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17—19日吉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涡减弱阶段,低空急流的移动和扰动、地面中尺度系统起到关键作用.根据东北冷涡强度的演变将此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7日11时—18日17时)冷涡缓慢减弱,强降水伴随相对密集的冰雹和雷暴大风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热力条件强于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8日17时—19日23时)冷涡减弱为高空槽,强降水伴随相对较弱的对流出现在
【机 构】
:
吉林省气象台,吉林 长春1300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17—19日吉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涡减弱阶段,低空急流的移动和扰动、地面中尺度系统起到关键作用.根据东北冷涡强度的演变将此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7日11时—18日17时)冷涡缓慢减弱,强降水伴随相对密集的冰雹和雷暴大风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热力条件强于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8日17时—19日23时)冷涡减弱为高空槽,强降水伴随相对较弱的对流出现在中南部地区,水汽条件优于第一阶段.(2)SI指数、CA PE值、θse的高、低层差值等在第一阶段均出现了明显高于(或低于)第二阶段的峰值(或谷值),而第二阶段的湿层厚度远高于第一阶段,湿区范围也随之扩大.(3)两个阶段的主要触发条件均为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第一阶段辐合线和露点锋双重触发条件产生了直径较大的冰雹,密集降雹引发地面气温骤降和气压骤升,诱发阵风锋再次触发强对流;第二阶段地形抬升为降水的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革兰氏阴性细菌由于具有复杂的双层膜结构,其蛋白质分泌能力较差.这使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典型菌株——大肠杆菌作为最常用的受体细胞在生物制药工程和其他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革兰氏阴性细菌蛋白分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地归纳了革兰氏阴性细菌已知的蛋白分泌系统,分别从分泌系统的分泌过程、分泌蛋白类别、结构组成和研究技术4个方面做了论述,以期为进一步解析革兰氏阴性细菌蛋白分泌机制提供参考.
秸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之一,秸秆还田作为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微生物是土壤微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生物因子,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评价指标,也是受秸秆还田影响最为敏感的土壤因子.为了解秸秆还田所带来的土壤微生态效应,本文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多样性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不同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态指标的差异,讨论了现阶段秸秆还田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秸秆安全还田提供依据.
[背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基因表达的溶血素、气溶素和肠毒素是重要毒力因子,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早期检测及防治中尤为重要.目前采用菌落直接提取DNA用于多重PCR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基于菌落PCR方法建立针对嗜水气单胞菌溶血性基因、肠毒素基因和16S rRNA基因特异性片段(5个基因片段)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选择性RS (Rimler-Shotts)培养基对样品中嗜水气单胞菌有效富集分离和辨认,建立并优化嗜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