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美国人认为IBM“智慧的地球”战略与上世纪末克林顿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当时经济低谷的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认为这将是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作为新一轮IT技术革命,“智慧的地球”可能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奥巴马将有可能利用“智慧的地球”来刺激经济复苏,重演上世纪那一幕。IBM历来都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抛出一个新概念,前一个口号还没有结果下一个概念就已经启动了。
但这个“智慧的地球”又与以往有较大不同,“智慧”和“地球”两个概念似乎过于庞大、宏伟、玄机、虚化,这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这是IBM造出来的噱头,还是高度概括,体现大企业风范,真正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宏伟构想?
类似的概念与方案,惠普、SAP,甚至包括用友,均已在不同市场层次有所推进,但令人遗憾的是,尚无中国企业能独立撰写如此宏大的方案并主导市场。由于美元正陷入与“超主权货币”概念的争端而导致了事实上的大国意见分歧——市场经济是否仍受到有效监管?贸易保护在全球范围能否被约束?振兴措施是否真正做到施惠于大多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最终取决于美、中、欧三大经济体的多方妥协。G20会议虽然重启了多哈回合谈判,但对于那些非贸易企业、尤其是服务型企业而言,希望将更多地寄托在自救的基础上,创新无疑是必须努力的方向之一。
凌驾于经济之上的是永无终结的政治路径。IBM有能力实现它所想要的任何宏伟的部署,但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仍旧取决于它能否在全球政治与大国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说一个支点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那么这个支点本身必须拥有可靠的智慧。
尽管将收购价格最高提到每股11美元,并已就此交易展开了旨在避免任何分歧的尽职调查,要约进程中的IBM收购谈判日前却因Sun临时发出的“终止排他性磋商”而搁浅。反垄断机构可能形成的监管压力并非这桩交易暂停的真实原因,Sun董事会没有任何理由接受该项折价收购,哪怕它的资产水平与10年前的峰值相比大跌了9成以上。此间不少分析师认为,立场冲突十分明显的两家企业很难以这种历史底价达成共赢性的协议。
早在去年第4季度,Sun投资部门高管便已接触了多家大型IT企业,有关并购的谈判均告失败,因此,IBM虽然确信Sun的许可证及合约中没有阻碍收购的内容,但也不认为有必要提出更高的收购价格,至少其硬件部门目前缺乏足够的溢价资格。
IBM或许是在为今年2月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框架进行内容铺垫,并渴望继续确保作为世界头号IT设计师的地位不受动摇。然而,即使最顶尖的技术专家也无法准确地描述出IBM与Sun系统融合的互补性(或加强性)具体体现在哪些领域——IBM过去从未、今后也很难真正在大型系统部署上取得对Sun的绝对优势,不断优化整合的效力将毋庸置疑地成为IBM未来战略的首选。
华尔街的精算师同样无法对Sun的协同能力做出准确估值。当然,这桩交易看起来仍然存在谈判余地,值得怀疑的是——IBM“智慧的地球”能否再续“On demand”的辉煌?
宗教般的救世
正被底特律汽车业巨头重组事项搞得心力交瘁的奥巴马并没有将“智慧的地球”带到G20峰会。毕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曾经被赋予美好愿景的全球化,这个拥有全球85%生产力的20国集团需要讨论更为庞大而长远的经济振兴课题。
有专家指出,IBM“智慧的地球”在核心内容上其实与电子商务、随需应变、云计算等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其定位存在“高大全”之嫌,产业整合难度大,很可能不具备操作性——这同样是业内人士至少眼下不看好它的原因,人们认为该概念被借以掩饰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颓势,甚至不排除IBM提出该战略仅属空想乌托邦,为的是分享中国政府4万亿元庞大投资,以及美国政府的去市场化救市计划。
当IBM于2月24日抛出“商业世界将迅速变得更小更平”的理念,似乎让人们又回想起了8年前的那个懵懂了全球的蓝色智囊团——差一点误以为其将主营转向投行。
“智慧的地球”是针对电力、食品、水资源、交通和医疗等行业的解决方案,客户定位为出台经济振兴方案的各国政府,以及在经济寒冬下寻求变革的企业。而在美国本土,该战略被视为与互联网革命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这将是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智慧的地球”完全有可能被奥巴马政府提升为国家战略——IBM历来都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
与以往任何商业概念有较大不同的是,IBM首次将两个务虚的名词建立在充满想象空间的宏伟构造之上,无论是作为噱头还是理念,也无论能否赢得某种政治背书,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将直接决定“智慧的地球”面向下一个十年的存在价值。
按照IBM的阐述,“智慧的地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 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IBM试图推出其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应用集成——精细和动态的生产与生活管理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以应对潜在和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智慧的地球”首先对美国充满着诱惑,该概念不仅能够为美国人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将投资用在开发多种能源、安全的道路交通、更好的医疗卫生和现代教育方面,其在新兴技术方面的延伸投入将是国民社会长期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比这更诱人的是,该理念一旦赢得全球更广泛的认同,完全有可能在后危机时代催生一个更协同、更进取的世界。IBM离一位IT牧师的角色仅一指之遥,它离整个世界仿佛也是仅隔一层纸。不过,这层薄纸真的那么容易穿透吗?
美利坚式彷徨
美国人充当“救世主”的英雄情结从未消失过,但IBM引领全球经济新一轮颠覆性革命的尝试,很可能因缺乏经验而变得踯躅难行。
奥巴马的总统班底曾经请IBM对此制定详细的计划,而研究显示,仅在智能电网、智慧医疗和智慧宽带这三个领域,就能吸引300亿美元投资,并创造近100万个就业机会。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和桥梁、高速公路这样的传统基础设施相比,信息基础设施的经济和社会乘数效应更为巨大。在总统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概念。
已经有不少业界人士认可该想法,而IBM还作出承诺——“智慧的地球”能够带来中长期效益,对于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IBM不失时机地表示,中国政府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如果植入“智慧”理念的话,短期内就能借助一个成熟的智慧系统平台促进经济和就业。在以美国经济为蓝本的一项描述中,IBM为此提供了可预期的数字模型。
例1:每年100亿美元在智能电网上的刺激性投资将创造约25万就业岗位,这些岗位集中在电网数字化和相关行业,如替代性能源和替代性汽车。通过创造可输出的技能、资源和技术,这项投资将带来新的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