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好动的小宇
小宇,7岁,一年级学生。小宇是家中独生子,出生时剖宫产,小时候不会爬行。小宇出生后,爸爸在广州打工,妈妈在家带孩子。小宇4岁时,妈妈带他来到江南一个乡镇上幼儿园,5岁时,爸爸也过来工作,同时负责小宇的学习,妈妈负责小宇的生活。
进入小学,任课老师反映小宇上课总是随便插话,常常不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时还会去影响同桌。语言表达跳跃性很大,交流时眼神回避,不与人对视。
二、多动的背后
小宇小时候缺少爬行训练,没有得到充分运动。上了小学后,课堂有很多规则,加上爸爸很早就教会他相关的知识,导致小宇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爸爸为了弥补之前没有陪伴孩子的缺失,阅读了好多家教和国学方面的书籍,尽量多地抽时间陪孩子。可满腔热忱的爸爸替代了老师的角色,管教过于严格,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造成小宇对高要求回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很专注,可排除多动症。
三、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爸爸带小宇一起来咨询室。小宇爸爸三十岁左右,头发花白,非常焦虑。小宇对咨询室的一切都很好奇,东看看、西问问。咨询师问了一些关于日常学习生活的问题,他大多时候低着头,不说话,眼睛往下看,偶尔抬头看咨询师一眼,爸爸就代替他说话。当爸爸说到小宇参加校外一个英语培训班时,他抬起头来说培训班的老师一直让他们做游戏,表现得有点兴奋。说到现在的学习,小宇觉得自己懂了,上课就不感兴趣。父亲意识到自己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也提出了过高的学习要求,导致孩子在游戏和运动中放松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好动来自家庭不科学的养育,爸爸决定回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二次咨询,小宇一个人来到心理辅导室。他看到茶几上有象棋,想和咨询师下棋。咨询师说不会下,小宇就说:“象棋你都不会呀?”“是呀,小宇好厉害,还会下象棋,要不你教教我?”咨询师提议。小宇抬起头怀疑地看着咨询师:“你是老师,我怎么可以教你啊?”“可以啊,在象棋方面你是我的老师。”小宇冲咨询师笑了笑,一本正经地教咨询师下象棋。小宇还和咨询师聊了与爸爸妈妈一起旅游、运动、吃饭的事情:“爸爸妈妈带我到广场去学滑板,我现在已经会滑了,爸爸还不会,妈妈都不敢试。”“小宇真厉害,滑板要很专注才能学会的,你怎么做到的?我一直都没有学会。”“很简单呀,我一滑就会了。”“专注的孩子学起来就是快。”咨询师找到小宇积极的一面,不断正面暗示,让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专注力的孩子。
小宇第三次来到咨询室时很高兴,和咨询师分享了前一天上课时举手发言的事。他说其他小朋友都不会,只有他舉手并且回答正确,老师表扬了他。这次,小宇在聊天的时候能正视咨询师,眼睛里流露出欣喜。
第四次咨询,爸爸带着小宇一起来。一来到咨询室小宇就说:“我在学校没有朋友,没有小朋友和我玩,我很伤心。”在和小宇的谈话中咨询师了解到,小宇去推别人,其实是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爸爸知道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很重要,但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咨询师现场和爸爸一起演示怎么和小朋友打招呼,怎样轻轻拍对方才不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闹矛盾时如何化解。小宇主动重复爸爸的动作,还不停地问:“是这样吗?这样小朋友就会跟我玩了?”
