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迪里阿尼艺术风格的形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jian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迪里阿尼作为西方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家之一,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同时期画家的影响、非洲原始艺术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独特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和个人创作经验等。莫迪里阿尼在个人风格形成的期间,前期专注于雕塑创作,后期转向油画创作,他把两种艺术语言转化、结合,形成了莫迪里阿尼最具代表性的视觉面貌。本文试论证莫迪里阿尼艺术风格是如何在绘画与雕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并探索在两种艺术形式中莫迪里阿尼风格的特点。
  关键词:莫迪里阿尼  雕塑  油画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179-04
   1906年美院毕业的莫迪里阿尼从家乡意大利来到法国巴黎,1909年结识了雕塑家布朗库西,并在他的影响下开始了雕塑创作。1915年因为经济和身体原因放弃了雕塑,但是他在雕塑创作中形成的独特语言却延续到了他的油画作品中,莫迪的绘画创作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直到1920年逝世。由于莫迪里阿尼阶段性的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所以可以大致将莫迪里阿尼的艺术生命区分为三个部分,1909年之前的前期绘画阶段、1909-1914年的前期雕塑阶段和1915-1920年的后期绘画阶段。本文以此划分为基础,分析其各阶段的艺术特点及各阶段之间的启承、区别与联系,从而论述莫迪里阿尼个人艺术风格的逐渐形成与确立。因为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题材多为人物半身像,所以本文仅以莫迪里阿尼最具代表性的肖像题材作品进行分析。
  一、莫迪里阿尼个人造型特点的逐步确立
  (一)莫迪里阿尼前期绘画阶段作品的造型特点
  莫迪里阿尼出生于意大利,并在那里读了四年的美术学院。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开始的地方,莫迪在这里学习了最正统的古典主义油画,但是莫迪在学院学习期间的作品留存甚少,我们也只能从他初到巴黎时所绘的作品中窥见意大利传统古典主义教育对莫迪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中。从莫迪里阿尼1907年创作的《女子肖像》中可以看出他的古典主义绘画造型基础,人物造型写实、自然,尊重客观对象。学院派的古典传统伴随了莫迪里阿尼的一生,在他后来作品的表达手法、造型和表达题材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古典主义的影子。
   20世纪初的巴黎,作为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吸引了全欧洲热爱艺术的人,在后印象派之后,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方兴未艾。莫迪里阿尼在艺术之都汲取着丰富的养料,尝试用各种流派的方法来绘画,学习美术馆中看到的名家真迹。在1907年纪念塞尚逝世的大型回顾展上,莫迪亲眼目睹了塞尚的现代艺术,并在塞尚的影响下初次尝试在具象与抽象间把握平衡。《利沃诺的乞丐》就是他学习塞尚的实践作品之一,他用色彩组织人物的形体结构,用面来表达人物的坚固性和体量感,无论色彩、笔触及人物造型都开始区别于古典传统。这张画不再追求人物造型的精准,在尊重客观对象的造型基础上,对形体进行了归纳,力求体现对象的结构和体积,用强烈的补色对比和恣意的笔触赋予画面很强的表现力。对塞尚的学习打开了莫迪笔下的色域,更让他对造型有了全新的认知。与他初到巴黎的作品大相径庭,而且从莫迪里阿尼画面的色彩、造型以及精神性的表达上已经可以观察到他未来表现主义的倾向了。
  (二)莫迪里阿尼前期雕塑阶段作品的造型特点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向亚洲、非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输入商品和掠夺原材料的同时,殖民地地区的原始艺术品也被带到了欧洲,其中就有各式各样的非洲雕塑和非洲面具。因为非洲木雕稚拙、原始和出于本能创作的特点以及夸张和表现力强的造型,在艺术正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欧洲,引起了当时艺术家们的注意。毕加索在回顾自己第一次见到非洲木雕时说:“黑人艺术对于他比任何东西都更加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迪里阿尼遇到了布朗库西,并在布朗库西的影响和非洲雕刻的吸引下开始了自己的雕塑创作。莫迪里阿尼遗存的25件雕塑作品中,大多是女性头像作品,而且这些女性头像都有着共同的造型规律。以莫迪里阿尼的雕塑作品《少女头像》的造型为例,两个弧形的眉毛延伸出一条窄长的鼻梁、没有眼珠的杏仁眼、小嘴和细长的脖子,修长的造型给人一种优雅的美感。这些规律是在布朗库西和非洲雕刻作品的学习、总结以及莫迪自己的观察和表达的方式中形成的。莫迪从布朗库西那里学到了简洁概括的造型和现代的审美视角,又从非洲雕刻那里学到了简化结构和变形夸张,但他并没有和布朗库西一样选择抽象雕塑的道路,而是专注于人物题材的深入研究。他把各种有价值的造型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写实主义之中,形成了莫迪里阿尼独一无二的造型规律,这种“程式化”造型也延续到莫迪里阿尼之后的油画创作中。
