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学后教是一种高效低耗的学习模式,但课改的过程出现了一些让人深思的现象: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南郭先生”,他们在课堂上不声不吭,参与度不高,小组的活动只能维持基本的形式。这部分学生经历了几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在学习上得不到成就感。小组合作模式的出现对这个弱势群体有了一定的保护伞作用,具体表现为:小组上说不说有能人说,做不做有能人做。慢慢的,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出现了“潜伏”现象。如何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培养学生个体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我们提出了研学后教理念下小组合作模式改变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探究。
1. 在心理角度上满足学困生
教师要正确运用强化法对学困生进行行为矫正。对他们的某些良好行为表现,如在某堂课中注意力集中较好、某次回答问题时表达清楚、解决问题正确等,教师应予以表扬、鼓励、奖励等正强化。对学困生不良的行为方式,如多动、情绪冲动、攻击、缺乏自尊心或自信心、自卑、退缩等,教师应予以批评、忽视、惩罚等。通过强化手段的正确运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利于学习的坏习惯,以便逐步矫正其错误行为,消除其学习障碍。
2. 小组合作训练
(1)加强指导,明确目标,明确方法。教师对小组长要进行专门的培训,让小组长做个英明的小领导。对学困生要手把手的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在执行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被自己感受兴趣的事吸引。对于此,小组长要不断地对他们强化目标。(2)学困生没有清楚活动方式之前不要急于让他们开展活动。这时候教师要做出正确的示范,并邀请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再次重复过程,以加深他们对活动规则和过程的了解。(3)小组内反复操练。对于过程的不协调,要不断的强化训练,直达到熟练为止。(4)注重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如对听和说的习惯,我就编了一个儿歌:“别人说,我来听。眼注视,细细析。我来说,声洪亮。不胆怯,不扭捏。”为了防止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出现走神或说话现象,我还让他在小组中选一个好朋友做提醒员,对小组内出现的问题用手势进行提醒。(5)任务要难度适当。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能力及特长都不相同,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时要充分分析本组人员的特点。给学困生的任务一定要是他能力范围内的。太难的任务会打垮自信心,太易的则会产生不被重视的心理。(6)及时评价。正能量产生正动力,当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及其他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时要公正、到位、不重复。
3. 对行动学习进行行为纠正
行动学习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生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被教授。在行动学习中,要不断反省与审视自己过去的工作,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一段学习结束后,要定期召开反思会。教师指导学生反思这段时间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优胜与不足的地方。我们在进行行动学习时要把越紧急、越重要、越复杂的问题作为一次行动学习的主题,其动力才会越强,得到越多的支持。行动学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出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与提升学习能力:通过问问题,产生新的问题;通过问问题,让团队成员学会聆听,相互尊重,提升问题解决速度;能通过提问来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
4. 培养学困生做个勇敢的求助者
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组员之间要创造机会多沟通、多合作,定期组织小组生活,多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组员间要建立起互助共进的友谊关系,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比较易于向自己的好朋友们求助。教师或组员评价时要善用表扬,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错事要严宽有度,要以指导方法为主,坚决反对恶意的批评。我们要坚持多表扬为主,当然,如果学困生出现了错误,我们还是要进行批评的。批评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的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他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是如何的重要,教师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还有就是需要成功的体验。多渠道、多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我会定期在小组生活会上开展活动,进行故事会、朗读比赛、跑步比赛等等,由小组长主持。在比赛中促进了大家的友谊,同时也创造了不少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经验。然后评出本组内最佳发言人、最佳跑王、最有感情奖等各种名目的荣誉。每项荣誉获得相应分值,累计一定分数后可以到教师处换取小礼物等。
责任编辑 魏文琦
1. 在心理角度上满足学困生
教师要正确运用强化法对学困生进行行为矫正。对他们的某些良好行为表现,如在某堂课中注意力集中较好、某次回答问题时表达清楚、解决问题正确等,教师应予以表扬、鼓励、奖励等正强化。对学困生不良的行为方式,如多动、情绪冲动、攻击、缺乏自尊心或自信心、自卑、退缩等,教师应予以批评、忽视、惩罚等。通过强化手段的正确运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利于学习的坏习惯,以便逐步矫正其错误行为,消除其学习障碍。
2. 小组合作训练
(1)加强指导,明确目标,明确方法。教师对小组长要进行专门的培训,让小组长做个英明的小领导。对学困生要手把手的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在执行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被自己感受兴趣的事吸引。对于此,小组长要不断地对他们强化目标。(2)学困生没有清楚活动方式之前不要急于让他们开展活动。这时候教师要做出正确的示范,并邀请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再次重复过程,以加深他们对活动规则和过程的了解。(3)小组内反复操练。对于过程的不协调,要不断的强化训练,直达到熟练为止。(4)注重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如对听和说的习惯,我就编了一个儿歌:“别人说,我来听。眼注视,细细析。我来说,声洪亮。不胆怯,不扭捏。”为了防止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出现走神或说话现象,我还让他在小组中选一个好朋友做提醒员,对小组内出现的问题用手势进行提醒。(5)任务要难度适当。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能力及特长都不相同,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时要充分分析本组人员的特点。给学困生的任务一定要是他能力范围内的。太难的任务会打垮自信心,太易的则会产生不被重视的心理。(6)及时评价。正能量产生正动力,当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及其他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时要公正、到位、不重复。
3. 对行动学习进行行为纠正
行动学习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生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被教授。在行动学习中,要不断反省与审视自己过去的工作,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一段学习结束后,要定期召开反思会。教师指导学生反思这段时间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优胜与不足的地方。我们在进行行动学习时要把越紧急、越重要、越复杂的问题作为一次行动学习的主题,其动力才会越强,得到越多的支持。行动学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出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与提升学习能力:通过问问题,产生新的问题;通过问问题,让团队成员学会聆听,相互尊重,提升问题解决速度;能通过提问来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
4. 培养学困生做个勇敢的求助者
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组员之间要创造机会多沟通、多合作,定期组织小组生活,多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组员间要建立起互助共进的友谊关系,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比较易于向自己的好朋友们求助。教师或组员评价时要善用表扬,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错事要严宽有度,要以指导方法为主,坚决反对恶意的批评。我们要坚持多表扬为主,当然,如果学困生出现了错误,我们还是要进行批评的。批评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的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他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是如何的重要,教师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还有就是需要成功的体验。多渠道、多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我会定期在小组生活会上开展活动,进行故事会、朗读比赛、跑步比赛等等,由小组长主持。在比赛中促进了大家的友谊,同时也创造了不少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经验。然后评出本组内最佳发言人、最佳跑王、最有感情奖等各种名目的荣誉。每项荣誉获得相应分值,累计一定分数后可以到教师处换取小礼物等。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