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杰出的,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作家。本文就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写实笔致,至真至诚,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名篇出于真实的描摹,是他人格的写真与内心真挚情感的再现。他多从自已事写起,从身边事写起。散文中真挚的情感让许多读者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情感源于人生体验——多情丈夫,大爱无声:高洁人格中凸显人性的大爱,语言融入古典雅韵——珠玑玉言,大美浑成: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美在自然、古典、优雅的艺术语言,用字遣词注重朴实,口语化。在读朱自清的散文时,就如同在参观风景摄影展,让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关键词]内容 情感 语言 至真 至诚 大爱 大美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91-02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杰出的,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作家。本文就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写实笔致,至真至诚,情感源于人生体验——柔中有刚,大爱无声;语言融入古典美学——珠玑玉言,大美无言。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美在自然、古典、优雅的艺术语言,用字遣词注重朴实、口语化。在读朱自清的散文时,就如同在参观风景摄影展,让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1.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写实笔致,至真至诚
1.1朱自清的散文是他人格的写真,是社会现实的再现
朱自清的文章被时人和后人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五四”时的朱自清,高高举起白话文的旗帜,怀着青年学子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满腔激情,去诅咒食人的社会,期盼着更夜之后的光明。四十年代,朱自清写出了《论不满现状》《论老实话》《论吃饭》等等,针砭时弊,讲出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心里话,真切之中,表现了朱自清思想上的进步。他的文章真挚清丽、风神清隽、温雅清纯。朱自清是真诚的,因而他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真诚的。他的抒情小品散文,正是他的真诚的外化。
1.2朱自清的散文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
“只有惊涛骇浪的生活才会写出永恒的作品,只有丰富的人生历程才会熔炼出一台好戏。”因为“文学作品不是对于每个时代的读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客体”,《背影》便是不加形容和修饰的,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他穿过铁道……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些都是如实的描写,洗尽铅华,至真至朴。这与他的注重实地观察分不开。《荷塘月色》写出后有人提出了蝉子夜晚不叫的疑问,为此,朱自清多次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得出了结论: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月夜有时它会叫,足见朱自清观察之仔细和写作态度之严肃。这种态度,必然求得了艺术描摹的“真”!
1.3朱自清的散文表现的是真挚情感
散文是作者灵感的物化,是作者情感涌溢、思维灵动之际的产物。《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妻子武女士的。作者叙述的都是琐细小事、儿女情常,但却处处蕴含了夫妻间的深情,充满了作者对妻子怀念和感激。在结尾处说:“谦,好好儿放心安睡罢。”真情流于笔端,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这大概就是“真”的艺术的作用吧1
2.情感源于人生体验——多情丈夫,大爱无声
2.1对家国的赤子之爱
朱自清“为人柔而不弱”,柔中有刚,爱憎分明,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热爱祖国,崇尚民主、自由,这种思想使他的文章品性中融进了阳刚之气。这些文章,当以《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为代表。这些文章显示了他的诚朴与正直,并未“因自我暴露而在读者面前倒下,而是刚强地站立了起来”,显示了人性中的大爱。
2.2对回归自然的隐者之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与挚友俞平伯同游秦淮河的同题的珠璧之作。文中虽没有一句谈友情,可友情却显得如此浓郁,真是一首深情的东方式友谊的赞美诗!这篇文章中,有着主体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更有意绪的漾溢,心灵的溪流在自然的通感中掩映起伏,充满了一种悠长的诗的情韵。
2.3对家人的“丈夫”之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他情系于自然,而对朋友、家人、故园的爱更是情意深长。读过《背影》的读者,无不为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过《给亡妇》的读者,也都能为作者沉痛的哀悼感到凄婉。这些文章,显示了“为人类所共有的人性之美,同时也融入了东方的人伦之道,带有浓重的东方色彩”。
2.4对友人的柔肠之爱
怀人之作,由于作者真情拳拳,所以总能感人至深。“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这是《哀韦杰三君》的最后一段话,这是一个导师对被杀害的青年学生痛切的悼念,以血泪凝成了一种凄楚的悲剧美。
3.语言融入古典雅韵——珠玑玉言,大美浑成
3.1朱自清的散文美表现在艺术语言自然、优美、音韵和谐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古典优雅的美。首先,作者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作通感修辞,准确而传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如“田田的”“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其次,作者有一颗真心。有真心,才有真情;惟有真情,才有真性;惟有真性,才有至美。朱自清显然是以真挚清雅、温软柔婉的风格见著。山水与自然成了他心中情感的外化物,他笔下的词句也总是丰腴而厚实的,神在形外,情寓其中。
3.2朱自清的散文用词注重朴实、口语化,具有纯真美
朱自清的散文运用平凡朴素的口语来表现其深厚的感情,正是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背影》中的叙述语言是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揉进生活谚语,将父亲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话语极为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杨振声说:“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然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平淡之中包孕了神奇。作者赋予他们特殊的表情达意作用,读起来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浓缩隽永。
3.3朱自清的散文还表现在描写景物时注重画面美、细腻美
欣赏他的散文,就好像参观摄影展一样。《绿》展现的就是一幅令人赞不绝口的风景画面:“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这幅风景画主次分明,景色迷人。朱自清“于每事每物”,“无论锱铢之别,锱渑之辩,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所以他描写景物的时候,处处体现出一种细腻美。
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参考文献
[1]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载《国文月刊》第37期.
