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骑士,骑向孔子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雷车金属的质感、优美的线条和令人迷惑的颜色搭配以及电镀和黑漆的对比,甚至那烫人的排气管、震耳欲聋却“如音乐般”的轰鸣声,无一不符合一个男人在梦中对力量和自由的物化的想象。
  哈雷作为美国文化最具时代意义的代表,纵横驰骋110年之久。
  拥有哈雷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冒险、自由、分享、激情”,当这些情绪伴随着哈雷引擎被点燃时,这个充满传奇的美国品牌在战争的洗练中不断生长,历经最好和迷失的年代,为一代又一代引领方向带领他们无私上路。无关阶层、无关金钱,如同骑行中耳畔吹过的清风一般简单真实,哈雷还原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美国梦。
  5月16日,11辆哈雷摩托车骑进好客山东。13名队员分别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平均年龄60岁,其中最大的已70高龄。
  他们从济南出发,骑经泰安、曲阜、临沂、日照、青岛、威海,以烟台为终点。一路上,山东的名胜古迹、好客的山东人、味道鲜美的山东美食让骑手们流连忘返,而极具魅力的哈雷摩托车,整齐有序的队形,时尚个性的服饰和富有经验的骑手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1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遇见真正的哈雷骑士时,我们终于明白,骑行上路,结交朋友,只因“R o a d f r o m h e r e , t h e r e i s n o e n d ”。
  战火中永生
  1918年,在一战停战协议签订的次日,一张著名的照片让长久困顿于战争的世界为之振奋,协约国阵营的下士罗依·霍尔茨驾驶着一辆摩托车第一个驶入德国的领土,一战正式宣告结束。照片中这位下士骑的摩托车正是后来声名大噪的哈雷戴维森,哈雷成为当时战场上美国军人最亲密的伙伴。
  哈雷摩托车在陆军部队中十分常见,著名将领麦克阿瑟更是由哈雷陪伴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无论是在一战中担任“彩虹师”参谋长,还是二战中鏖战太平洋,或在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的部队中总会出现哈雷摩托车的身影。除了著名将领之外,哈雷更是和普通军人们建立起生死相随的感情,成为这些军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生命伙伴。
  让人感怀的是,军人和哈雷在战场上相依为命的情感在战后能够得以延续下来。战争结束后,军人回到家园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但缺乏生活技能,又让他们感到更加落寞。生活还要继续,退伍军人开始像普通人一样,在和平的土地上盖起了房子、购买汽车,和分离的恋人重修旧好,开始新的生活。这些从小就接触摩托车,服役时又开哈雷的军人,往往会选择这个已经具备的技能让新生活便捷起来。
  新的人生意义
  当军人回到祖国,再次见到熟悉的哈雷时,那样的感情犹如战场中患难战友重逢一般又将他们拴在一起。哈雷寄托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激情,也让他们成为最忠实的品牌支持者。
  哈雷更是退伍伤残军人的忠实伙伴。漫长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伤痛的记忆,尤其是伤残的军人。就算政府给予伤残军人再多的荣誉,关注也仅仅是一时的,失去肢体的老兵仍然会很难适应之后的生活。当他们为伤残困扰,感到生活没有出路时,摩托车代替了他们残损和失却的肢体,仿佛为他们插上了翅膀,让他们可以没有障碍地到处游玩,无忧无虑地享受战后的人生,哈雷给予他们的也许不只是一种代替身体的行走,而是重获生活乐趣的忠诚伙伴。然而哈雷对于退伍军人最重要的意义是重获归属感。在哈雷车友会定期举办的公益活动中,退伍军人从中找到了被他人需要的感觉,从战场到和平生活,哈雷给了他们新的人生意义。
  不一样的哈雷梦
  哈雷早已遍及全球,各地的哈雷迷都在追逐着自己的哈雷梦,但毫无疑问最纯粹的哈雷精神在美国,110年的历史让哈雷文化早已渗透到这块土壤里。哈雷的拥有者在美国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最直接原因就是价格。因为税金的原因,一辆两万多美金的哈雷,在中国内地要40万左右人民币才能买到,这样的价格使中国的哈雷拥有者基本是高收入人群,在美国哈雷却是任何一个平凡人都可以靠近和实现的兴趣爱好。在美国的街巷里,你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人穿着旧旧的机车服,背起包就跨上了自己钟爱的哈雷,扬手和邻居打声招呼一头拐进洒满阳光的公路上。
  每个人的哈雷梦都会有个开端,对于很多四五十岁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对哈雷的最初印象是嬉皮士年代飞扬跋扈的青春。夸张的美式重型机车,黑色镜片的雷朋墨镜,紧身机车服,一头反骨别着野花的长发,在原始动力的轰鸣中跨着哈雷穿过街市,几乎成为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群像。
  独一无二的车友会
  二战时,哈雷特别设计了很大一批军用摩托,但是当很多哈雷摩托车刚打好包准备送上战场,战争就结束了。很多为战争生产的哈雷就此闲置下来,于是政府允许退伍军人以最低价格购买这些哈雷。军人骑上哈雷,于是H e l l ’s A n g l e 的车友会成立了,这便是如今哈雷车友会的前身。
  如今所有品牌摩托车的车友会,都会定期活动。与其他品牌车友会不同的是,哈雷车友会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多长距离的骑行,也不在于对顶级骑行装备的追求。哈雷骑手只希望能够和朋友们一起上路,在路上认识新的朋友,享受骑行和与人交往的乐趣。
  对哈雷迷来说,买哈雷就意味着交朋友,哈雷车友会把拥有共同爱好与话题的人们集合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车友会让大家找到了归属感,也是激发人们哈雷新灵感的根据地。拥有一辆哈雷车是车友会唯一的门槛,每一个哈雷经销商旗下都有一个分会,全美有600多个分会,全球会员多达150万人,这其中退伍军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攒钱买车的乐趣