   (三)莫迪里阿尼后期绘画阶段作品的造型特点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背景下,低迷的经济和人们收入的减少影响了艺术品的市场,而乱世之中,艺术品创作的原材料也因供应变得困难而提高价格。莫迪里阿尼面临着收入减少和石料昂贵的压力,加上自己肺结核病的恶化,雕刻时产生的粉尘使得他的身体不允许他继续创作雕塑,这些原因让莫迪不得不放弃了钟爱的雕塑。于是他重新开始了创作周期更短的油画,给人画肖像以获得经济来源。他把自己在雕塑创作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造型语言和方法移植到油画创作之中,并形成了莫迪里阿尼式的造型样式。
   莫迪里阿尼在转向油画创作之后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除了几幅风景画和少部分女人体,大多数作品题材依然是他最热衷的人物肖像,莫迪的模特形形色色,但他总能把不同的形象赋予自己鲜明的造型特色。如1917年的作品《戴着帽子和项链的珍妮》,模特倾斜的头部、拉长的脖子和溜肩的造型与搭在桌子上的手形成简洁连贯的形状和富有韵律的节奏。五官的处理继承了雕塑时期的样式,弧形的眉毛、细窄的鼻子和间距很近的眼睛,并用明确的轮廓勾勒出来。为了保证画面的平衡,莫迪夸张并压低了人物左边的眉毛,让鼻子和嘴巴呈向右的动势,使原本流畅的形体更加生动。莫迪里阿尼的绘画造型一如雕塑造型一般概括、夸张,他在雕塑时期的成果通过另一种媒介显示了出来,對雕塑高度的造型感也反应在他肖像画简化的形体和纯化的语言之中。他的这种单纯化、模式化的夸张变形、拉长的造型手法造就了他独有的风格。   二、线性因素在莫迪里阿尼作品中的逐步应用
  (一)线性因素在莫迪里阿尼雕塑作品及雕塑手稿中的应用
   从莫迪里阿尼早期绘画时期的作品中就能发现莫迪对线条的运用,这或许来自于波提切利的线性造型,又或许来自于意大利古老的壁画。经过非洲面具的启发,莫迪把线性元素应用到雕塑中,通过对客观对象的理解和内化,概括提炼出准确的结构,使他作品中的线条简洁凝练,又具有表现力。作品《头像》中用线刻出头像的眼睛、眉毛、下颌以及头发的纹理,柔和的线条与流畅的轮廓线使雕塑体现出一种简洁和韵律之美,以曲线的变奏和夸张的形态探索线面构成的理想图式。线条是人类最古老的造型语言,也是最原始的表达方式,本身就夸张变形的造像加上象征意味的纹理让作品古朴又生动。 莫迪里阿尼雕塑中的线性元素也融入到他日后的绘画创作中,成为了他绘画里重要的表达方式。
   女像柱是源于希腊以人物形象代替柱身的雕塑建筑,裸体女像柱也是莫迪里阿尼雕塑时期非常喜欢的题材,但莫迪的女像柱只有1件遗存下来了,不过他绘制的大量关于这一题材的手稿,包括素描、水彩和水粉得以保存。这些出色的作品显示出莫迪对线条深刻的认知和灵活的运用,也成为了莫迪里阿尼绘画的标志之一。在1914年创作的《女像柱色彩稿》中,画面的线条流畅、柔韧且运动感强,粗细、浓淡、干湿、疏密变化丰富,对比强烈。画家特别强调了左侧胳膊的轮廓线向上的动势,来表现向上托举的力量,背部的线条除了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也体现出对头部支撑的效果,莫迪用变化丰富的线条画出了一种无形的力。线条的动势也让画面张力很强,使画面极富节奏感,加上奇特的造型和不俗的色彩,整个形象跃然纸上。女像柱手稿作为莫迪里阿尼最抽象的表达,已经不在意现实人物的准确形态,而是更多关注用线条把握整体画面的流畅和节奏感,探索各个细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线条手稿也预示了莫迪里阿尼后期绘画的走向。
   (二)线性因素在莫迪里阿尼绘画作品中的应用
   经过6年的雕塑时期,莫迪里阿尼在雕塑中提纯和概括的经验和对线条的理解与运用也毫不保留的应用到油画中。莫迪里阿尼善于用流畅有力的线条不拘小节的概括对象,把描绘的对象提炼成几何化的形体,既生动又不失真实。作品《穿著黄色毛衣的珍妮》和他其它肖像作品一样,用线条准确的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与姿态,线条富有虚实节奏的在转折强烈的地方加重,体现出人物的动态,具有丰富的表现意味,且更加强调外轮廓线,使人物突出于松动的背景之前,强化了空间关系。莫迪里阿尼的画面背景往往不强调纵深,在密闭的空间中没有空间透视关系,用线条区分墙面、地板和远处空间的色块。背景的白色线条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让画面有了空间上的延伸,更成为了画面重要的构成因素,分割出一大一小两个色块,两个色块面积的区别形成副形形体的对比,长条的深色块也加强了人物造型上被拉长的效果。同时刚劲的线条让略呈“S”形弯曲的人物形象在画面中更加稳定,也让多用曲线造型的画面更加稳固。由于对构成因素的精心设计与安排,使得莫迪的画面简单,没有装饰意味。莫迪里阿尼热衷于用线条的表达形式,也促成了他鲜明艺术风格的最终形成。
  三、莫迪里阿尼雕塑与绘画作品艺术语言的互通
  (一)莫迪里阿尼雕塑作品的绘画性
