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政策变迁的过程、逻辑与走向——基于1949~2019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要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部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使全体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我国"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公共政策变迁的视角和改革的主线,将1949~2019年中国医疗卫生政策变迁划分为改革孕育阶段、改革起步阶段、改革发展阶段和改革深化阶段。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出台的医疗卫生政策文本,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各阶段政策的主题热点进行量化分析,挖掘其在政策内容、政策目标、价值取向和政策工具方面的阶段特征和总体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的变迁实际上是解决不同阶段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的过程,其变迁逻辑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时代医疗卫生政策改革应在全民公平享有和受益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回归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支持社会办医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多元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主要还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积极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要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积极评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体会  经常听一些教师抱怨说:“我对工作很负责,学生就是不愿学、不爱学。”有的教师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吃苦怎么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