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华文明重要一脉的鲁班文化,在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功不可没,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下不世之功。深入分析鲁班文化的历史来源,了解其传统内涵,挖掘其现代价值,最后从创建知识技能创新环境、构建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践行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战略三个方面提出了鲁班文化传承的建议,彰显鲁班文化促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鲁班文化;传统内涵;现代价值;现代传承
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所积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文化来源。作为中华文明重要一脉的鲁班文化,在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功不可没,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下不世之功。深入分析鲁班文化的历史来源,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内涵,并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加以应用,不仅可以传承工匠精神,还能实现新旧动能之间的有效转换,发挥现代价值,从而建设文化强国。
1 鲁班文化与精神内涵
1.1 鲁班文化
鲁班文化是以鲁班为核心的文化模式,为能够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需深入了解鲁班这一人物[1]。鲁班,姓公输名般,为鲁国人(现为山东曲阜),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发明了曲尺、凿子、锯子、墨斗等工具,以及在机械、手工研究方面有极深的造诣。通过历史记载可以总结鲁班这一历史人物:首先,鲁班是真实的人物,与之有关的事迹记载带有明显的传奇性;其次,虽然古籍史书中关于鲁班的记载比较少,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鲁班在当时已经家喻户晓。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鲁班文化,在历史上与现代带来深远的影响。
1.2 鲁班文化精神内涵
第一,坚持不懈。鲁班在学艺的过程中非常努力与刻苦,相关事迹甚至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教育影响新生代,其所具有的政治教育意义得到充分体现。第二,精益求精。鲁班在工艺方面非常关注质量,无论是产品制作还是手工的计算,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秉持精益求精精神,对现代相关行业依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三,创新实践。鲁班在建筑与手工制作方面进行创新,例如《论衡·儒增篇》中的文字记载:“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就能够使用木工制作载人飞行工具,充分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另外,通过分析鲁班的历史资料与传说发现,作为一名手工匠人,鲁班所有的发明均是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灵感,例如锛、凿、斧、锯等,这些木工机械的发明为提速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帮助,再如通过对门、窗、桌、床等的改进,切实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将技术、实践有机融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 鲁班文化传统内涵
2.1 推崇熟练的技艺
作为我国古代手工技术的鼻祖,无论是生产技艺还是工具改进,他都进行了精益求精的钻研,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现代建设、木工演进奠定了扎实基础。熟练的技艺可以说是工匠从事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也是作为一名工匠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基于这一点可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内涵:
第一,体现技艺的“巧”。这里提到的“巧”在鲁班文化的传统内涵中属于关键一项,具体分为“巧做”“巧思”两点:(1)巧做。工匠需要具备灵巧的技艺,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环境下,拥有灵巧的技艺才能够在行业领域内参与竞争。所以,技艺灵巧是考验工匠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2)巧思。所谓“巧思”,即工匠的思维与智慧,这是巧做的前提,工匠只有拥有巧思,才能够在实践中加以体现[3]。传统手工业使用的绝技与工匠的“巧思”有直接关联。鲁班作为我国工匠的代表人物,“巧思”是他的强项。
第二,体现技艺的“能”。鲁班文化中的“能”,是指工匠从业者的诸多创造与发明,鲁班从业一生,发明诸多,创新诸多,是我国手工业技术领域的典型人物。所谓“能工”与“巧匠”便是鲁班最具代表性的代名词。
2.2 行业信仰文化
在古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信奉的祖神与保护神,这是从生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大,开始出现手工业,鲁班也就成为了该行业所敬仰的工匠神,也就成为了工匠们的信仰。从这一层面分析,鲁班文化对于传统社会而言,是以鲁班为信仰的民间文化。
3 鲁班文化现代价值
3.1 以鲁班文化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敬业乐群”“忠于职守”是一直以来行业从业人员应遵循的原则。“敬业”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内容。鲁班文化作为最高层次的一种文化形态,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与发扬,比如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是关键因素,而这种文化因素的存在,就直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从个体角度分析,产品制造期间秉持精益求精的信念,也是国家、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致遵循的生存理念,所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鲁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体现,其中也蕴含着耐心、专注这两种价值观念,是从业者应当始终坚持的精神。为了成为一名技术水平过硬的“工匠”,需要有耐心恒心,在产品制作与生产期间集中注意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产品质量。此外,“鲁班文化”也是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追求,通过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向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前进。从工匠角度分析,全面提高产品质量,集中精力制造、雕琢产品,提高工艺水平,是其作为工匠的毕生职业追求,也是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所要求的“敬业”“诚信”,和鲁班文化蕴含的职业观念、价值取向相同。其中“敬业”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可以理解为“主一无适”,主要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敬重,即坚定不移的做好一件事,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鲁班文化”讲求的专注性,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更加具象化。鲁班文化注重耐心和细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诚信”更加外化。作为一名工匠,必须要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断超越自己,提高敬业精神,也能够推动行业发展。所以“鲁班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赋予全新的内涵,是实现其全面落实的重要前提。 3.2 以鲁班文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针对这一点,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有明确的指示,即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制造业,国家、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要想建设制造强国,务必追求质量。精益求精与质量至上是鲁班文化的要点,把鲁班文化当作强国战略的精神指引,推动我国向中国创造方向转型,全面实现“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建立,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
