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fdf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探讨其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记录到三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各波潜伏期与臂长有关.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 m/s±7.5 m/s,1.70 m/s±0.40 m/s,分别与Aδ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腕管综合征患者中Aδ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别为12.0 m/s±5.6 m/s和0.60 m/s±0.10 m/s.结论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能稳定、可靠引出;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δ纤维和C纤维.腕管综合征患者C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其他文献
人工关节假体骨接触界面表面处理的基本目的是尽可能改善假体-骨界面生物学及力学状态,以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子(癎0前期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妊娠晚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同时测定两组孕妇的血清肌酸激酶、肌酐与尿酸水平.结果(1)子痫前期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为(0.59±0.42)μg/L,对照组为(0.09±0.22)μg/L,P<0.00
目的 观察以他克莫司(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后合理的联用方法及合适的血药浓度.方法 本实验为单中心、随机、开放、前瞻性研究.从2001年2月至2004年7月首次肝移植患者94例,初始给予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二联:联用糖皮质激素;三联:联用麦考吗替酚酯(MMF)+糖皮质激素;四联:联用MMF+糖皮质激素,用2个剂量赛尼哌诱导治疗),比较术后6个月各组之间的有效性与安
抗生素骨水泥广泛用于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研究发现,全髋关节一期或二期翻修间期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术后感染的复发率可达10.4%、15.1%[1].低频超声被用于控制药物穿透生物屏障[2].本研究旨在观察低频连续型超声(continuous wave ultrasound,CWU)作用下,万古霉素骨水泥(vancomycin-loaded bone cement,VLBC)的抗菌性能及安全性。
期刊
目前我国有600万活动性癫癎患者,其中20%~30%为药物难治性癫癎.癫癎的外科手术治疗为这一部分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估计约有15%的药物难治性癫癎患者可通过手术使发作得到控制或治愈,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难治性癫癎的预后。
期刊
卒中是一类常见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疾病.卒中生存者的认知改变及最终预后千差万别.约10%~30%的卒中存活者发展成痴呆.有文献报道卒中后5年内痴呆的发生率为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的3倍.然而有10%~50%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15个月内认知功能可以出现迟发性改善.因此如何早期发现高危因素,预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是否能得到改善,对于二级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目的 探讨刮吸解剖法的原理,摸索、总结刮吸解剖法的应用技巧.方法 对1997年11月至2006年5月运用刮吸解剖法施行腹部复杂手术22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种手术均顺利完成解剖分离,无大血管及胆管指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平均出血量105 ml,平均手术时间3.6 h;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率100%,胃癌根治术术中平均出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及Cyclin-Dependent kinasel(Cdc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卵巢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印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症组)的异位内膜(29例)和在位子宫内膜(20例)以及正常生育期的其他良性疾病妇女的子宫内膜(对照组,30例)中CyclinB1及Cdc2的
期刊
目的 探讨单纯胸腰段/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 Ⅰ b、Ⅰ c型)前路矫形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前路矫形融合术的单纯胸腰段/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测量冠装面Cobb角、侧凸矫形率、融合节段数、椎间角等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患者,Ⅰ b型13例;Ⅰ c型5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44.7±10.2)°,术后1周为(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