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把你踢出门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组会,常常是满满当当的会议室。虽然人还是不少,可是仍然显得有些寥落,因为少了一个很受大家欢迎且比较有“笑果”的同学,这是一个昨天被我踢出门的同学!很不想写这个故事,可是坐在电脑前神差鬼使地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他一年多前,他第一次被我逼着用英文做报告后给我的邮件:
  亲爱的张老师:
  现在终于可以冷静下来回顾一下刚才的组会了……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只是多看了一场笑果十足的演讲罢了,但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毕竟任何第一次都是很重要的嘛……
  真的发自内心的非客套外交性质地感谢您。要不是您逼着我,我又实在不想让您失望,我可能真的因为害怕而称病不来了。那我这第一步可能永远都迈不出去,可能还会留下心理阴影,何况还会食言……
  现在回想一下,这次报告本身还是很烂的。首先演讲的一半以上是在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其次,我的用詞依旧过于简单,语法依旧有错误,发音也有不准确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问题很多都回答不上来,因此将学术报告弄成了脱口秀,而您的评价竟然是very good。也许这是我第一次用英文演讲您给的勇气分吧,不过下次您要是能明确指出我的不足,我会更感谢您的……
  某某同学
  看着他长长的来信,仿佛又看到他要求带着巨大的耳机,在组会上紧张地用英文做报告的搞怪样子,以及他在我这里两年多的种种故事和记忆。泪水涌上眼帘,心情难以平静,索性还是写写他的故事吧。
  都是“完美”惹的祸
  这是一个从外地一所985高校来的同学,他在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来找我,因为他想出国读MEMS(微机电系统)专业的研究生,希望积累一些资历,他们学校一个老师就推荐他联系我来北大做毕业设计。他很善于沟通,我们就愉快地决定了,他在北大附近租房子,我付一定的生活费(够租房和吃饭的那种),他每天和其他同学一样来做试验。他的沟通能力很强,幽默风趣、善解人意,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且做实验上手也很快,在实验室里很受欢迎(这可很不容易呀,很多同学都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关系很紧张),毕业设计的时候回到母校答辩还拿到了优秀。之后他就一直在我这里工作,研究方向换过一次,但是无妨,他都很快进入了角色。
  在组里,他是开心果,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快乐,他不但会说话,而且风趣幽默,还比较时尚和有艺术修养,我们组里的美工设计工作都交给他搞定,男同学喜欢跟他在一起,是学习怎么说话,女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是因为他衣着打扮时尚有品位。看似一切都很完美,可是,问题就出在这“完美”上。
  秋季学期是准备申请出国的季节,他也算是有了一些学术方面的积累,我鼓励他申请,还帮他联系了导师,本以为一切都OK了,可是元旦后我开会遇到那个我帮他联系的导师,人家很诧异地问我:“Alice,你给我介绍的那个学生怎么没申请啊?我在等他呢!”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呢?他不是已经都搞定了吗?回去后,我查了好几次,根本没有查到他的申请资料!我立即打电话回来问他:什么情况?
  “老师,我是没申请,因为我觉得我的资料还不够好。”
  “什么不好?哪里还有缺?”
