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因学科的特殊性,教学中学生操作计算机操作的顺序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常常使学生陷入“一招出错,全盘皆输”的僵局。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上课前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而在教学中,教师则应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放大”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构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立体式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使学生在自主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让信息技术课也能唱响“高效”的主旋律!
【关键词】针对性 自主性 有效性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固然是重头戏,它是教师应用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殊不知课前准备和教后反思更是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执教后,我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得失,旨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能效,实现正在和意义的高效课堂。
《添加背景与配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新时代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九课。这一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添加背景,配色方案,设计文本等等,而计算机操作的顺序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常常使学生陷入“一招出错,全盘皆输”的僵局。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上课前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一、课前搜集并整理资料,存放到服务器上和学生机器上。并制作教学用课件,存放在教师机上,辅助教学。
二、提前进行机房维护和整理,为学生正常使用电脑进行实际操作做准备。
三、前一课时,学生进行打字练习,提高打字速度,节省操作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精讲方法——教师的讲授为学生活动指引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操作程序,讲述操作任务,力求布置任务层次清楚、表述程序有条有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有更多的时间上机操作。
(2)罗列要点——教师的提示为学生活动做铺垫。
针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更好促进中下生的学习,教师将本课的操作要点用精简的语言罗列出来,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这些配色精美的幻灯片既是教学范例,又涵盖了本课重点,可谓一举两得。
(3)快乐体验——学生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缤纷炫丽的幻灯片他们“仰慕已久”, 如何“添加背景与配色”他们特别感兴趣。为此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真正将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让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最大限度地品味成功,体验快乐,达成人人在课堂活动中学有所获的教学目的。
看着自己制作的色彩明丽的幻灯片,学生明白原来学习活动不是沉重而枯燥的负担,而是新奇而刺激的“旅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学习任务,这不正是教学的至高境界?
本着自主与创新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教学后,认真反思成败,收获颇多,对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多启示:
1.抓住学生的心理,教学巧设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科之间有一定联系,但也有差别。教师们认为信息课,不同于其它课,信息课有充分的资源可以利用,而且学生本身也对信息课也颇感兴趣。但是,学生不乐于听讲,而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所以针对这种心理特征,教师主要使用“教师展览作品激发兴趣——师生一起动手制作作品 ——遇到疑惑给予指导解答——学生自我完成作品”的模式来教学。
课前教师做了课件,精美的图片、配上欢快悦耳的音乐,熟悉的旋律一响,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唱起来,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接着伴随音乐,倾听老师的讲解。当同学们面对教师制作的精美幻灯片发出由衷的赞叹时,当学生兴奋的眼眸闪闪发光时,教师知道火候到了,趁机讲授了制作的要点和方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学生愉悦地加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讲授水到渠成,也为学生下一步自我铺平了道路。
2.体现学科的特点,学生多操作
新课标中阐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课本身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在这次制作“一组幻灯片”的教学活动,我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借助教学情境展开教学。从作品的命题立意、构思创作,到学生自我评价、相互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发展,使学生主动性得以全面体现。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的。他们不仅能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中,也能将以前学过的内容加以融合,并且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比如:插入文本框,给幻灯片添加文字。在颜色搭配上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颜色的组合,创作出清新亮丽的画面,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闪光点。
3.把握学习的方向,教师勤指导
对于今天的开放式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主导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即学生的“自主”应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教师精当准确的点拨指导是学生顺利操作的前提。而个别学生只对“计算机操作”本身感兴趣。打开机子,稍知皮毛,便“直入主题”。恰恰是强烈的自尊心在作怪,出现在操作过程中差错不愿请教老师,总以为自己“能行”,在这种情况“绕了远道”,“走了弯路”,有的学生甚至没完成老师要求制作的幻灯片。如果屡屡受挫,必将影响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培养学习的能力,学生多合作
学生在学习中,可独立自主学,小组成员互相学,全班推优示范学等等。这节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制作的幻灯片精彩纷呈,大多学生的作品都得到老师的指导与肯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全班学生之间没能进行作品的相互评价,这样就缺少了学生“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别忘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方法古已有之啊。
5.鼓励多元化的互动,学生勇创新
这节课许多亮点,教师制作课件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教学中体现了信息技术课与美术整合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播了热爱生活、学习愉快的思想。但在反思中我还是认识到互动形式太单一,很多学生的优点未“放大”,潜能未“挖掘”,还应在学生互动、学生与授课老师之间、甚至让学生与听课老师之间互动,在课堂构成多元化、立体式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让学生在参与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教师想,这该是每一位执教者毕生追求的理想吧!
总之,这节课的整体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开拓学生的求知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力争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注重信息技术课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有效、自主高效的课堂学习中,体味快乐,感悟成功!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电教》 CN22-1044/[G4]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2012.5.
[2] 应用差异教学,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李富勇 王宛芬[J].《中小学电教》2012.3;55-56页.
[3] 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调控要以学生为本 潘高峰 [J].《中小学电教》2012.7.8;63-65页.
