年都有很多年轻夫妇跑到香港去生第二胎甚至第三胎。这样不但可以规避内地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孩子有了香港户口后,可以享受免费的高素质教育和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等等好处。
陈淑媛心动了。本来她只想能够在保住自己和丈夫工作的前提下,再多生一个孩子就够了,哪想到现在不仅找到了解决方法,还可以让宝宝成为香港人。
回家之后,陈淑媛迫不及待地向何卫国“汇报”了这一喜讯。谨慎的何卫国赶紧上网查询,结果得到的信息和妻子所说的一样。当天晚上,沉闷了许久的何家响起了久违的欢乐笑声。
2000年5月,在怀孕四个月并托熟人用B超确定是男胎后,陈淑媛以要参加自考培训为由,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随后,她便在婆婆的护送下来到了广州。婆媳两人在这里租房住下,全心全意地等待孩子的出生。
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时,何卫国也赶到广州,联系了一家赴港生子的中介机构。在交付了整整1.5万元中介费及孕妇的相关资料后,中介机构很快就为陈淑媛办理好了赴港手续。但由于旅行签证期限最长只有七天,所以签证上的赴港日期是2000年9月28日,也就是陈淑媛预产期的前一天。
让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中介的带领下到了香港后,陈淑媛一直在医院住到9月30日,肚子都没有一点动静。10月1日,中介催促说:“再不生就来不及了。要是延期滞留,抓住了可是要坐牢的。”陈淑媛才万般无奈地躺上了手术台。
也就是这天的下午4点,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啼哭着来到了人世,夫妻俩为儿子取名何劲。来不及让元气大伤的身体修养一下,10月4日上午,陈淑媛就抱着小何劲在中介的掩护下溜出了医院。为什么要偷偷地走呢?因为按照香港医院的规定,剖腹产后住院时间不能少于5天。
10月底,中介人为一直在广州等待的何卫国夫妻带回了孩子的香港户口本。拿着这来之不易的本本,何卫国夫妻欣喜若狂。
悲喜交集,香港户口竟成烫手山芋
当夫妻俩抱着他们的“香港宝宝”出现在老家时,立刻引起了一阵轰动。计生部门也很快知道了这一情况,但由于当时的相关政策并未对这一情况做具体规定,他们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结果何卫国夫妇果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就在夫妻俩沉浸在喜悦中时,一封来自香港的专递让他们犯了愁。原来,按照香港的规定,孩子两个月后就要开始定期接种各类疫苗,对方要求他们或者带孩子去香港接种,或者寄达已在其他地区接种的相关证明,否则,父母就会被当局视为虐待儿童。
去香港显然不现实,于是夫妻俩选择了在本地接种。然而,让他们吃惊的是,和他们一起去的其他孩子都是免费的,而医生在看过他们孩子的户口本后,立刻递给他们一张单据,说:“先缴费吧。”
“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不要钱我们的就要呢?”夫妻俩很不服气地问。医生解释道:孩子的户口是香港的,他不能享受内地的福利。一番话把夫妻俩说得面面相觑。
更麻烦的事还在后头。孩子3岁时,夫妻俩决定把他送到幼儿园。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老师也告诉他们:“你们这种情况必须每年交三千元的借读费。”对此,学校的解释与医生如出一辙:每个城市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香港孩子在内地读书,就属于挤占了内地的教育资源,所以需要多支付一笔费用。
两人怏怏地交完钱,回家后怎么想怎么不舒服:本以为生个香港仔能捞点好处,没想到好处没得什么,先惹了一堆麻烦。
此后又发生了一件让两人头疼的事。何劲4岁的一天,陈淑媛带他去超市玩,在二楼时她碰到了一个熟人,于是多聊了几句。就在这时,好动的何劲一个人在手扶电梯里不慎被夹缝卡住了右腿,造成右腿齐膝以下粉碎性骨折,需要紧急手术。
由于超市并不承认是自己的过错,而认为是陈淑媛看护不力,所以夫妻俩只得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但在判决出来之前,儿子的伤是一分钟也不能耽误的啊。况且事发突然,虽然儿子作为香港公民享有高效的医疗保障,但事发突然也无法赶往那里做手术。
雪上加霜的是,这时计生部门也找上门来。原来,随着近几年内地居民前往香港超生的现象越来越多,主管部门作出了明确指示:只要超生孩子的父母是内地人,而且孩子本人又在内地抚养的,不管这孩子是什么户口,都一律按照国家有关超生的规定处理。
天,这可怎么办啊?!走投无路的夫妻俩相互抱怨着:“早知道这样,千辛万苦跑到香港生什么孩子,真是作孽啊。”
危难之时,何卫国父母的一句话让他们开了窍。两位老人说:“不如干脆让孩子去香港那边常住算了。反正孩子这次手术后肯定还需要再次治疗及护理,这样既解决了医疗费的问题,孩子在那边还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夫妻俩越想越觉得,这的确是个一了百了的好主意。两人商量后,决定由陈淑媛带着儿子去香港,何卫国继续留在内地挣钱养家。
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到了香港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陈淑媛居然申请到了当地每个月三千元港币的救济金,三千元啊,这可相当于陈淑媛在内地工资的三倍。
