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的宁波市,结合未来5年城市发展目标,宁波市委、市政府已作出了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品牌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和品牌之都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实施品牌战略的目标和基本思路:争取到2010年,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体制机制,形成一大批全国著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明显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形成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使品牌经济成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宁波品牌建设的特色
综观宁波品牌的成长之路及发展现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突出表现为“五高一齐”。
(一)高原创性
宁波经济的最大“活力”来源于发达的民营经济,而正是这些面大量广的“草根企业”构成了宁波创牌的主体和源泉,并决定了宁波品牌大都具有浓厚的内生性,极少属于外生式的泊来品。如雅戈尔、杉杉、方太、奥克斯、唐狮等,无一不是土生土长的原创性品牌。
(二)高集群性
民营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有着浓郁的自发性、鲜明的区域性和极大的带动性,往往是凭借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就能够催生出一个块状产业集群。宁波的服装、家电、塑机、模具、文具、灯具等主要产业集群的形成基本如此。仅纺织服装行业中国名牌就有16个、驰名商标4件。
(三)高成长性
近年来,宁波品牌经济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增速,品牌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品牌价值也普遍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良好态势,成为支撑宁波制造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高开放性
致力于拓展国际市场,是宁波品牌企业的共性。长期以来,凭借对外开放先发优势和港口优势,宁波有许多企业从一开始就热衷于做外贸出口,致力于打造出口品牌,如贝发、爱伊美、燎原灯具等。
(五)高延展性
宁波品牌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经济领域,而且涵盖了全社会各个领域。宁波有“宁波帮”人文品牌,有享誉全国的“81890”社区服务名牌,有世界级深水良港——“宁波港”品牌,还正在打造“桥牌99——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
(六)百花齐放
民营企业的又一大特点是“草根式”,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但由于其大多依靠自身积累。因此,宁波品牌企业虽没有像青岛海尔一样的“航母式”巨型企业,但也有一大批规模适度、核心竞争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小巨人”式“单打冠军”,如波导、维科、帅康、双鹿、韵声、三A等。
二、宁波推动品牌建设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宁波市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互补作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品牌的培育、发展和壮大。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企业创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积极营造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从乡镇企业起步,及时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促进市场经济主体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完善,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充分激发了蕴藏在千家万户的创业创牌激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和大提高。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宁波市率先用二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了4000多家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两项制度”改革,近30万职工理顺了劳动关系,实现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
(二)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1999年,宁波市委、市政府还做出了实施科教强市“一号工程”重要战略决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与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十五”期间,宁波共获授权专利15851件,其中95%以上来自企业,始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五位;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106项,其中60%以上来自企业。
(三)扶优扶强,着力培育发展规模优势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宁波市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为龙头,相继启动实施“320”工程、实力工程、百家重点企业工程和“5 10”重点产业等一系列旨在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性工程,全面加大对入围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品牌规模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构建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创牌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为了扶持重点优势产业、块状特色经济和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宁波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用于产品研发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融资担保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资金总额均达到上亿元。
(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障企业创牌的良好环境
宁波市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成立了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联动机制。一方面,积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企业各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执法部门资源优势,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异地打假维权行动,为企业品牌的发展保驾护航。
(六)强化政策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创牌积极性
为了引导、鼓励并支持企业创牌,市委、市政府先后发文,给出了明确的品牌奖励政策。同时,还从土地、资金、水电等资源要素配置,以及标准认证、人才培养、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补助、政府优先采购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加强对品牌企业的扶持。
三、下一步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措施
(一)推进创新,优化结构,提高品牌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促进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相互融合,实现“创新一标准一品牌”三位一体发展,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并实现品牌集成化和一体化,以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扶持,全力推动,掀起新一轮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高潮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一部门联动一企业主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品牌建设的奖励力度,培育品牌梯队;加强对“老商标”、“老字号”的保护,制定和实施“老字号”品牌振兴计划;加强对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商标品牌基地和专业市场品牌的培育;对市级以上品牌企业,优先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实行政策倾斜,并在标准认证、人才培养培训、出口补助、政府优先采购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三)引进人才,建设团队,提高品牌经营运作的水平
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品牌经营等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引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品牌优势,开展品牌的资本经营,在授权经营、虚拟经营、企业并购等方面发挥品牌最大效能,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经营品牌,或者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实现品牌的提升,壮大企业实力。
(四)加强宣传,健全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加大媒体宣传,二是通过政府举办的消博会、服交会以及广交会和华交会宣传,三是通过广告、街道特色灯箱宣传,宣传重点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树立宁波制造、宁波创造和宁波城市品牌的整体形象。完善品牌、商标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建立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降低企业的自主创牌成本。
(五)发展中介,加强沟通。为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要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完善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维权、组展、服务、协调和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完善商标代理组织、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以及质量认证、创薪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品牌推介与评价、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引进服务、研发服务、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服务,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宁波市经委)
