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对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入手,对高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应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9-0129-02
  
  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是一个“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的专业,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食品行业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管理等生产一线岗位职业能力,并能适应食品产品开发工程师助理岗位,能适应食品产品检验、销售、售后服务岗位,能适应生产工艺咨询与培训等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门型技能人才。
  “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导师制项目活动为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落实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策略。同时将“双证”纳入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这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适应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本地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地方经济特色。
  社会人才需求调查
  随着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和对安全无公害营养类食品的大量需求,设置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成为我国绿色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是振兴浙江和温州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充分利用我院现有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服务社会的需要。为了解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我们对2007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收集了该专业的就业信息。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看到,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特点:就业地点分布较广;就业比较集中于与食品相关的私营企业或合资企业;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技术人员,如食品化验员、食品品控人员、食品连锁经营人员等。
  建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目前,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多采取模块化教学体系,课程设计基本上涵盖了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但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还需要一段书本知识实践化的过程。因此,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应聘者才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教学体系的实践环节非常关键。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利用教师是科研人员的优势,与企业有紧密联系,实行导师制,实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能很好地实现学生早就业、就好业的问题。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分三阶段,按基础实践阶段、专业实践阶段、社会实践阶段三阶段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同时将“双证”纳入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这一实践教学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适应本地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本地的经济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地方经济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认知实习,打好实践能力基础目前,绿色食品专业开设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食品工艺、食品加工等课程,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能够完成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但是,从以往学生的表现来看,有的学生直到毕业都还没有真正领悟毕业之后我要做什么。首先,我们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见习、观看录像等手段,使学生对日后要从事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教师结合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企业和调研,使学生全面了解食品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程度,初步了解食品专业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环节和系统,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感性认识基础,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加强专业认知的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应围绕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
  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综合设计课程课程设计位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第二阶段,是对各门课程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考察。我们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结合教师的项目,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指导组成项目组,进行与工厂一致的项目产品设计,如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设计。教师给出相应的项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查阅和收集,并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以及操作步骤要点说明,指导教师跟踪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学生提出初步方案并和指导教师商讨修改,再根据方案进行产品的制作和评定,请企业人员参与评定和指导,三方共同探讨,以完善产品制作。若制作比较符合企业的需要,企业就直接把产品进行中试,甚至投入生产。通过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第三阶段:“零距离”接触岗位,学生预就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要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基本了解。因此,相关的实习环节就必不可少。在毕业实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到和本专业完全对口或相近的单位进行实习,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把实习的科研课题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接触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企业的体验,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结合,通过专业实习的操作与思考,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与循环,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加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建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要到行业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招聘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充实到专任教师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由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使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是加强本专业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行之路。
  适应区域特色的课程教材建设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设计课程教材,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各专业的岗位或岗位群,从分析各岗位所需的能力入手,使课程教材设置符合市场需要。应把职业资格证书纳人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获得多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应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加大经费投入,专项用于实验实训室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要通过实验实训室建设,带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实训室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以求与企业共同发展,不失为“双赢”战略。企业专家在现场教学或到校上课,有利于尽快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按照双方论证的教学计划参与教育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由相关企业择优录用,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产品”的适销对路。我院各专业都成立了由行业领导、科研院所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校企合作基地,为我院校企合作开辟了宽广的空间和平台。今后要采取多种形式发挥好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产学基地的作用。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一套基于“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实训,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就业市场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和,于亮,张晓武.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2下).
  [2]樊蔚虹,呼海涛.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5(3).
  [3]覃庆国.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S1).
  [4]付达杰,何先应.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成人教育,2010,(1).
  [5]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作者简介:
  郑晓杰(1975—),女,浙江永嘉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绿色食品与经营专业教学与科研。(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在黄河入海口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芦苇丛生,红柳遍地,但她从未缺乏过经天纬地的英雄气概.当我作为一名义务解说员,走进这座英魂不朽的烈士陵园,心中激荡起无限波澜.我跨过书有"
我国化工工程产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化工工程工期长、涉及人员多、与其他工程联系紧密,常常需要特种作业和交叉作业,很容易出现问题。本文就化工工程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