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当前,素质教肓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使生物学教肓在中学教肓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现就笔者的教学经验,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怎么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答案是:首先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努力开辟第二课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又怎样开辟第二课堂呢?
一、抓好课堂教学搞好每一节课的入门,开启兴趣之门并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 1、结合第一单元的标题《探索生命的奥秘》,从生物进化论入手,引起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结合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让学生从身边谈起、从校园谈起、了解到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50多万种。生物的形态各异,趣味无穷。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非典”,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
4、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开辟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破旧有教学模式,引进探究、合作、情境、实验等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农村生物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好处?”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猜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植物为什么不少吸收点水分呢?”教师只要善于把握,营造问题,鼓励质疑。在摆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学生的矛盾心理、求解心理就会非常强烈,对对立的双方中的一方,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产生了。
四、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产生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 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就能极大地挖掘这种潜能。教学种子萌发时,除了采用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新的“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方案,采用多种种子,多种种植环境,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学生用瓶盖子、广口瓶甚至使用小盘子等作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湿的海绵或皱纹纸,把稍微浸胀的种子放在海绵或纸上,每天洒少量的水,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这样,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教师的指导,整理成了观察小论文。教师只要及时对这些设计新颖、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也很紧密
学好生物学,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人体生理卫生时,利用投影、挂图、录像或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器官在自身的实际位置、生理特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六、加大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加大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积极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要激励措施有:
1、期望 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点。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句式,表达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必然使学生受到鼓舞,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表扬 表扬的力量永远大于批评。教师只要多留心学生的闪光点,多加表扬,定能使学生兴趣十足地学习生物这门学科。 3、反馈激励 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的信心。
4、成功激励 成功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兴趣。
5、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主动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发挥情感效应,就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一、抓好课堂教学搞好每一节课的入门,开启兴趣之门并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 1、结合第一单元的标题《探索生命的奥秘》,从生物进化论入手,引起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结合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让学生从身边谈起、从校园谈起、了解到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50多万种。生物的形态各异,趣味无穷。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非典”,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
4、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开辟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破旧有教学模式,引进探究、合作、情境、实验等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农村生物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好处?”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猜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植物为什么不少吸收点水分呢?”教师只要善于把握,营造问题,鼓励质疑。在摆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学生的矛盾心理、求解心理就会非常强烈,对对立的双方中的一方,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产生了。
四、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产生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 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就能极大地挖掘这种潜能。教学种子萌发时,除了采用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新的“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方案,采用多种种子,多种种植环境,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学生用瓶盖子、广口瓶甚至使用小盘子等作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湿的海绵或皱纹纸,把稍微浸胀的种子放在海绵或纸上,每天洒少量的水,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这样,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教师的指导,整理成了观察小论文。教师只要及时对这些设计新颖、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也很紧密
学好生物学,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人体生理卫生时,利用投影、挂图、录像或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器官在自身的实际位置、生理特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六、加大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加大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积极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要激励措施有:
1、期望 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点。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句式,表达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必然使学生受到鼓舞,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表扬 表扬的力量永远大于批评。教师只要多留心学生的闪光点,多加表扬,定能使学生兴趣十足地学习生物这门学科。 3、反馈激励 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的信心。
4、成功激励 成功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兴趣。
5、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主动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发挥情感效应,就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