  哈雷迷的恋物情结细腻动人,为哈雷攒钱是种乐趣。哈雷美国峡谷车友会骑行官纪方是一位久居美国的华裔哈雷迷,拥有着自己的公司,每年要义务组织车友进行多次骑行活动。从买第一件哈雷T 恤到买第一辆哈雷车,他整整花了七年时间。
  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摩托车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经济危机让哈雷蒙受了巨大的危机感。一些经销商关闭了自己的店面,随之也冲击到了车友会的存亡。佛罗里达的圣奥古斯丁市车友会解散之后,哈雷迷自发组织了一个没有经销商资助的全新车友会,推选出会长继续组织每月的哈雷活动,并且保持和其他车友会的联系。这是一种信仰,如同哈雷戴维森遇到危机行将关闭时,13位哈雷经理人带领着千余名哈雷车迷们,从宾夕法尼亚集体骑着哈雷来到了其位于密尔沃基的工厂,发起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哈雷之旅,最终成功地把哈雷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
  哈雷骑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共同“在路上”驾驶告诉世人:“你永远不会独行”。
  编辑 刘翠霞
其他文献
【牛校档案】  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
期刊
【牛校档案】  牛津确实与牛有关。传说古代牛群涉水而过,因而取名牛津。牛津向来是伦敦西行路线上的重点,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讲学。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他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
期刊
微距昆虫摄影相对于普通摄影而言,需要更多的技巧与参与性,过程亦有趣得多。比如你能看到像轰炸机一样的蜻蜒如何捕食;你能瞅见在草丛中缠绵浪漫的蝴蝶怎样交配;你可以观察花丛中穿梭忙碌的蜜蜂如何采集花粉。在阳光下,大自然的昆虫神奇而美丽,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感人的故事,描绘着美丽的瞬间,拍摄昆虫是接近自然的绝佳途径,在镜头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与动人,应该是昆虫摄影带给摄友的最大收获与满足。  怎样才能拍出优质的虫
期刊
【牛校档案】  成立于1850年悉尼大学从一开始就革新改变了联合王国的古典大学以血统而不以成绩收生的传统。学者和政客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和北美的大学随之改变以应社会发展,悉尼大学亦成为了其他殖民地新兴大学的榜样。1858年2月27日,维多利亚女王授予悉尼大学皇家宪章,使其与英国的大学拥有相同的地位。  【牛校牛人】  和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大学一样,悉尼大學历史上也培养了一系列的重要人物,从世界银行总裁
期刊
【牛校档案】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清华是中
期刊
格瑞魔法学校  我牛,Because:我是注册魔法学校  炼金术、驭兽术、马语、魔杖制作和咒语施法样样拿手  “学魔法,到格瑞,本校常年开设炼金术、驭兽术、马语、魔杖制作等专业”,以为这是不靠谱的小广告?  NO,NO,NO,这间学校可是教授给你货真价实的魔法呢。  与《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校一样,格瑞魔法学校共有16个系,教授炼金术、驭兽术、马语、魔杖制作和咒语施法。并且该学院的学生被分为4个
期刊
【牛校档案】  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近年来,樱花作为武汉大学的“形象大使”,更使之名扬中外,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牛校牛人】  著名的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学家欧阳予、法学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端木正、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著名女作家池莉等等,都是武大的校友
期刊
游学,可谓历史悠久。在《韩非子·五蠹》中就曾提过:“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而这个词在后来之所以出名,还是因为《围城》中的那个方鸿渐,在海外晃荡了数年,回国前花了几十块美金从一个爱尔兰人处弄得一纸假文凭。如今游学成了一个光明正大的词,很多中介机构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不少名人也陆续踏上游学之旅。游学成了充电和减压的重要途径。  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话来说:“游学——对于当今
期刊
爱情,对于名人是成就了各种佳话故事,对于普通人,也是青葱岁月的美好见证。不是说,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嘛。不管怎样,在每个人的青春年少之时,都曾经憧憬过爱情的美好,有的甜蜜,有的痛苦,有的刻骨铭心,有的终成眷属。  钱钟书杨绛:才子遇佳人  1932年的清华女生宿舍,有个很典雅的名字,叫“古月堂”,入夜时,古月堂前常常站着等女友的男生,他们把“约会”戏谑为“去胡堂走走”。  那时候的清华
期刊
你会为曼谷贴上怎样的标签?作为亚洲新生代摩登都市代表之一,曼谷在我眼中是年轻的代言词,创意美食、设计街区、时尚秀场,还有各种肤色的旅人……为这座城市涌动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行走在位于有曼谷华尔街之称的席隆(Silom)区,首先会迷失于错综复杂的宗教色彩中。道路以十字路为界点,一端是印度教的寺院,另一端则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而路口的百货公司门口,则供奉着泰国的象征四面佛。尽管是泰国最繁华的市区,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