尽管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资源消耗、质量效益等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制造强国”对比,我国的部分产业产品还位于价值链中低端。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制造业生产动能受到极大的限制,缺少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要想真正达到制造强国的目标,首先需要成为质量强国和品牌强国,此举离不开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重点就在于保证产品质量,反应精致文化以及职业人的信誉与忠诚度,为产品赋予个性化。今后市场环境下有品质保证,富有个性化且性价比高的产品,将成为市场与消费者选择的对象。
今后我国在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企业视角,将价值思维、价值创造、实际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充分结合,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在市场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加快实现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发掘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使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劳动人员的思维充分结合,在产品生产中加以体现,以此来充分发挥鲁班文化现代价值,为“中国制造”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
3.3 以鲁班文化全面落实全新发展理念
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必须积极创新,这也是鲁班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体现。以鲁班精神为要义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方面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弘扬工匠精神能够更加全面的落实全新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民族振兴以及社会的稳健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弘扬鲁班文化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非常重要。今后世界各国的国力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选择权,自主创新至关重要。由此可见,鲁班文化是落实全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4 鲁班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
4.1 创建知识技能创新环境
首先,加大改革创新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以此来宣传高超的技能,带领所有生产者投入到产品制造中,使全社会都能够正确认知鲁班文化的重要性,树立尊重技能的理念,保证所有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尊重,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追求工匠精神的环境氛围;其次,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侵权假冒现象,保证创新劳动者的權益;再次,积极组织技能竞赛,为相关人员提供机会,通过政策方面的支持培养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后,完善技术工人薪资制度,从人才培养、奖惩制度、福利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按照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与工作量提供对应的报酬,调动技术工人工作积极性,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加强个人的荣誉感。
4.2 构建职业教育培训机制
现如今,我国经济从最初的高速增长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必须要构建一支现代化的科技队伍,要求同时具备科技知识与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作为科技队伍的核心,职业精神至关重要。为此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渗透鲁班文化,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做到将鲁班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机制。鲁班文化的传承需要从观念与细节之处入手,在职业教育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在鲁班文化的影响下,所有学生都能够养成追求卓越的精神,并且在今后工作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加强鲁班文化的应用;第二,以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平台,做好技术型人才培养。学校与所在地企业积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成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第三,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创新型技术,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将鲁班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鲁班精神的优秀品质。
4.3 践行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战略
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与创新驱动战略有直接关系,同时该战略的落实也能够促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双创”战略的落实,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创新精神作为引导,鲁班文化就可充分发挥衔接、过渡作用。目前我国在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过程中,发现一些从业者在鲁班文化的传承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鲁班文化中提倡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等优秀品格,在创业者身上体现的不够明显。“双创”战略与鲁班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不能全面否定传统,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认知“双创”,不能将其简单的理解成获得更多效益的“经济运动”。
从创业者角度分析,需要具备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的精神,凭借努力、拼搏的精神提高产品质量;从创新者角度分析,需要抛弃内心的浮躁思想,集中精力进行产品制造与创新。鲁班文化的传承,使人们更加重视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工作过程中养成勤劳勇敢的工作态度,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战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新创业者需要具备责任意识,对于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均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杜绝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质量问题;第二,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建立职业理想目标。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卓越的理想理念。基层技术员工更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前进方向,有成为“中国工匠”的理想。具体工作过程中则要凭借终身学习的精神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第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使鲁班文化得到传承,并且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积极创新,使越来越多的人以“鲁班”为前进目标,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战略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鲁班文化的形成有极为深厚的传统内涵和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加以渗透,可以培养技术人员的坚韧不懈、认真负责的精神,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鲁班文化的传承,也使我国向“制造强国”的方向更进一步,这对于今后各个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晓萍.大工匠神鲁班故事新论——从跨文化民间叙事学的角度切入[J].西北民族研究,2019(03):128-151.