   莫迪里阿尼游走于雕塑和绘画两种艺术门类,他把两者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他的作品兼有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莫迪里阿尼雕塑作品的绘画性,其一体现在莫迪雕塑的“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用线来刻画对象的精神气质。面是由无数条轮廓线组成的,雕塑作为立体的艺术,雕塑作品中的线条不仅是雕刻线条形式,同时还包括形体剪影的轮廓线。以线造型是最本质和最直接简练的表达方式,方圆兼济的外轮廓线配合流畅的结构线使坚硬的石材体现出柔美的形象,产生直击心灵的优雅和肃穆。“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重要标志和根本造型手段,“以形写神”是中国画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情感表达。莫迪里阿尼用简洁线条归纳形体,以追求神似的造型理念与之相贴合。线条的运用是建立在艺术家主观思维的概括和造型提炼的基础上,线的表达可以突出物象精神的主要特征,形神兼备的塑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其二体现在莫迪作品中的“留白”。莫迪里阿尼的雕塑作品不是在塑形之后翻模,而是直接在石料上雕刻的,更注重雕塑材料本身的质地美和雕刻中偶然产生的自然之美,在莫迪的另一件《少女头像》中,为了强调材料属性和体现坚实感,莫迪对作品头后部不做雕琢,保留方形石材的本来面目。石材原始的形态和未被打磨的破损与精心刻制的人物面部形成对比,这种类似半成品的未完成感正是莫迪里阿尼刻意“留白”所产生的自然效果。“留白”是中国画中“经营位置”的方法,为了使画面章法协调、意境深远,体现在莫迪作品中则是一种详略、虚实的对比。“计白当黑”的把保留的石材质地与整件作品融为一体,丰富了雕塑质感和雕塑语言的同时还增加了作品深邃的意境。“以线造型,以形写神”和“留白”都是中国画中的概念,莫迪里阿尼造型的“程式语言”和“得意忘形”的精神表达在某种意义上与中国画的追求是趋同的。
  (二)莫迪里阿尼绘画作品的雕塑感
   再次创作熟悉的油画,莫迪里阿尼眼中看到的世界与初来巴黎时不同,与早期阶段的绘画相比,他的线条和块面的表达以及他对雕塑空间的理解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体积感,造型更有力量,画面结构也更加坚固,体现出雕塑语言在绘画创作中的渗透。莫迪里阿尼把他在雕塑中对造型的空间感和整体性的追求延伸到他的油画创作中,使他的油画在增强了形式力度的同时获得了一种完整坚实的结构,这同样也是他雕塑造诣的侧面体现。
   莫迪里阿尼对对象的细节删繁就简,但依然可以从塑造的人物特征中辨别出人物的长相、年龄和性格等个性特点,他笔下的人物都状态平静、没有表情,如他的雕塑一般静谧、崇高。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画以客观对象为基础,把不同的人物形象代入到自己总结的规律中,主观处理又不脱离现实,把人物造型高度概括成几何形体,简洁的形象和“程式化”造型使他的绘画有一种雕塑般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比起每个具有个性的个体,莫迪里阿尼所追求的是自身的精神与对艺术的探讨,一种致力于永恒的不受时间、空间所动摇的存在。
  四、结语
   莫迪里阿尼用个人风格沟通了绘画与雕塑两种艺术形式,并在两种艺术形式上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相互渗透与融合,又分别不可取代,他通过两种艺术媒介挖掘材料的属性,探索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化与结合。在艺术门类日渐模糊、艺术媒材与手段综合运用的当代,对于绘画和雕塑及其他各种媒介语言的相互借鉴、汲取与转换,对于各种创作媒介独特性语言的综合表达,对于各种媒介优越性和局限性的灵活把握,会合力促进绘画艺术物质性的创新和视觉艺术领域的探索与推进。
其他文献
摘要:湖南卫视推出的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体现出了美声唱法的诸多“可能性”,让大家领略到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视听盛宴可以既高级又好看,“美声唱法”可以做到时尚、自由的歌唱,所以它成功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美声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希望。作为声乐专业教育者,筆者想通过该栏目中几首经典作品的分析,谈谈这档有质量的电视节目之所以成功的意义和价值,探析它可能会产生的教育教学影响。  关
期刊
摘要:视觉特效设计:VFX,是CG时代出现的新玩意,是现今影视作品中重要的设计环节,也是频道品牌在播宣传的重要设计部分。数位媒体的日益发达,影视作品的设计模式和表现方法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电影院的舶来科幻影片一部接一部,全部必须通过这个新玩意的高科技数码合成。例如生动逼真的外星生物,科技化的光学武器,未来的海洋社区,高科技的幻想交通工具,全部都离不开VFX。新玩意创作的视觉画面每分每秒刺激着观众的
期刊
摘要:本项测试报告的目的在于针对现今网络上的科普游戏进行游戏界面信息系统识别性与适用性展开调研,了解游戏界面信息受众在进行游戏操作中的真实体验和信息识别感受。侧重于发现游戏界面信息系统对游戏体验操作存在哪些影响,对游戏的操作性以及游戏界面的识别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为之后的游戏程序改进提供可行性的测试数据。根据参与游戏玩家的表现和反馈信息,对此游戏界面设计进行综合评定,并为《信息设计在新媒
