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社会调节的作用与优化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达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调节属于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治理机制。当前,社会调节越来越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治理力量,它推动着社会治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调节;社会治理;作用;优化
  当前,社会调节的作用不断凸显,成为了新时期社会治理的关键点。因此,有必要了解社会调节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弥补社会调节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率,全面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社会调节的内涵
  所谓社会调节,指的是社会主体借助自身力量和资源以及运作手段等去化解社会矛盾、对外提供服务、创建和谐社会秩序的一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社会主体所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了一股相对独立的社会治理力量,社会调节和政府治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社会治理主体具备多元化和平等化的特点,其能为社会治理工作保驾护航,推动政府治理工作良性变革。当前,政府治理的主导性地位毋庸置疑,其主要任务就是把控方向、制定政策以及提供资源,同时兼顾着处理问题、提供福利等任务,社会调节则起到辅助社会治理的效果。
  二、社会调节的发展历程
  社会治理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民众可以直接参与到社会治理流程中来,其间亦可通过各类组织去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是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路径。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喜欢按照血缘、兴趣和利益等去建立各种各样的组织,其中家庭和单位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等最具代表性。组织化的过程便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治理工作进步的一个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扭转国家贫困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国家通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合作化等,构建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治理体制。单位不单单是生产共同体,同时还是生活共同体,属于社会成员获得生存资源、发展资源的重要场域。民众通过单位被联结到一块,社会通过单位被整合到了一起,此时的单位和企业便成为了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性组织形式。集中力量干实事、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以体现出来,并且成效尤为显著。但不利的是,在单纯以单位为组织形式的社会治理模式下,人民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均是被组织化的,此时民众的积极性被打消、创造性被遏制,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不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改革进度逐步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并进一步优化,自由活动空间拓宽、自由流动资源增加,单位制慢慢被打破,民众对单位不再像以往那样过分依赖,若想单纯依靠单位的力量去进行社会治理很难实现。并且,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格局已然成型,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很多社会职能不断被释放,人民自治组织开始壮大,大量社会组织纷纷涌现,使得社会调剂力量不断充盈,继而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调节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调节是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其拥有民间性、非营利性、自组织、灵活性、便利性等诸多特点,其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大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结构体系中,被视为缔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社会调节中,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量大面广的优势有目共睹,其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联系着千家万户,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部分社会组织中不乏大量专家学者,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还有一些社会组织可以从容处理诸多矛盾和纠纷,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社会组织属于党从事群众工作的中心场域,是党进行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阵地,也是团结、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国家治理进程的中坚力量。
  一是通过社会调节,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夙愿。新时代下,人民群众有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这种需求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差异化特点。实际上,政府难以提供全面且精细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到位,对于非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会借助社会力量去实现。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也会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实现。
  二是社会调节是公众理性地、高效地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形式多元、活动丰富的社会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便可被满足,并且还可减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成本投入,使得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若干行为得以规范,让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社会调节,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水平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
  四、社会调节在社会治理中的现状分析
  我国对社会调节工作实行的是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运行机制,关键点在于双重负责,也就是说所涉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要一同负责。登记管理机关主要任务在于对社会组织法人资格的获取、变更、取缔等加以负责,业务主管单位则是主要负责社会组织法人资格获取、变更、取缔的前置许可工作和业务活动管理工作。基于双重负责的运行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调节工作的正常运转,但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一些社会组织由于得不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前置许可而难以正常登记,得到登记的社会组织基本上为业务主管部门,抑或是和业务主管单位关系紧密的组织所发起的。一般情况下,业务主管部门会将社会组织看作是共同机构去管理,这极易产生政社不分、权责不清、自治力度弱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难以从根本上发挥出社会组织的社会调节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也提出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颁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行业协会和商会与行政部门脱钩,加强行业自律,使之真正成为集服务提供、诉求反映、行为规范于一身的主体。另外,要加大培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类、城乡社区类的社会组织,使得社会调节的力量不断增强,才能全面助力社会治理工作的发展。成立上述社會组织时,需依法向国家民政部门登记,其间无需业务主管单位介入。《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的相继颁布,使得社会调节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整体目标、方针政策等均得到了有效落实。   五、社会调节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力度