进退无路,打工夫妻悔不当初
但短暂的喜悦之后,陈淑媛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这种压力首先是来自经济上的。陈淑媛租的是一间面积不过100平方呎(相当于10平方米)的房子,放下一张床后,两个人同时在屋里转个身都很困难。就是这样的房子,在香港也得3000块一个月。
吃饭就更是件奢侈的事,一碗拉面25块,小葱5块,水果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哪怕用最俭省的方法,一个月怎么也得五六千元。
吃住虽然贵,本以为上学也是免费的,可去了学校之后,陈淑媛才吃惊地得知,这边的小学虽然不收费,但是书本费却要几千港元,这几千港元对于人均月收入数万元的香港人自然是“湿湿碎”,对于陈淑媛来说却犹如一座大山。
如果说这些压力还可以克服,那么更大的压力则来自精神上。香港人并不排斥内地人,但是他们对于内地夫妻香港生子这件事大多有看法,认为内地人并没有在香港交税,却享受香港福利,这样做相当于抢夺香港的社会资源。所以当得知陈淑媛就是这样一个生了香港宝宝的内地妈妈后,周围的人都对她很冷淡。
在这种情形下,陈淑媛来到香港半年了,没有交上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如影随形的寂寞,常常让她有种快要崩溃的感觉。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从便利店买了瓶罐头,回家后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拧不开,于是她只好硬着头皮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那位看起来很和善的女邻居冷淡地摊了摊手说:“不好意思,我也没办法。”结果儿子只能眼睁睁地对着那罐头,一边咽口水一边吃白米饭。陈淑媛在一边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痛苦的时候,陈淑媛只有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忍下去,一切都为了儿子。”可2006年10月,一个来自学校的电话,让她彻底崩溃了:儿子何劲居然在教室里动手打人,而且不是揍一两拳那么简单,而是用脚踢那孩子的小腹,又举起凳子劈孩子的头,要不是老师来得及时,甚至有可能发生命案。
在校方的督导下,陈淑媛带何劲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陈淑媛,何劲患上了儿童狂躁症及忧郁症。原来,何劲来香港后,周边环境的巨大转变,特别是那种从热闹到寂寞,从要什么有什么的顺境到处处拮据的逆境的转变,让他一下子难以适应。加上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会粤语,周围同学都疏远及歧视他,造成他长期自我封闭。他虽然表面乖顺,内心却聚积着巨大的仇恨,终于在特定的情形下爆发了。医生警告陈淑媛,何劲的情况非常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不可想像的后果。至于治疗方法,医生建议首先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本来自己吃苦受累都是为了孩子,没想到现在竟然有可能毁了他,这样的结果让陈淑媛无法接受,她在医院当场痛哭失声。回来后她哽咽着给丈夫打了个电话,丈夫在那头没有做声,良久,他叹了口气说:“回来吧,这里才是你们的家。我们可以接受罚款,我也可以丢掉工作去外面打工,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个孩子给毁了啊。”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陈淑媛已经回到内地,并承担了超生应该承担的处罚。事已至此,夫妻俩想到了干脆把孩子的户口转成本地的,这样至少用不着年年交那笔高昂的借读费。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有关部门回复说:“要把孩子的户口由香港转为内地,就像由内地转为香港一样难,不是说办就能办好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这种尴尬的日子。
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 编 后 ☆
只是为了一个香港户口,甚至是抱着“揩油”、“发财”的目的,倾家荡产盲目地跑到香港去生孩子,结局可能适得其反,文中的主人公夫妇正是这方面失败的典型。
(责编/俞媛媛)
E-mail:[email protected]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即将为人父母的内地夫妻表示: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出生在香港。他们为什么执意这么做?香港宝宝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
历尽艰辛,超生孩子成了“香港宝宝”
今年38岁的陈淑媛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何卫国是中学教师,她本人在市纺织厂办公室做文员,家庭收入不高但稳定。但自从1999年陈淑媛生下女儿后,这种宁静和谐的局面就被打破了。由于何卫国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因此公婆执意要小夫妻俩再生一胎,否则就“断了香火”。可按照有关政策,超生不仅要罚款,还要丢掉公职。