[2]熊小艳,陈峰.鲁班文化育人视角下土建类高职双创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175-176.
[3]叶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走出去”办学:鲁班工坊的实践与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03):52-57.
[4]冯三琴,马月,李军林.鲁班精神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研究——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国际公关,2019(04):39+41.
[5]蔡婵.鲁班文化融入建设类院校德育教育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2):91-92.
[6]王艳.论鲁班文化在现代工匠精神中的传承和弘扬[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43-45.
[7]赵丽娜,赵蕾,徐基平.基于鲁班精神的建筑类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5):140-141.
[8]枣庄市社科联《班墨文化产业化研究》课题组,孙中伦,张思春,李宏江.班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8(10):31-37.
[9]孙伟,王子夺.建筑行业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及培育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109-112.
[10]王莉.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高职土建类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J/OL].中国培训:1-3.
[11]李云梅,戴裕崴,杨延,霍琳,刘万菊.鲁班工坊:走向世界的中国职业教育——“一带一路”现代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国际交流活动侧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6):50-54.
[12]曹兴琴,马勇.从“鲁班文化”看现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04):65-68.
关键词:鲁班文化;传统内涵;现代价值;现代传承
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所积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文化来源。作为中华文明重要一脉的鲁班文化,在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功不可没,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下不世之功。深入分析鲁班文化的历史来源,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内涵,并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加以应用,不仅可以传承工匠精神,还能实现新旧动能之间的有效转换,发挥现代价值,从而建设文化强国。
1 鲁班文化与精神内涵
1.1 鲁班文化
鲁班文化是以鲁班为核心的文化模式,为能够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需深入了解鲁班这一人物[1]。鲁班,姓公输名般,为鲁国人(现为山东曲阜),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发明了曲尺、凿子、锯子、墨斗等工具,以及在机械、手工研究方面有极深的造诣。通过历史记载可以总结鲁班这一历史人物:首先,鲁班是真实的人物,与之有关的事迹记载带有明显的传奇性;其次,虽然古籍史书中关于鲁班的记载比较少,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鲁班在当时已经家喻户晓。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鲁班文化,在历史上与现代带来深远的影响。
1.2 鲁班文化精神内涵
第一,坚持不懈。鲁班在学艺的过程中非常努力与刻苦,相关事迹甚至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教育影响新生代,其所具有的政治教育意义得到充分体现。第二,精益求精。鲁班在工艺方面非常关注质量,无论是产品制作还是手工的计算,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秉持精益求精精神,对现代相关行业依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三,创新实践。鲁班在建筑与手工制作方面进行创新,例如《论衡·儒增篇》中的文字记载:“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就能够使用木工制作载人飞行工具,充分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另外,通过分析鲁班的历史资料与传说发现,作为一名手工匠人,鲁班所有的发明均是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灵感,例如锛、凿、斧、锯等,这些木工机械的发明为提速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帮助,再如通过对门、窗、桌、床等的改进,切实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将技术、实践有机融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 鲁班文化传统内涵
2.1 推崇熟练的技艺
作为我国古代手工技术的鼻祖,无论是生产技艺还是工具改进,他都进行了精益求精的钻研,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现代建设、木工演进奠定了扎实基础。熟练的技艺可以说是工匠从事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也是作为一名工匠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基于这一点可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内涵:
第一,体现技艺的“巧”。这里提到的“巧”在鲁班文化的传统内涵中属于关键一项,具体分为“巧做”“巧思”两点:(1)巧做。工匠需要具备灵巧的技艺,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环境下,拥有灵巧的技艺才能够在行业领域内参与竞争。所以,技艺灵巧是考验工匠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2)巧思。所谓“巧思”,即工匠的思维与智慧,这是巧做的前提,工匠只有拥有巧思,才能够在实践中加以体现[3]。传统手工业使用的绝技与工匠的“巧思”有直接关联。鲁班作为我国工匠的代表人物,“巧思”是他的强项。
第二,体现技艺的“能”。鲁班文化中的“能”,是指工匠从业者的诸多创造与发明,鲁班从业一生,发明诸多,创新诸多,是我国手工业技术领域的典型人物。所谓“能工”与“巧匠”便是鲁班最具代表性的代名词。
2.2 行业信仰文化
在古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信奉的祖神与保护神,这是从生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大,开始出现手工业,鲁班也就成为了该行业所敬仰的工匠神,也就成为了工匠们的信仰。从这一层面分析,鲁班文化对于传统社会而言,是以鲁班为信仰的民间文化。
3 鲁班文化现代价值