  “英语,我的托福成绩没过100分,口语不行,所以我就没申请。”
  那就赶快去学啊、练啊,于是他就去新东方参加了一个月的封闭训练,这也就有了我逼他回来用英文做组会报告的那一幕。真是太让人诧异了,这个平时活泼开心、说话从来都不打盹儿的大小伙子,竟然是带着耳机进来的:
  “你这是干什么?”我和同学们都莫名惊诧得不知所措。
  “我紧张,我必须带耳机。”
  于是他就带着耳机做了他人生第一场英语报告,其实他的发音很好,语法也没有太多问题,表达得基本流畅,可是他那紧张的样子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我知道他的问题了。结束以后,我和同学们都表扬了他,还用英文提问,他也基本都回答上来了,不错。真的是万事开头难啊!从此以后他的报告基本都用英文,可他就这样错过了第一年的申请,比他低一届的三个师弟师妹都顺利出国了。
  不得不说,很遗憾。我也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也鼓励他是不是考虑申请欧洲的学校(因为欧洲的学校申请时间晚一些),可是他说他愿意再等一年,准备更充分些,一定要申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我当时也发了狠话:“你就这么犹豫吧,人家都结婚生娃了,你还在这里犹豫不决呢!今年秋天是你在Alice Wonderlab的最后一学期,申请完立马走人,春节以后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不做出样子别回来
  又一年的申请开始了,他的工作也更加进步了,有了比较得意的很有创新的工作,也有了论文发表,英语的成绩单也很好看,而且发挥自己的设计特长为Alice Wonderlab设计的宣传页和论文封面也都为他增色不少。申请的过程依然是漫长,他在犹豫不决中在Deadline之前终于完成了8所学校的申请,这中间我和同学们都在不断地催促和敦促他。联系老师、套磁,等待面试和offer,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充满了希望,因为还是有老师对他很感兴趣。看似一切顺利,于是春节前我又一次心软了:春节以后你还可以来,等着暑假去美国吧!
  他依然开心地进行着各项实验和设计,终于到了offer发布的时间。他的情况不是很好,但是他心仪的那所学校还是给了他机会,他也答应了,上周来找我谈这事的时候,我说那就好好准备下学期走人吧!本以为一切就这么搞定了,没想到前天我约每个学生谈话的时候,他进来时一脸的忧郁:“老师,我也正想找您呢,我又犹豫了:您说这个学校到底怎样?老师的Funding靠谱吗?读这个专业的博士未来的工作会怎样?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内心脆弱,这些我批过不知道多少遍的老毛病,在这关键时刻又犯了。于是我仔细跟他分析他的情况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所有都需要你自己去努力奋斗、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世界上本来没有完美的事物,更没有人可以给你未来的承诺,重点是要往前走,不要犹豫地往前走,要跨出去这一步才有未来……总之说了很多很多,最后他依然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走了。
  回家路上,我仔细回想这事的前前后后,我觉得像他这样犹豫不决、害怕出门面对社会和挑战的问题在青年学生中很具有普遍性,于是晚上给他发短信:你必须走出去才知道世界的模样!记住:Done is much better than Perfect!这句来自Facebook创始人的话,很适合这时候的他!我也希望以此促进他尽快做出一个决断来。
  昨天,他来跟我说:“老师,我……”又是一堆的托词和犹豫。
  我知道他的问题,也知道我该做什么了,也知道做什么可能对他有效,于是很不留情地说:不管你选择什么,重要的是你要马上选,尽快去做,不要回头看!另外,你在我这里的工作结束了,请你立马走人,不做出个样子不要回来!
  他有些惊讶又无奈地看着我(他已经很了解我的性格了),眼里含着泪光,走到门口,又犹豫地回头:“老师,您没有什么对我说的吗?”
  我大声说:Never look back. Go ahead, just DO it!