(本栏目策划、编辑:苏小梅)
一、宁波品牌建设的特色
综观宁波品牌的成长之路及发展现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突出表现为“五高一齐”。
(一)高原创性
宁波经济的最大“活力”来源于发达的民营经济,而正是这些面大量广的“草根企业”构成了宁波创牌的主体和源泉,并决定了宁波品牌大都具有浓厚的内生性,极少属于外生式的泊来品。如雅戈尔、杉杉、方太、奥克斯、唐狮等,无一不是土生土长的原创性品牌。
(二)高集群性
民营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有着浓郁的自发性、鲜明的区域性和极大的带动性,往往是凭借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就能够催生出一个块状产业集群。宁波的服装、家电、塑机、模具、文具、灯具等主要产业集群的形成基本如此。仅纺织服装行业中国名牌就有16个、驰名商标4件。
(三)高成长性
近年来,宁波品牌经济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增速,品牌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品牌价值也普遍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良好态势,成为支撑宁波制造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高开放性
致力于拓展国际市场,是宁波品牌企业的共性。长期以来,凭借对外开放先发优势和港口优势,宁波有许多企业从一开始就热衷于做外贸出口,致力于打造出口品牌,如贝发、爱伊美、燎原灯具等。
(五)高延展性
宁波品牌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经济领域,而且涵盖了全社会各个领域。宁波有“宁波帮”人文品牌,有享誉全国的“81890”社区服务名牌,有世界级深水良港——“宁波港”品牌,还正在打造“桥牌99——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
(六)百花齐放
民营企业的又一大特点是“草根式”,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但由于其大多依靠自身积累。因此,宁波品牌企业虽没有像青岛海尔一样的“航母式”巨型企业,但也有一大批规模适度、核心竞争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小巨人”式“单打冠军”,如波导、维科、帅康、双鹿、韵声、三A等。
二、宁波推动品牌建设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宁波市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互补作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品牌的培育、发展和壮大。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企业创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积极营造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从乡镇企业起步,及时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促进市场经济主体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完善,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充分激发了蕴藏在千家万户的创业创牌激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和大提高。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宁波市率先用二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了4000多家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两项制度”改革,近30万职工理顺了劳动关系,实现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
(二)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1999年,宁波市委、市政府还做出了实施科教强市“一号工程”重要战略决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与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十五”期间,宁波共获授权专利15851件,其中95%以上来自企业,始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五位;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106项,其中60%以上来自企业。
(三)扶优扶强,着力培育发展规模优势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宁波市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为龙头,相继启动实施“320”工程、实力工程、百家重点企业工程和“5 10”重点产业等一系列旨在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性工程,全面加大对入围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品牌规模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构建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创牌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为了扶持重点优势产业、块状特色经济和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宁波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用于产品研发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融资担保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资金总额均达到上亿元。
(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障企业创牌的良好环境
宁波市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成立了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联动机制。一方面,积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企业各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执法部门资源优势,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异地打假维权行动,为企业品牌的发展保驾护航。
(六)强化政策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创牌积极性
为了引导、鼓励并支持企业创牌,市委、市政府先后发文,给出了明确的品牌奖励政策。同时,还从土地、资金、水电等资源要素配置,以及标准认证、人才培养、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补助、政府优先采购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加强对品牌企业的扶持。
三、下一步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措施
(一)推进创新,优化结构,提高品牌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促进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相互融合,实现“创新一标准一品牌”三位一体发展,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并实现品牌集成化和一体化,以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扶持,全力推动,掀起新一轮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高潮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一部门联动一企业主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品牌建设的奖励力度,培育品牌梯队;加强对“老商标”、“老字号”的保护,制定和实施“老字号”品牌振兴计划;加强对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商标品牌基地和专业市场品牌的培育;对市级以上品牌企业,优先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实行政策倾斜,并在标准认证、人才培养培训、出口补助、政府优先采购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三)引进人才,建设团队,提高品牌经营运作的水平
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品牌经营等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引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品牌优势,开展品牌的资本经营,在授权经营、虚拟经营、企业并购等方面发挥品牌最大效能,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经营品牌,或者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实现品牌的提升,壮大企业实力。
(四)加强宣传,健全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加大媒体宣传,二是通过政府举办的消博会、服交会以及广交会和华交会宣传,三是通过广告、街道特色灯箱宣传,宣传重点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树立宁波制造、宁波创造和宁波城市品牌的整体形象。完善品牌、商标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建立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降低企业的自主创牌成本。
(五)发展中介,加强沟通。为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要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完善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维权、组展、服务、协调和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完善商标代理组织、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以及质量认证、创薪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品牌推介与评价、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引进服务、研发服务、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服务,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宁波市经委)
(本栏目策划、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