3.1 以鲁班文化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敬业乐群”“忠于职守”是一直以来行业从业人员应遵循的原则。“敬业”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内容。鲁班文化作为最高层次的一种文化形态,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与发扬,比如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是关键因素,而这种文化因素的存在,就直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从个体角度分析,产品制造期间秉持精益求精的信念,也是国家、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致遵循的生存理念,所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鲁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体现,其中也蕴含着耐心、专注这两种价值观念,是从业者应当始终坚持的精神。为了成为一名技术水平过硬的“工匠”,需要有耐心恒心,在产品制作与生产期间集中注意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产品质量。此外,“鲁班文化”也是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追求,通过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向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前进。从工匠角度分析,全面提高产品质量,集中精力制造、雕琢产品,提高工艺水平,是其作为工匠的毕生职业追求,也是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所要求的“敬业”“诚信”,和鲁班文化蕴含的职业观念、价值取向相同。其中“敬业”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可以理解为“主一无适”,主要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敬重,即坚定不移的做好一件事,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鲁班文化”讲求的专注性,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更加具象化。鲁班文化注重耐心和细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诚信”更加外化。作为一名工匠,必须要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断超越自己,提高敬业精神,也能够推动行业发展。所以“鲁班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赋予全新的内涵,是实现其全面落实的重要前提。 3.2 以鲁班文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针对这一点,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有明确的指示,即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制造业,国家、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要想建设制造强国,务必追求质量。精益求精与质量至上是鲁班文化的要点,把鲁班文化当作强国战略的精神指引,推动我国向中国创造方向转型,全面实现“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建立,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
尽管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资源消耗、质量效益等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制造强国”对比,我国的部分产业产品还位于价值链中低端。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制造业生产动能受到极大的限制,缺少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要想真正达到制造强国的目标,首先需要成为质量强国和品牌强国,此举离不开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重点就在于保证产品质量,反应精致文化以及职业人的信誉与忠诚度,为产品赋予个性化。今后市场环境下有品质保证,富有个性化且性价比高的产品,将成为市场与消费者选择的对象。
今后我国在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企业视角,将价值思维、价值创造、实际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充分结合,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在市场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加快实现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发掘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使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劳动人员的思维充分结合,在产品生产中加以体现,以此来充分发挥鲁班文化现代价值,为“中国制造”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
3.3 以鲁班文化全面落实全新发展理念
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必须积极创新,这也是鲁班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体现。以鲁班精神为要义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方面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弘扬工匠精神能够更加全面的落实全新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民族振兴以及社会的稳健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弘扬鲁班文化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非常重要。今后世界各国的国力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选择权,自主创新至关重要。由此可见,鲁班文化是落实全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4 鲁班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
4.1 创建知识技能创新环境
首先,加大改革创新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以此来宣传高超的技能,带领所有生产者投入到产品制造中,使全社会都能够正确认知鲁班文化的重要性,树立尊重技能的理念,保证所有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尊重,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追求工匠精神的环境氛围;其次,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侵权假冒现象,保证创新劳动者的權益;再次,积极组织技能竞赛,为相关人员提供机会,通过政策方面的支持培养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后,完善技术工人薪资制度,从人才培养、奖惩制度、福利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按照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与工作量提供对应的报酬,调动技术工人工作积极性,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加强个人的荣誉感。
4.2 构建职业教育培训机制