  门关上了,我强忍的泪水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我这是怎么了?竟然这样毫不留情地踢学生出门!可是,不踢出去行吗?我忽然想起来很久之前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演北极狐狸的,印象极深刻的是狐狸爸爸妈妈强行把孩子丢到冰天雪地里让它自己过冬的镜头,看似残忍,可是逼出了它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中活下去的本领,也给了它和种群活下去的机会。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无论你是谁,你的人生都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都要离开家门或者师门单独去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和重重的困难,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辉煌。独自出发,也许是自己义无反顾地走,也许是被踢出门,也许是起起落落、反反复复,但每个人都必须有这一天。很遗憾,对于这个同学,我做得晚了,一年前我就该把他踢出门,也就不会浪费他这一年时间!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有平时作业”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课上的一位研究生身上。期末统计成绩时,我发现A同学没有平时成绩。我以为漏计了,这么多年来还未遇过不交平时作业的研究生。平时作业是小组presentation(演讲),我仔细核对小组成员名单,确实没有A同学的名字。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她的期末论文没法拿满分,所以她肯定挂科。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翻出开学时最初的分组名单,那时她参加了一个小组,最后小组做
第一个给了藏娃  汶川地震发生时,胡娇娇念初三。她寄住在重庆的姨妈家里,震感明显,她说:“姨妈家刚好在县医院旁,道路两边全是抬出来的病人。他们在争吵,在呻吟,在哭泣……”  看着那一幕,胡娇娇好像看到了震中汶川。灾区肯定也是一片狼藉吧,她想。她拉着好朋友就往车站奔,想去汶川做志愿者,在车站前被班主任劝回家。“看电视,专业的志愿者进入灾区,我明白自己要是真去了,只能给救助增添负担。”那之后,“志愿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  是通院唯一一门介绍芯片设计全流程的课程。  课程是为通信专业的同学介绍芯片是如何一步步设计出来的。  在每年第一节课的前几页PPT上,我都会把最新的世界上半导体领域分类的企业排名为大家展示出来。  一个目的是告诉大家,目前几乎所有的芯片设计巨头都是跟通信相关的。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差距,在这些巨头中,中国大陆的企业很少。  同学
别家的孩子打电话回家都是说:“爸妈,我没钱用啦,快点给我存些。”我们家是爹妈主动问:“还有没有生活费?没有你就说,我都忘了什么时候给你的。不要过得很可怜的样子啊。”我笃定地说:“够用,没有我会说的。我可好养了,就算一日三餐吃5毛钱的馒头,喝食堂的免费汤水,我都能茁壮成长。当然,不会那么惨啦!”  当初,身边的小伙伴三三两两地出国交换,我也闻风而动。我跟小伙伴们了解情况,粗略计算了交换半年的费用,算
剑桥大学《Varsity》  1/3与100  《Varsity》的一项调查显示,牛剑(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本科生大多来自于伦敦和英国东南部,且三分之一从100所高中毕业,威斯敏斯特公学(Westminster School)、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和圣保罗中学(St Paul’s School)等“贡献”最大。  牛津大学《Cherwell》  男性更易中招  牛津大学社会政策和干
上大学时,我们用一个学期进行新闻导语的写作训练。导语是什么?导语就是对新闻内核最精炼的浓缩,提炼最核心的东西。在你的导语当中,尤其文字的书写,讲究五个W应该是全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  1987年,我大三,用五个W的写作模式,一个非常精炼的和无懈可击的导语就是:“白岩松老师今天下午一点半,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璐老师的办公室,给大家上了5个小时的课。”我一直以为这是金
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位于北京东北怀柔区杨宋镇,  这里也是中国影视产业示范区,众多电影机构云集于此,  人们称之为“中国影都”。  作为中国电影专业的最高学府,新校区的规划很有特色。  融入校园景观的电影史表达  特色之一,见证过往:  融入中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教育历程  按照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校园整体布局分为萌芽、起航、发展及腾飞四大主题区,每个区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割线,而是通过校园内九曲回肠
2015年,教育改革的力度巨大,国家出台了几个重要的文件,  其中许多内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对同学规划以后的学习应有启示;  2015年,有关高校和大学生的新闻,细思之下,也令人有不少触动。  在此梳理一下,当作对刚过去一年的盘点吧。  政策的启示  1.大学章程  从2013年开始,国家要求所有高校必须制订章程,必须在2015年完成。这被称为“大学制宪”工作。从2015年年中开始,中央部委所属
2018年8月,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总决赛在福州举行,两岸15所高校的140名建筑专业学子同台切磋。  大赛给出一个概念性的构造设计话题,各个团队完成方案构思、图纸测绘、实物建成。  2018届大赛以“细部·逻辑”为主题。所有材料必须为重复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其中50%必须为木或竹构建。经过48小时的紧张搭建,15件作品全部完成。东南大学作品《寰宇折叠》获得了唯一的金奖;铭传大学作品《海屿之间
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信息管理学院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学术之强,而这只是表象,其背后的根源是从学院院长、老师,到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一项核心素养——信息素养。  谈信息素养之前,先看信息管理学院的两个数据和一个现象。  两个数据。在教育部的两次学科排名中,信息管理学院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都是第一;武汉大学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一种评价世界高校学术水平及影響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