[4] 精心的预设,精彩的生成 江泓 [J] .教师之友 2005.5.
【关键词】针对性 自主性 有效性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固然是重头戏,它是教师应用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殊不知课前准备和教后反思更是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执教后,我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得失,旨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能效,实现正在和意义的高效课堂。
《添加背景与配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新时代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九课。这一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添加背景,配色方案,设计文本等等,而计算机操作的顺序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常常使学生陷入“一招出错,全盘皆输”的僵局。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上课前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一、课前搜集并整理资料,存放到服务器上和学生机器上。并制作教学用课件,存放在教师机上,辅助教学。
二、提前进行机房维护和整理,为学生正常使用电脑进行实际操作做准备。
三、前一课时,学生进行打字练习,提高打字速度,节省操作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精讲方法——教师的讲授为学生活动指引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操作程序,讲述操作任务,力求布置任务层次清楚、表述程序有条有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有更多的时间上机操作。
(2)罗列要点——教师的提示为学生活动做铺垫。
针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更好促进中下生的学习,教师将本课的操作要点用精简的语言罗列出来,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这些配色精美的幻灯片既是教学范例,又涵盖了本课重点,可谓一举两得。
(3)快乐体验——学生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缤纷炫丽的幻灯片他们“仰慕已久”, 如何“添加背景与配色”他们特别感兴趣。为此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真正将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让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最大限度地品味成功,体验快乐,达成人人在课堂活动中学有所获的教学目的。
看着自己制作的色彩明丽的幻灯片,学生明白原来学习活动不是沉重而枯燥的负担,而是新奇而刺激的“旅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学习任务,这不正是教学的至高境界?
本着自主与创新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教学后,认真反思成败,收获颇多,对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多启示:
1.抓住学生的心理,教学巧设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科之间有一定联系,但也有差别。教师们认为信息课,不同于其它课,信息课有充分的资源可以利用,而且学生本身也对信息课也颇感兴趣。但是,学生不乐于听讲,而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所以针对这种心理特征,教师主要使用“教师展览作品激发兴趣——师生一起动手制作作品 ——遇到疑惑给予指导解答——学生自我完成作品”的模式来教学。
课前教师做了课件,精美的图片、配上欢快悦耳的音乐,熟悉的旋律一响,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唱起来,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接着伴随音乐,倾听老师的讲解。当同学们面对教师制作的精美幻灯片发出由衷的赞叹时,当学生兴奋的眼眸闪闪发光时,教师知道火候到了,趁机讲授了制作的要点和方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学生愉悦地加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讲授水到渠成,也为学生下一步自我铺平了道路。
2.体现学科的特点,学生多操作
新课标中阐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课本身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在这次制作“一组幻灯片”的教学活动,我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借助教学情境展开教学。从作品的命题立意、构思创作,到学生自我评价、相互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发展,使学生主动性得以全面体现。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的。他们不仅能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中,也能将以前学过的内容加以融合,并且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比如:插入文本框,给幻灯片添加文字。在颜色搭配上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颜色的组合,创作出清新亮丽的画面,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闪光点。
3.把握学习的方向,教师勤指导
对于今天的开放式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主导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即学生的“自主”应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教师精当准确的点拨指导是学生顺利操作的前提。而个别学生只对“计算机操作”本身感兴趣。打开机子,稍知皮毛,便“直入主题”。恰恰是强烈的自尊心在作怪,出现在操作过程中差错不愿请教老师,总以为自己“能行”,在这种情况“绕了远道”,“走了弯路”,有的学生甚至没完成老师要求制作的幻灯片。如果屡屡受挫,必将影响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培养学习的能力,学生多合作
学生在学习中,可独立自主学,小组成员互相学,全班推优示范学等等。这节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制作的幻灯片精彩纷呈,大多学生的作品都得到老师的指导与肯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全班学生之间没能进行作品的相互评价,这样就缺少了学生“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别忘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方法古已有之啊。
5.鼓励多元化的互动,学生勇创新
这节课许多亮点,教师制作课件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教学中体现了信息技术课与美术整合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播了热爱生活、学习愉快的思想。但在反思中我还是认识到互动形式太单一,很多学生的优点未“放大”,潜能未“挖掘”,还应在学生互动、学生与授课老师之间、甚至让学生与听课老师之间互动,在课堂构成多元化、立体式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让学生在参与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教师想,这该是每一位执教者毕生追求的理想吧!
总之,这节课的整体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开拓学生的求知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力争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注重信息技术课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有效、自主高效的课堂学习中,体味快乐,感悟成功!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电教》 CN22-1044/[G4]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2012.5.
[2] 应用差异教学,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李富勇 王宛芬[J].《中小学电教》2012.3;55-56页.
[3] 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调控要以学生为本 潘高峰 [J].《中小学电教》2012.7.8;63-65页.
[4] 精心的预设,精彩的生成 江泓 [J] .教师之友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