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各科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同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课程理念,使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下面以五年级下学期《走进信息世界》为例,浅谈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活动 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综合性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前提。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激发探究欲望,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
1.用真情实感打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在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之前,可这样导入:你知道古代人们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吗?你知道人们现在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的呢?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怎样的关系?在上学期《遨游汉字王国》之后,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信息世界。教师的引言,让其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了解现代信息获取的途径,认识信息与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并探究本课题的兴趣。
2.用现代化媒体吸引,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不少关于古今信息方面的阅读材料,都配有一幅彩色插图,利用这些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示与活动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3.调动日常生活积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如在阅读了《古人传递信息的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填写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调动已有的经验投入活动:你在生活中接触到了哪些传统或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举例说说这些信息传递方式给你带来了什么或产生了怎样影响?你是否对这些信息传递方式感到满意,也可以设想未来更加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主题,融入了活动。
二、开展有效活动,培养综合性学习的素养
1、在制定计划中树立主题意识
指导确定主题,制定计划,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的效率是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做到主题由学生选,计划由学生订。活动前教师加强学习、实践、反思,做学习型教师,告诉学生可以在教材提供的范围内选择,也可集思广益,让自己去寻找课题。选题一定要注意:一是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尽量要浅而小,力所能及,要有实际的意义,切忌大而空。如“菜市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本班同学视力近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等都比较适合小学生研究。二是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开启思路,选择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区文化、节能环保、民风习俗、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等做研究课题。三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熟悉程度、方便安全与否等。计划要有针对性,内容详细、研究过程具体、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一般采取自由组合,分工合理,尽可能尊重学生兴趣和个人意愿,使小组成员志同道合。既要各施其能,各尽其责,在特殊问题的研究时,又要组织协调、通力合作,发扬团队精神。
2.在处理信息中培养“信息素养”
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是活动的中心环节。资料学生集。调查、参观、访问、座谈、上网、查阅等都是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要指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去搜集。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到哪些地方去搜集,分工能不能体现多层面(如正面与反面等)、多渠道(如家庭、社区、工厂、农村等),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或组员优势,允许请人协助。各负其责,人人受益,避免重复无效劳动。学生可以边开展,边记录,边整理,边汇总。处理信息时,既可以用数据、表格、统计图,也可以用图画、研究报告、手抄报或电子报刊、小论文等形式。力求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对比性强。活动中坚持督促、指导、鼓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处理资料是阅读和筛选的过程,也是继续搜集和积累的过程。学生一面阅读,去芜存菁,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一面继续搜集更多资料,不断修正。其标准是:(1)与课题有无紧密关系,有则保留,已有则删去:(2)资料中是否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有的要保留。
3.在扎实的训练中培养运用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所学知识也受时代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紧跟时代,就必须不断充电,终身学习,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方法才是教学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长期反复训练的过程。
4.在展示成果中增强合作精神
活动结束之前,要汇报、交流、总结成果,可召开一次汇报会,报告个人或小组对某个问题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对听者感兴趣的问题,可现场解释或问答补充,请观众对汇报作评价,也可布置一次展览,展出本次活动中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摄影、精彩故事等。总之,广泛参与,不拘形式,全体互动,资源共享,既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收获了快乐,在各项活动中着实品味了知识文化,又培养了综合性学习的素养。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与欢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注重综合性学习,真正让学生实现走进主题,品味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活动 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综合性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前提。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激发探究欲望,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
1.用真情实感打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在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之前,可这样导入:你知道古代人们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吗?你知道人们现在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的呢?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怎样的关系?在上学期《遨游汉字王国》之后,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信息世界。教师的引言,让其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了解现代信息获取的途径,认识信息与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并探究本课题的兴趣。
2.用现代化媒体吸引,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不少关于古今信息方面的阅读材料,都配有一幅彩色插图,利用这些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示与活动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3.调动日常生活积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如在阅读了《古人传递信息的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填写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调动已有的经验投入活动:你在生活中接触到了哪些传统或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举例说说这些信息传递方式给你带来了什么或产生了怎样影响?你是否对这些信息传递方式感到满意,也可以设想未来更加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主题,融入了活动。
二、开展有效活动,培养综合性学习的素养
1、在制定计划中树立主题意识
指导确定主题,制定计划,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的效率是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做到主题由学生选,计划由学生订。活动前教师加强学习、实践、反思,做学习型教师,告诉学生可以在教材提供的范围内选择,也可集思广益,让自己去寻找课题。选题一定要注意:一是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尽量要浅而小,力所能及,要有实际的意义,切忌大而空。如“菜市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本班同学视力近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等都比较适合小学生研究。二是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开启思路,选择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区文化、节能环保、民风习俗、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等做研究课题。三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熟悉程度、方便安全与否等。计划要有针对性,内容详细、研究过程具体、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一般采取自由组合,分工合理,尽可能尊重学生兴趣和个人意愿,使小组成员志同道合。既要各施其能,各尽其责,在特殊问题的研究时,又要组织协调、通力合作,发扬团队精神。
2.在处理信息中培养“信息素养”
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是活动的中心环节。资料学生集。调查、参观、访问、座谈、上网、查阅等都是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要指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去搜集。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到哪些地方去搜集,分工能不能体现多层面(如正面与反面等)、多渠道(如家庭、社区、工厂、农村等),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或组员优势,允许请人协助。各负其责,人人受益,避免重复无效劳动。学生可以边开展,边记录,边整理,边汇总。处理信息时,既可以用数据、表格、统计图,也可以用图画、研究报告、手抄报或电子报刊、小论文等形式。力求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对比性强。活动中坚持督促、指导、鼓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处理资料是阅读和筛选的过程,也是继续搜集和积累的过程。学生一面阅读,去芜存菁,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一面继续搜集更多资料,不断修正。其标准是:(1)与课题有无紧密关系,有则保留,已有则删去:(2)资料中是否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有的要保留。
3.在扎实的训练中培养运用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所学知识也受时代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紧跟时代,就必须不断充电,终身学习,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方法才是教学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长期反复训练的过程。
4.在展示成果中增强合作精神
活动结束之前,要汇报、交流、总结成果,可召开一次汇报会,报告个人或小组对某个问题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对听者感兴趣的问题,可现场解释或问答补充,请观众对汇报作评价,也可布置一次展览,展出本次活动中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摄影、精彩故事等。总之,广泛参与,不拘形式,全体互动,资源共享,既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收获了快乐,在各项活动中着实品味了知识文化,又培养了综合性学习的素养。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与欢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注重综合性学习,真正让学生实现走进主题,品味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