四、咨询后记
咨询中,咨询师与小宇结成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了正向的情感联结,帮助小宇发展出越来越适宜的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后来,咨询师从班主任和家长处得到反馈,小宇在不断进步,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越来越长,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人交流时能正视别人,可以和同学愉快地玩耍,还会帮大人做一些家务。整个家庭也随着孩子的改变发生了改变,妈妈不再专职在家带孩子,找到了工作,爸爸也放下了焦虑,对孩子不再那么严苛。
小宇,7岁,一年级学生。小宇是家中独生子,出生时剖宫产,小时候不会爬行。小宇出生后,爸爸在广州打工,妈妈在家带孩子。小宇4岁时,妈妈带他来到江南一个乡镇上幼儿园,5岁时,爸爸也过来工作,同时负责小宇的学习,妈妈负责小宇的生活。
进入小学,任课老师反映小宇上课总是随便插话,常常不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时还会去影响同桌。语言表达跳跃性很大,交流时眼神回避,不与人对视。
二、多动的背后
小宇小时候缺少爬行训练,没有得到充分运动。上了小学后,课堂有很多规则,加上爸爸很早就教会他相关的知识,导致小宇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爸爸为了弥补之前没有陪伴孩子的缺失,阅读了好多家教和国学方面的书籍,尽量多地抽时间陪孩子。可满腔热忱的爸爸替代了老师的角色,管教过于严格,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造成小宇对高要求回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很专注,可排除多动症。
三、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爸爸带小宇一起来咨询室。小宇爸爸三十岁左右,头发花白,非常焦虑。小宇对咨询室的一切都很好奇,东看看、西问问。咨询师问了一些关于日常学习生活的问题,他大多时候低着头,不说话,眼睛往下看,偶尔抬头看咨询师一眼,爸爸就代替他说话。当爸爸说到小宇参加校外一个英语培训班时,他抬起头来说培训班的老师一直让他们做游戏,表现得有点兴奋。说到现在的学习,小宇觉得自己懂了,上课就不感兴趣。父亲意识到自己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也提出了过高的学习要求,导致孩子在游戏和运动中放松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好动来自家庭不科学的养育,爸爸决定回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二次咨询,小宇一个人来到心理辅导室。他看到茶几上有象棋,想和咨询师下棋。咨询师说不会下,小宇就说:“象棋你都不会呀?”“是呀,小宇好厉害,还会下象棋,要不你教教我?”咨询师提议。小宇抬起头怀疑地看着咨询师:“你是老师,我怎么可以教你啊?”“可以啊,在象棋方面你是我的老师。”小宇冲咨询师笑了笑,一本正经地教咨询师下象棋。小宇还和咨询师聊了与爸爸妈妈一起旅游、运动、吃饭的事情:“爸爸妈妈带我到广场去学滑板,我现在已经会滑了,爸爸还不会,妈妈都不敢试。”“小宇真厉害,滑板要很专注才能学会的,你怎么做到的?我一直都没有学会。”“很简单呀,我一滑就会了。”“专注的孩子学起来就是快。”咨询师找到小宇积极的一面,不断正面暗示,让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专注力的孩子。
小宇第三次来到咨询室时很高兴,和咨询师分享了前一天上课时举手发言的事。他说其他小朋友都不会,只有他舉手并且回答正确,老师表扬了他。这次,小宇在聊天的时候能正视咨询师,眼睛里流露出欣喜。
第四次咨询,爸爸带着小宇一起来。一来到咨询室小宇就说:“我在学校没有朋友,没有小朋友和我玩,我很伤心。”在和小宇的谈话中咨询师了解到,小宇去推别人,其实是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爸爸知道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很重要,但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咨询师现场和爸爸一起演示怎么和小朋友打招呼,怎样轻轻拍对方才不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闹矛盾时如何化解。小宇主动重复爸爸的动作,还不停地问:“是这样吗?这样小朋友就会跟我玩了?”
四、咨询后记
咨询中,咨询师与小宇结成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了正向的情感联结,帮助小宇发展出越来越适宜的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后来,咨询师从班主任和家长处得到反馈,小宇在不断进步,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越来越长,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人交流时能正视别人,可以和同学愉快地玩耍,还会帮大人做一些家务。整个家庭也随着孩子的改变发生了改变,妈妈不再专职在家带孩子,找到了工作,爸爸也放下了焦虑,对孩子不再那么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