[2]王瑶引鲁迅语,见《朱自清先生的诗和散文》.
[3]罗伯特·尧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4]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载《国文月刊》第37期.
[5]余英时《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
[6]马焯荣,《论朱自清的散文》(《文艺论丛》第8期,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版).
[7]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文学评论》1980年第1期).
[关键词]内容 情感 语言 至真 至诚 大爱 大美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91-02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杰出的,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作家。本文就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写实笔致,至真至诚,情感源于人生体验——柔中有刚,大爱无声;语言融入古典美学——珠玑玉言,大美无言。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美在自然、古典、优雅的艺术语言,用字遣词注重朴实、口语化。在读朱自清的散文时,就如同在参观风景摄影展,让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1.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写实笔致,至真至诚
1.1朱自清的散文是他人格的写真,是社会现实的再现
朱自清的文章被时人和后人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五四”时的朱自清,高高举起白话文的旗帜,怀着青年学子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满腔激情,去诅咒食人的社会,期盼着更夜之后的光明。四十年代,朱自清写出了《论不满现状》《论老实话》《论吃饭》等等,针砭时弊,讲出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心里话,真切之中,表现了朱自清思想上的进步。他的文章真挚清丽、风神清隽、温雅清纯。朱自清是真诚的,因而他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真诚的。他的抒情小品散文,正是他的真诚的外化。
1.2朱自清的散文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
“只有惊涛骇浪的生活才会写出永恒的作品,只有丰富的人生历程才会熔炼出一台好戏。”因为“文学作品不是对于每个时代的读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客体”,《背影》便是不加形容和修饰的,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他穿过铁道……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些都是如实的描写,洗尽铅华,至真至朴。这与他的注重实地观察分不开。《荷塘月色》写出后有人提出了蝉子夜晚不叫的疑问,为此,朱自清多次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得出了结论: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月夜有时它会叫,足见朱自清观察之仔细和写作态度之严肃。这种态度,必然求得了艺术描摹的“真”!
1.3朱自清的散文表现的是真挚情感
散文是作者灵感的物化,是作者情感涌溢、思维灵动之际的产物。《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妻子武女士的。作者叙述的都是琐细小事、儿女情常,但却处处蕴含了夫妻间的深情,充满了作者对妻子怀念和感激。在结尾处说:“谦,好好儿放心安睡罢。”真情流于笔端,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这大概就是“真”的艺术的作用吧1
2.情感源于人生体验——多情丈夫,大爱无声
2.1对家国的赤子之爱
朱自清“为人柔而不弱”,柔中有刚,爱憎分明,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热爱祖国,崇尚民主、自由,这种思想使他的文章品性中融进了阳刚之气。这些文章,当以《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为代表。这些文章显示了他的诚朴与正直,并未“因自我暴露而在读者面前倒下,而是刚强地站立了起来”,显示了人性中的大爱。
2.2对回归自然的隐者之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与挚友俞平伯同游秦淮河的同题的珠璧之作。文中虽没有一句谈友情,可友情却显得如此浓郁,真是一首深情的东方式友谊的赞美诗!这篇文章中,有着主体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更有意绪的漾溢,心灵的溪流在自然的通感中掩映起伏,充满了一种悠长的诗的情韵。
2.3对家人的“丈夫”之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他情系于自然,而对朋友、家人、故园的爱更是情意深长。读过《背影》的读者,无不为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过《给亡妇》的读者,也都能为作者沉痛的哀悼感到凄婉。这些文章,显示了“为人类所共有的人性之美,同时也融入了东方的人伦之道,带有浓重的东方色彩”。
2.4对友人的柔肠之爱
怀人之作,由于作者真情拳拳,所以总能感人至深。“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这是《哀韦杰三君》的最后一段话,这是一个导师对被杀害的青年学生痛切的悼念,以血泪凝成了一种凄楚的悲剧美。
3.语言融入古典雅韵——珠玑玉言,大美浑成
3.1朱自清的散文美表现在艺术语言自然、优美、音韵和谐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古典优雅的美。首先,作者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作通感修辞,准确而传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如“田田的”“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其次,作者有一颗真心。有真心,才有真情;惟有真情,才有真性;惟有真性,才有至美。朱自清显然是以真挚清雅、温软柔婉的风格见著。山水与自然成了他心中情感的外化物,他笔下的词句也总是丰腴而厚实的,神在形外,情寓其中。
3.2朱自清的散文用词注重朴实、口语化,具有纯真美
朱自清的散文运用平凡朴素的口语来表现其深厚的感情,正是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背影》中的叙述语言是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揉进生活谚语,将父亲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话语极为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杨振声说:“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然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平淡之中包孕了神奇。作者赋予他们特殊的表情达意作用,读起来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浓缩隽永。
3.3朱自清的散文还表现在描写景物时注重画面美、细腻美
欣赏他的散文,就好像参观摄影展一样。《绿》展现的就是一幅令人赞不绝口的风景画面:“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这幅风景画主次分明,景色迷人。朱自清“于每事每物”,“无论锱铢之别,锱渑之辩,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所以他描写景物的时候,处处体现出一种细腻美。
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参考文献
[1]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载《国文月刊》第37期.
[2]王瑶引鲁迅语,见《朱自清先生的诗和散文》.
[3]罗伯特·尧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4]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载《国文月刊》第37期.
[5]余英时《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
[6]马焯荣,《论朱自清的散文》(《文艺论丛》第8期,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版).
[7]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文学评论》198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