现如今,我国经济从最初的高速增长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必须要构建一支现代化的科技队伍,要求同时具备科技知识与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作为科技队伍的核心,职业精神至关重要。为此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渗透鲁班文化,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做到将鲁班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机制。鲁班文化的传承需要从观念与细节之处入手,在职业教育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在鲁班文化的影响下,所有学生都能够养成追求卓越的精神,并且在今后工作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加强鲁班文化的应用;第二,以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平台,做好技术型人才培养。学校与所在地企业积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成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第三,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创新型技术,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将鲁班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鲁班精神的优秀品质。
4.3 践行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战略
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与创新驱动战略有直接关系,同时该战略的落实也能够促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双创”战略的落实,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创新精神作为引导,鲁班文化就可充分发挥衔接、过渡作用。目前我国在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过程中,发现一些从业者在鲁班文化的传承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鲁班文化中提倡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等优秀品格,在创业者身上体现的不够明显。“双创”战略与鲁班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不能全面否定传统,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认知“双创”,不能将其简单的理解成获得更多效益的“经济运动”。
从创业者角度分析,需要具备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的精神,凭借努力、拼搏的精神提高产品质量;从创新者角度分析,需要抛弃内心的浮躁思想,集中精力进行产品制造与创新。鲁班文化的传承,使人们更加重视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工作过程中养成勤劳勇敢的工作态度,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战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新创业者需要具备责任意识,对于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均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杜绝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质量问题;第二,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建立职业理想目标。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卓越的理想理念。基层技术员工更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前进方向,有成为“中国工匠”的理想。具体工作过程中则要凭借终身学习的精神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第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使鲁班文化得到传承,并且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积极创新,使越来越多的人以“鲁班”为前进目标,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战略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鲁班文化的形成有极为深厚的传统内涵和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加以渗透,可以培养技术人员的坚韧不懈、认真负责的精神,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鲁班文化的传承,也使我国向“制造强国”的方向更进一步,这对于今后各个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晓萍.大工匠神鲁班故事新论——从跨文化民间叙事学的角度切入[J].西北民族研究,2019(03):128-151.
[2]熊小艳,陈峰.鲁班文化育人视角下土建类高职双创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175-176.
[3]叶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走出去”办学:鲁班工坊的实践与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03):52-57.
[4]冯三琴,马月,李军林.鲁班精神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研究——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国际公关,2019(04):39+41.
[5]蔡婵.鲁班文化融入建设类院校德育教育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2):91-92.
[6]王艳.论鲁班文化在现代工匠精神中的传承和弘扬[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43-45.
[7]赵丽娜,赵蕾,徐基平.基于鲁班精神的建筑类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5):140-141.
[8]枣庄市社科联《班墨文化产业化研究》课题组,孙中伦,张思春,李宏江.班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8(10):31-37.
[9]孙伟,王子夺.建筑行业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及培育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109-112.
[10]王莉.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高职土建类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J/OL].中国培训:1-3.
[11]李云梅,戴裕崴,杨延,霍琳,刘万菊.鲁班工坊:走向世界的中国职业教育——“一带一路”现代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国际交流活动侧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6):50-54.
[12]曹兴琴,马勇.从“鲁班文化”看现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0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