期刊
摘要:本文以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在湖北郭铺小学挂牌实践基地,实施定点帮扶为例,探索定点帮扶在乡村音乐教育振兴中的功能性作用,并在研究中,发掘出“建设音乐团体”“本土师资培养”“移动教师网络建设”等乡村音乐教育方法论成果。  关键词:乡村音乐教育 定点帮扶 实践基地 武汉音乐学院 郭铺小学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018-04  202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消费已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产品的消费和体验可以改变人们的文化认同。因此中国的设计师需要认识到构建文化认同的方法和价值。  关键词:全球化;设计;文化认同;游戏;动漫  1消费全球化  当代社会中“全球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的交流、影响和渗透不断加急,以至于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地
期刊
摘要:萨金特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油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水彩大师,其创作的水彩作品在当下的创作语境中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萨金特的水彩作品在构图上别具一格,尤其体现在他的水彩风景画中。从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原理来看,其风景画的构图特点与“开放的形式”相契合,具体表现在萨金特的构图往往是非常规的,他避免了全景的视角,而更喜欢把镜头切得很近,以片段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试图捕捉画面中富于动态感的物象,从而产生
期刊
摘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宝地,在受历史和环境的影响下,致使舞蹈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并糅合了不同的时空与色彩,有着相同的共性,但又不失自己的个性。本文就以新疆地区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萨吾尔登、伊犁哈萨克族黑走马、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贝伦舞等三个不同地方民族的舞蹈发展来做比较,通过舞蹈的类型、音乐形态、现状等视角,分析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文化交融。  关键词:文化融合 舞蹈 蒙古族 哈萨克族 锡伯族
期刊
摘要:即兴伴奏是幼教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面,为了与时俱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学习幼儿歌曲的基础之上添加了流行音乐的环节。本论文是针对流行歌曲的和声,借用《成都》这首歌曲进行一个建议的公式化编配,尽量让和声做到公式化,让学生在不同的曲目当中能够按照这样的公式灵活套用。  关键词:和声 公式 主和弦 副和弦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
期刊
摘要: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既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的检验平台,也为两大职能明确目标,近些年来,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艺术文化是社区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升社区居民文化水平、提高道德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广西(钦州)城市社区艺术文化建设仍相对滞后,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促进地方社区艺术文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左右,国内引发了一阵讨论“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热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音乐的存在方式”和“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而本文的重心在于探讨“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及音乐作品的“原作”。时至今日,该问题仍旧未达成学界的共识,但各学者的认知逐渐明晰。本文通过概念界定以及归纳总结各家观点,进而分析了音乐作品的“原作”何以存在。  关键词: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原作 茵加尔登 意向性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