到底怎么办呢?一家人整天愁眉不展。就在这时,陈淑媛有个在广州打工的昔日同事回老家探亲。听说了陈淑媛的处境,朋友笑着说:“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你们到香港去生不就行了吗?”她还告诉陈淑媛,香港像美国一样,户籍制度实行“出生地原则”,即不论父母来自哪个地区或国家,只要在香港本土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加入香港籍,因此广东和深圳每年都有很多年轻夫妇跑到香港去生第二胎甚至第三胎。这样不但可以规避内地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孩子有了香港户口后,可以享受免费的高素质教育和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等等好处。
陈淑媛心动了。本来她只想能够在保住自己和丈夫工作的前提下,再多生一个孩子就够了,哪想到现在不仅找到了解决方法,还可以让宝宝成为香港人。
回家之后,陈淑媛迫不及待地向何卫国“汇报”了这一喜讯。谨慎的何卫国赶紧上网查询,结果得到的信息和妻子所说的一样。当天晚上,沉闷了许久的何家响起了久违的欢乐笑声。
2000年5月,在怀孕四个月并托熟人用B超确定是男胎后,陈淑媛以要参加自考培训为由,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随后,她便在婆婆的护送下来到了广州。婆媳两人在这里租房住下,全心全意地等待孩子的出生。
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时,何卫国也赶到广州,联系了一家赴港生子的中介机构。在交付了整整1.5万元中介费及孕妇的相关资料后,中介机构很快就为陈淑媛办理好了赴港手续。但由于旅行签证期限最长只有七天,所以签证上的赴港日期是2000年9月28日,也就是陈淑媛预产期的前一天。
让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中介的带领下到了香港后,陈淑媛一直在医院住到9月30日,肚子都没有一点动静。10月1日,中介催促说:“再不生就来不及了。要是延期滞留,抓住了可是要坐牢的。”陈淑媛才万般无奈地躺上了手术台。
也就是这天的下午4点,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啼哭着来到了人世,夫妻俩为儿子取名何劲。来不及让元气大伤的身体修养一下,10月4日上午,陈淑媛就抱着小何劲在中介的掩护下溜出了医院。为什么要偷偷地走呢?因为按照香港医院的规定,剖腹产后住院时间不能少于5天。
10月底,中介人为一直在广州等待的何卫国夫妻带回了孩子的香港户口本。拿着这来之不易的本本,何卫国夫妻欣喜若狂。
悲喜交集,香港户口竟成烫手山芋
当夫妻俩抱着他们的“香港宝宝”出现在老家时,立刻引起了一阵轰动。计生部门也很快知道了这一情况,但由于当时的相关政策并未对这一情况做具体规定,他们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结果何卫国夫妇果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就在夫妻俩沉浸在喜悦中时,一封来自香港的专递让他们犯了愁。原来,按照香港的规定,孩子两个月后就要开始定期接种各类疫苗,对方要求他们或者带孩子去香港接种,或者寄达已在其他地区接种的相关证明,否则,父母就会被当局视为虐待儿童。
去香港显然不现实,于是夫妻俩选择了在本地接种。然而,让他们吃惊的是,和他们一起去的其他孩子都是免费的,而医生在看过他们孩子的户口本后,立刻递给他们一张单据,说:“先缴费吧。”
“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不要钱我们的就要呢?”夫妻俩很不服气地问。医生解释道:孩子的户口是香港的,他不能享受内地的福利。一番话把夫妻俩说得面面相觑。
更麻烦的事还在后头。孩子3岁时,夫妻俩决定把他送到幼儿园。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老师也告诉他们:“你们这种情况必须每年交三千元的借读费。”对此,学校的解释与医生如出一辙:每个城市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香港孩子在内地读书,就属于挤占了内地的教育资源,所以需要多支付一笔费用。
两人怏怏地交完钱,回家后怎么想怎么不舒服:本以为生个香港仔能捞点好处,没想到好处没得什么,先惹了一堆麻烦。
此后又发生了一件让两人头疼的事。何劲4岁的一天,陈淑媛带他去超市玩,在二楼时她碰到了一个熟人,于是多聊了几句。就在这时,好动的何劲一个人在手扶电梯里不慎被夹缝卡住了右腿,造成右腿齐膝以下粉碎性骨折,需要紧急手术。
由于超市并不承认是自己的过错,而认为是陈淑媛看护不力,所以夫妻俩只得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但在判决出来之前,儿子的伤是一分钟也不能耽误的啊。况且事发突然,虽然儿子作为香港公民享有高效的医疗保障,但事发突然也无法赶往那里做手术。
雪上加霜的是,这时计生部门也找上门来。原来,随着近几年内地居民前往香港超生的现象越来越多,主管部门作出了明确指示:只要超生孩子的父母是内地人,而且孩子本人又在内地抚养的,不管这孩子是什么户口,都一律按照国家有关超生的规定处理。
天,这可怎么办啊?!走投无路的夫妻俩相互抱怨着:“早知道这样,千辛万苦跑到香港生什么孩子,真是作孽啊。”
