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高中学生的生物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生物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关键词】梳理归纳;变式练习;精心设计;借助
解答生物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在学习高中生物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
由此可见,学生生物思维分析能力薄弱,不仅不利于学生生物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生物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成网,训练学生概括思维的能力
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过程中,其新旧生物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延伸,对这些内容教师应采用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然后归纳成网,提高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如在解答例题: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的( )
A. 44% B.54% C.14% D.28%
解题思路是首先把DNA、RNA、蛋白质的关系概括为3点:(1)DNA双链解开,以每条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这是DNA复制;(2)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互补地合成RNA,这是转录;(3)以3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方式合成多肽链,这是翻译。形成氨基酸个数、信使RNA碱基数、DNA碱基数的对应关系为:1→3→6。然后采用“绘图释义”的方法建立几何模型——画出DNA简图,从而把已知和未知条件直观地表示出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数量关系,碱基占DNA一条链的比例和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二、设计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
例题: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下降
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
有的学生会认为人喝醋后,H+进入人体内,因此血浆pH会下降,其原因是忽略了血浆中含有能对pH进行调节的缓冲物质。这恰好反映由于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对一些生物概念或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在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了训练学生从多角度解题的方法,在学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我就采用以下2个题目训练:
例题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例题2.在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量及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是( )
A.减少、增加 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
例题1从发酵的需要的菌种、温度、流程等角度进行解题。例题2从发酵的原理、方法等角度进行解题。
三、组织变式练习,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平时连续解答同类或同样的习题而形成的一种惰性思维,受头脑中固有的印象和经验影响,不少学生读题时不仔细,走马观花,常常将已经变化的情景当做旧情境处理,结果导致信息误差。例如题目:分析一下资料: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毒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却不能通过膜。根据这些资料回答问题,缬氨毒素被加入人工膜后( )
A.覆盖在膜表面 B.溶解在膜脂中
C.与脂分子形成稳定化学键 D.在膜两侧表面运动
此题表面上看与物质的运输有关,因而很多学生的目光集中在主动运输这一知识点上。实际上,学生只要抓住“缬氨毒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一句话,即可选择正确答案。我们把原题进行“变式练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对某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拓展学生的生物空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四、借助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生物思维分析的能力
在遇到有关遗传计算题时可以借助数学思维,解决习题。例如题目:小狗短毛(A)对长毛(a),直毛(B)对卷毛(b),黑毛(C)对白毛(c)均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小狗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解这道题的常规方法是先写出遗传图解,再数出基因型种类数,这种解法比较麻烦。我们可指导学生运用分解组合来解,即Aa×Aa子代有3种基因型,Bb×Bb子代有3种基因型,Cc×CC子代有2种基因型,再进行组合,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为3×3×2=18种。
习题讲评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对解题技巧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兰、曾智昌主编《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剑兰、张凤琴、陈尚生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城关中学)
【关键词】梳理归纳;变式练习;精心设计;借助
解答生物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在学习高中生物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
由此可见,学生生物思维分析能力薄弱,不仅不利于学生生物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生物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成网,训练学生概括思维的能力
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过程中,其新旧生物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延伸,对这些内容教师应采用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然后归纳成网,提高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如在解答例题: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的( )
A. 44% B.54% C.14% D.28%
解题思路是首先把DNA、RNA、蛋白质的关系概括为3点:(1)DNA双链解开,以每条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这是DNA复制;(2)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互补地合成RNA,这是转录;(3)以3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方式合成多肽链,这是翻译。形成氨基酸个数、信使RNA碱基数、DNA碱基数的对应关系为:1→3→6。然后采用“绘图释义”的方法建立几何模型——画出DNA简图,从而把已知和未知条件直观地表示出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数量关系,碱基占DNA一条链的比例和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二、设计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
例题: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下降
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
有的学生会认为人喝醋后,H+进入人体内,因此血浆pH会下降,其原因是忽略了血浆中含有能对pH进行调节的缓冲物质。这恰好反映由于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对一些生物概念或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在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了训练学生从多角度解题的方法,在学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我就采用以下2个题目训练:
例题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例题2.在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量及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是( )
A.减少、增加 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
例题1从发酵的需要的菌种、温度、流程等角度进行解题。例题2从发酵的原理、方法等角度进行解题。
三、组织变式练习,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平时连续解答同类或同样的习题而形成的一种惰性思维,受头脑中固有的印象和经验影响,不少学生读题时不仔细,走马观花,常常将已经变化的情景当做旧情境处理,结果导致信息误差。例如题目:分析一下资料: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毒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却不能通过膜。根据这些资料回答问题,缬氨毒素被加入人工膜后( )
A.覆盖在膜表面 B.溶解在膜脂中
C.与脂分子形成稳定化学键 D.在膜两侧表面运动
此题表面上看与物质的运输有关,因而很多学生的目光集中在主动运输这一知识点上。实际上,学生只要抓住“缬氨毒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一句话,即可选择正确答案。我们把原题进行“变式练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对某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拓展学生的生物空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四、借助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生物思维分析的能力
在遇到有关遗传计算题时可以借助数学思维,解决习题。例如题目:小狗短毛(A)对长毛(a),直毛(B)对卷毛(b),黑毛(C)对白毛(c)均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小狗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解这道题的常规方法是先写出遗传图解,再数出基因型种类数,这种解法比较麻烦。我们可指导学生运用分解组合来解,即Aa×Aa子代有3种基因型,Bb×Bb子代有3种基因型,Cc×CC子代有2种基因型,再进行组合,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为3×3×2=18种。
习题讲评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对解题技巧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兰、曾智昌主编《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剑兰、张凤琴、陈尚生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