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父亲节”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我在离家二十多里的县城读初中。
  六月的一天黄昏,我在操场上看书,听见几个女生叽叽喳喳说着“父亲节”的话题。这样的洋节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感觉新鲜又好奇。
  想着父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不容易,第二天正好是六月的第三个周日——父亲节,我便决定给父亲买个礼物,回家送给他,表达我的感激和祝福。
  暮色四合,我来到校外的夜市。看来看去,没有买到合适的。家里供我读书已很拮据,我的生活费都是父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哪有多余钱?若买贵了,父亲必定会责怪。
  由于长年操劳,父亲的手已粗糙变形。我想有双手套护着,终归会好一些吧!于是,我花一元钱买了双帆布手套。
  第二天一早,我踏上了回家的路。因为买手套花了一元钱,我没钱坐班车,便徒步回家。
  六月的早晨,空气清新。想到父亲收到手套后乐呵呵的样子,我心里就像这洒满阳光的原野一样明媚。
  八点钟左右,我到家了。父亲正在收拾农具,看我走进院子,吃惊地问:“你怎么回来了?有什么事吗?”
  我笑着说:“没事,就是回来看看。”
  看我说得随意,父亲突然发怒了:“没事回家干嘛?快要中考了,你不好好复习,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迎头受到父亲一通训斥,我的心情顿时暗淡下来。没有做任何解释,我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
  关上门,我懊恼地躺在床上,忽然意识到“父亲节”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即便给父亲买了礼物,和父亲近在咫尺,又如何?整日劳作讲求实际的父亲,怎么会对这个“华而不实”的洋节日感兴趣呢?我实在想象不出把手套送给父亲时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中午吃饭时,父亲发现了我书包里的手套,又问:“买手套干嘛?花了多少钱?庄稼人哪有戴手套干活的?我看你忘了自己是谁了……”
  父亲一个劲儿的唠叨,嫌我糟蹋钱、忘本,让我窝了一肚子气。吃完饭,我扭头去了母亲干活的坡地。
  过了一会儿,父亲来了,给我带来两张鸡蛋饼,让我吃饱了再干。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那双帆布手套,递给我:“戴上,你皮嫩,免得磨出泡。”
  我没理会,也不接手套。看我生气了,父亲软下来:“已经买了,就戴上吧!别浪费了。”
  我赌气说:“谁说手套是给我买的?我有那么金贵吗?”
  母亲看出我和父亲在较劲,便劝解:“那这就奇怪了!儿呀,既然你不是买给自己的,谁又用得着呢?”
  我把手套扔给父亲,赌气说:“反正我不戴,你不戴就扔了。”
  父亲愣了一下,没再看我,而是盯着脚下的土坷垃,喃喃地说:“哦,原来是给我买的,这又何必呢?等你出息的那一天,给我买东西也不迟呀!”
  不知为何,听到这话,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第二天,父亲送我去学校时,我依然没说出为什么要买那双手套,更没敢告诉父亲有一个叫“父亲节”的节日。我想的是:什么时候我才有出息?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孝敬父亲?
  后来,我出息了,父亲却离去了。那双一元钱的帆布手套,便成了我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我庆幸,庆幸在我年少的时候,曾经偷偷地为父亲过了一次“父亲节”。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彭子冈,抗战时期“大公报”的名记者,1938年入党的地下党员,曾以《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一文为人所称道,1955年她接手创办了她新闻生涯中的最后一本杂志《旅行家》,这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独此一家的旅游刊物。  奔跑在“约稿”的道路中  1955年1月,隶属团中央、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旅行家”杂志创刊了,由彭子冈担任主编,很快“旅行家”杂志发展成为一个十三四人的小集体。  从1955年开始,名记者彭子
期刊
胡适很早就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20世纪初,胡适留学美国时,对美国的图书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胡适曾“作一书致图书馆馆长Harris君,许添设汉籍事”。1914年1月,胡适在《留美学生年报》上发表《藏晖室杂录》,其第四部分对藏书30万册以上的美国大学图书馆作了统计。同年9月6日,胡适还游览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十分欣赏该馆对100余万册藏书“任人观览,不取资”的做法。不过,胡
期刊
爱读书的教师不平庸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是不读书的。”这句话是李镇西老师说的。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需要在这句话面前认真反思。我时常拿这句话敲打自己,也时常拿这句话敲打我的同行。我希望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里能有多一些人、再多一些人为这句话提供有力的反证。  我们为什么不读书?回答五花八门:没时间。没氛围。没好书。没兴趣。没用处。(据湖北省2012读书调查)对多数教师而言,大概“没时间”是个最“好用
期刊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提到他,大家首先会想起他多次被贬后所著大量诗文,但他曾于被贬期间兴办最早的“希望工程”,恐怕鲜有人知。  苏轼最后被贬于海南的儋州,这也是在“乌台诗案”后,苏轼所遭遇到的最为严重的一次贬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轼参透人生,笑看人生的风起云涌,虽多次被贬,却创作了大量诗作,这也是人生的另一收获。而在海南,他还有另一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创举
期刊
“修皮鞋——套鞋——凉鞋——布鞋——补伞啵?”乡下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修鞋匠挑着担子,一边走,一边吆喝着。随着一声声吆喝,不时有人将烂鞋、烂伞送到摊担前。一番讨价还价后,修鞋匠坐下来,围布往腿上一摊,生意就开始了。  修鞋匠俗称皮匠。过去,喜欢满垄满街跑做上门生意,如今大多习惯设点经营了,即固定在一个地方,等顾客上门,“愿者上钩”。  在荷叶塘农贸市场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就有这样一个修鞋坊。八
期刊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
期刊
欧洲中古世纪天鹅是候鸟,经过一个庄园,那个庄园的人觉得这个天鹅实在太美了,便决定不让它飞走。喂它好吃的食物,它吃饱了还是飞走。那人觉得心有不甘,想出一些办法来养天鹅:一开始是剪翅膀,把它羽毛剪掉,剪掉它就不能起飞。可剪掉以后,天鹅一张开很丑。后来欧洲的贵族终于想出一个方法。天鹅起飞要跑100公尺才可以飞起来,在水上跑100公尺,所以那个水池只要做90公尺它就飞不起来。果然天鹅就没办法起飞,就养起来
期刊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读书,于读书上也颇有心得。他认为,学习的成就并不在于天资是否聪慧,而在于自身的刻苦努力以及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提倡慎选精读。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反复阅读,有的书他甚至读过几十遍。直至真正懂得了书中的道理,才肯把这本书放下。他在《板桥自序》中说:“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他极不赞成那种走花观花式的
期刊
秦勇是中国著名摇滚乐队黑豹的原主唱,不羁的个性、飘逸的长发、高亢的嗓音,使他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的偶像。2005年,正处于事业最高峰时,秦勇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退隐乐坛。直到9年后的今天,这个谜底才终于解开——  明星爸爸悄然隐退的秘密:  唯有爱不能等待  作为著名摇滚音乐人,秦勇是中国摇滚乐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曾先后任“五月天”乐队、“一九八九”乐队主唱。1994年他加入黑豹乐队,担任
期刊
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一生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读书。他五岁的时候就能读《三字经》,虽然那是还有很多字认不全,但并不妨碍他的阅读,因为父亲已口授他学会背诵了。八岁的时候就能提笔作文了,九岁的时候就能一口气写下一千字的文章。梁启超一生博览群书,被公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梁启超17岁中举后,拜康有为为师,康有为也是一个有空就手不释卷的爱读书的人,在老师的影响下,梁启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