  社会组织是社会调节的中坚力量,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若想在社会组织中构建党的组织且有效落实党的各项工作,就要针对社会组织中兼职人员多、人员流动大的情况,和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相结合,不断创新方式和手段,达成党的组织、党的工作的全面覆盖。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和依法调节融合起来,将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标杆,将强化组织能力作为落脚点,循序渐进地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成效,最大限度发挥出社会组织的社会调节作用。另外,要坚持紧密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推动社会组织有条不紊地发展。
  (二)完善社会调节管理机制
  首先,应该构建一套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权责分明、依法办事于一体的社会调节管理机制。其次,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党建工作部门等要共同发力,实现统筹管理,认真履行各项职能。最后,针对社会调节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改进,通过认真依法管理,做到对所涉社会组织的高效监管和深度引导,要让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彻底发挥出来,助力国家社会治理工作大发展。
  (三)优化社会调节中的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要建立起一套产权清晰、权责明了、协调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要将社会上的行业协会和商会与行政部门进行脱钩。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积累经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促进科技类、公益类等社会组织的构建。最后,在机构职能层面、资金财务层面、人员管理层面,要彻底和行政机关分离开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而在社会治理机制构建方面,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间的良性互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年的文献中,均突出了社会力量的作用,从社会协同到社会自我调节,再到社会调节,均彰显出了党中央顶层设计的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同时,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界限愈加明了。如今,社会调节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社会组织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所以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调节机制,不断积累经验,如此才能促进社会治理工作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军,刘明宇.迈向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法治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44-50.
  [2]陈向东,韩庆慧,钱祎.基于共享调节的社会性阅读:概念模型及解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01):68-76.
  [3]刘琼莲.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J].改革,2020(11):147-159.
  [4]宁德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治理理念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9(04):153-155.
  [5]林育瑜,李建生.社会调节学习理论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9(02):85-91.
  [6]黄富顺.在第六届6·18闽台社会治理创新智库论坛致辞[J].终身教育,2019(04):23.
  [7]张遠惠.社会生态系统管理的弹性思维[J].现代教育论坛,2020(05):17-19.
  (作者单位:中共吉安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要】伊玛堪是赫哲族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品类与艺术娱乐形式。本文分析了赫哲族伊玛堪的史料价值及教育意义,着重对其中的民俗特色、唱腔曲调、传承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进行探究,从而对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关键词】赫哲族伊玛堪;史料价值;教育意义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与发展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伊玛堪文化,并
公务员录用程序是国家党政机关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但近年来公务员录用诉讼案件逐渐增多,反映出招录机关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85份公务员录用诉讼的裁判文
【摘要】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不断研究和吸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经典理论,不断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精髓,如此农村社区治理才能越来越完善,城乡发展才能越来越平衡。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农村社区治理;村民自治  不同社会层面的自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农村社区治理与村民自治制度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以数个行政村为社区单位的联村社区,农村社区治理与村民
动画影像与人的交互关系在电影发明之初就有所体现,从早期电影《火车进站》上映现场被吓得惊慌躲闪的观众,到《阿凡达》科幻场景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近年来VR技术改变了人们
【摘要】信息化时代,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受学业、恋爱、交友和就业等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达到40%以上,严重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虽然我国高校也在以各种形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尝试借鉴心理咨询技术中的谈话技巧,将其应用于朋辈心理辅导中,以期能更好地建立访谈关系,提升心理辅导成效。  【关键词】朋辈心理
【摘要】网络社会中的各种消极思想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因此需要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使其思想行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核心价值观要求。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行为;策略  一、网络交往的主要特点  (一)身份定位的虚拟性  网络中的个体虽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相互区分,但没有指纹、DNA这些与生命有关的严格认证。网络个体一般都采用虚拟的匿
本文通过实证调研分析家庭医生政策在健康扶贫中的实施情况。在健康扶贫中,家庭医生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签约服务基本达到贫困人口全覆盖;签约服务以基础保健为主,健康教育和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学困生不断增多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学困生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学困生实施精准帮扶的路径,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评价等方面对实施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助困群体的督导以及应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等优化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困生;精准帮扶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革,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保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由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以及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成果丰硕,决定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