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南黄海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淡水有孔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来源 :石油实验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泰二段、阜二段和阜四段所含的有孔虫等“海相”化石为海侵带来的生物和湖水咸化的生物。但研究发现,有孔虫多不在上述层段;“海相”化石不集中出现,围岩不含膏盐;古气候、古水文不支持湖水咸化。经地层对比证实,97枚有孔虫产自4个新层系,其余3枚在阜二段。海侵源头古东海洋不存在,无海相化石,各门“海相”生物为可生活在淡水中的广盐性分子;晚白垩世-古近纪,湖侵期古气候湿润、古湖泊水深,水域无法咸化;海绿石、磷灰石和微量元素等无法区分海、陆相;不同的广盐性生物多单独繁盛,并与大量的淡水生物共生,
其他文献
基于新型高压共轨柴油机对瞬态轨压控制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PID控制算法存在标定困难、超调量大、响应及稳定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试验验证表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