危难之时,何卫国父母的一句话让他们开了窍。两位老人说:“不如干脆让孩子去香港那边常住算了。反正孩子这次手术后肯定还需要再次治疗及护理,这样既解决了医疗费的问题,孩子在那边还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夫妻俩越想越觉得,这的确是个一了百了的好主意。两人商量后,决定由陈淑媛带着儿子去香港,何卫国继续留在内地挣钱养家。
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到了香港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陈淑媛居然申请到了当地每个月三千元港币的救济金,三千元啊,这可相当于陈淑媛在内地工资的三倍。
进退无路,打工夫妻悔不当初
但短暂的喜悦之后,陈淑媛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这种压力首先是来自经济上的。陈淑媛租的是一间面积不过100平方呎(相当于10平方米)的房子,放下一张床后,两个人同时在屋里转个身都很困难。就是这样的房子,在香港也得3000块一个月。
吃饭就更是件奢侈的事,一碗拉面25块,小葱5块,水果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哪怕用最俭省的方法,一个月怎么也得五六千元。
吃住虽然贵,本以为上学也是免费的,可去了学校之后,陈淑媛才吃惊地得知,这边的小学虽然不收费,但是书本费却要几千港元,这几千港元对于人均月收入数万元的香港人自然是“湿湿碎”,对于陈淑媛来说却犹如一座大山。
如果说这些压力还可以克服,那么更大的压力则来自精神上。香港人并不排斥内地人,但是他们对于内地夫妻香港生子这件事大多有看法,认为内地人并没有在香港交税,却享受香港福利,这样做相当于抢夺香港的社会资源。所以当得知陈淑媛就是这样一个生了香港宝宝的内地妈妈后,周围的人都对她很冷淡。
在这种情形下,陈淑媛来到香港半年了,没有交上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如影随形的寂寞,常常让她有种快要崩溃的感觉。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从便利店买了瓶罐头,回家后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拧不开,于是她只好硬着头皮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那位看起来很和善的女邻居冷淡地摊了摊手说:“不好意思,我也没办法。”结果儿子只能眼睁睁地对着那罐头,一边咽口水一边吃白米饭。陈淑媛在一边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痛苦的时候,陈淑媛只有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忍下去,一切都为了儿子。”可2006年10月,一个来自学校的电话,让她彻底崩溃了:儿子何劲居然在教室里动手打人,而且不是揍一两拳那么简单,而是用脚踢那孩子的小腹,又举起凳子劈孩子的头,要不是老师来得及时,甚至有可能发生命案。
在校方的督导下,陈淑媛带何劲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陈淑媛,何劲患上了儿童狂躁症及忧郁症。原来,何劲来香港后,周边环境的巨大转变,特别是那种从热闹到寂寞,从要什么有什么的顺境到处处拮据的逆境的转变,让他一下子难以适应。加上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会粤语,周围同学都疏远及歧视他,造成他长期自我封闭。他虽然表面乖顺,内心却聚积着巨大的仇恨,终于在特定的情形下爆发了。医生警告陈淑媛,何劲的情况非常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不可想像的后果。至于治疗方法,医生建议首先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本来自己吃苦受累都是为了孩子,没想到现在竟然有可能毁了他,这样的结果让陈淑媛无法接受,她在医院当场痛哭失声。回来后她哽咽着给丈夫打了个电话,丈夫在那头没有做声,良久,他叹了口气说:“回来吧,这里才是你们的家。我们可以接受罚款,我也可以丢掉工作去外面打工,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个孩子给毁了啊。”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陈淑媛已经回到内地,并承担了超生应该承担的处罚。事已至此,夫妻俩想到了干脆把孩子的户口转成本地的,这样至少用不着年年交那笔高昂的借读费。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有关部门回复说:“要把孩子的户口由香港转为内地,就像由内地转为香港一样难,不是说办就能办好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这种尴尬的日子。
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 编 后 ☆
只是为了一个香港户口,甚至是抱着“揩油”、“发财”的目的,倾家荡产盲目地跑到香港去生孩子,结局可能适得其反,文中的主人公夫妇正是这方面失败的典型。
(责编/俞媛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