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城市都加强了对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把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城市广场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生态空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能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艺术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建设;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的这些功能,决定其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但由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各地城市的广场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城市在广场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还有一些城市的广场在建成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从而暴露出以下诸多问题。
一、规划不科学,功能定位不准确
有些城市的领导在追求“政绩”的心理驱使下,不顾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大搞形象工程,将“市民广场”建在远离市中心区的城市外围,使广场的功能无法体现。这种规划不科学的广场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的广场用地面积明显超标,在城市中建广场和建公共绿地一样,不应把所有的广场面积指标都集中在一个大广场中,而应该根据广场的服务半径适当分散,使得每个广场都有一个合理、宜人的尺度,这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另外,有些广场在建设中存在误区,要么建成以硬铺装为主的“溜冰场式”广场,要么建成以软铺装草坪为主的“公共绿地式”广场,没有准确定位城市广场的功能。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内聚力和外引力。在城市广场规划建设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的三大功能,并能体现现代特征,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二、;立意不新城市文化特色体现不够
确立城市广场立意创作主题的理念,是一个具有自己户外空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特色的表现。当前城市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使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现。
千城一面,是目前广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共病。有些城市只是模仿、照搬外地建成的广场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城市的实际,对本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规划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现,使得广场的内容浮浅,从而无法深刻地表现城市特色。因此,在广场规划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强化城市独具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一样。顺应城市的历史文脉,反映城市特色和个性,以形成“来此必游”的社会效益。
三、广场绿化的误区
一定面积比例的绿化用地在城市广场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憩场所,还丰富了城市景观层次和色彩。然而,有些城市广场仅仅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这样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游人行为的舒适要求。另外,草坪与各季节的景观特色很难协调,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广场内缺少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游人无处躲避烈日的烘烤;在生物萧条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黄,这时广场呈现给人们的将是一片荒凉与衰败的景象。这些将会大大降低广场的吸引力及重游率,很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在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广场的平面构图,也要充分结合不同季节的特色做相应的植物配置设计及环境景观处理。可以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地种植一些常绿植物及不同花季的花卉,使广场一年四季均呈现出欣欣向榮、生机盎然的景象,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的功能。这既是城市对民众态度的体现,也是广场规划建设品位高低的反映,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四、服务设施不完善物业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有些广场在建设中存在对服务设施不重视的现象,广场中仅有铺装硬地供人活动,缺少必要的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挡雨设施等服务设施,更不用说雕塑、小品、喷泉了。这样会约制广场服务休憩功能的全方位发挥,减弱广场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吸引力。在广场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各种行为需求,在不妨碍广场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设置一些美观耐用的服务设施,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人本关怀和艺术感染力,更能体现“人性化”。
另外,有些广场高标准建成后由于物业管理跟不上,广场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以至造成广场整体景观的破坏,甚至损害了城市对外形象,违背了建设城市广场的意义。因此,在广场建成后应立即建成一个完善的物业管理机构,除对城市广场进行正常维护外,还要时刻监控着广场内的各项设施及景点,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保障广场的服务功能及整体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广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建设;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的这些功能,决定其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但由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各地城市的广场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城市在广场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还有一些城市的广场在建成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从而暴露出以下诸多问题。
一、规划不科学,功能定位不准确
有些城市的领导在追求“政绩”的心理驱使下,不顾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大搞形象工程,将“市民广场”建在远离市中心区的城市外围,使广场的功能无法体现。这种规划不科学的广场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的广场用地面积明显超标,在城市中建广场和建公共绿地一样,不应把所有的广场面积指标都集中在一个大广场中,而应该根据广场的服务半径适当分散,使得每个广场都有一个合理、宜人的尺度,这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另外,有些广场在建设中存在误区,要么建成以硬铺装为主的“溜冰场式”广场,要么建成以软铺装草坪为主的“公共绿地式”广场,没有准确定位城市广场的功能。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内聚力和外引力。在城市广场规划建设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的三大功能,并能体现现代特征,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二、;立意不新城市文化特色体现不够
确立城市广场立意创作主题的理念,是一个具有自己户外空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特色的表现。当前城市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使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现。
千城一面,是目前广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共病。有些城市只是模仿、照搬外地建成的广场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城市的实际,对本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规划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现,使得广场的内容浮浅,从而无法深刻地表现城市特色。因此,在广场规划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强化城市独具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一样。顺应城市的历史文脉,反映城市特色和个性,以形成“来此必游”的社会效益。
三、广场绿化的误区
一定面积比例的绿化用地在城市广场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憩场所,还丰富了城市景观层次和色彩。然而,有些城市广场仅仅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这样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游人行为的舒适要求。另外,草坪与各季节的景观特色很难协调,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广场内缺少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游人无处躲避烈日的烘烤;在生物萧条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黄,这时广场呈现给人们的将是一片荒凉与衰败的景象。这些将会大大降低广场的吸引力及重游率,很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在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广场的平面构图,也要充分结合不同季节的特色做相应的植物配置设计及环境景观处理。可以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地种植一些常绿植物及不同花季的花卉,使广场一年四季均呈现出欣欣向榮、生机盎然的景象,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的功能。这既是城市对民众态度的体现,也是广场规划建设品位高低的反映,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四、服务设施不完善物业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有些广场在建设中存在对服务设施不重视的现象,广场中仅有铺装硬地供人活动,缺少必要的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挡雨设施等服务设施,更不用说雕塑、小品、喷泉了。这样会约制广场服务休憩功能的全方位发挥,减弱广场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吸引力。在广场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各种行为需求,在不妨碍广场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设置一些美观耐用的服务设施,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人本关怀和艺术感染力,更能体现“人性化”。
另外,有些广场高标准建成后由于物业管理跟不上,广场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以至造成广场整体景观的破坏,甚至损害了城市对外形象,违背了建设城市广场的意义。因此,在广场建成后应立即建成一个完善的物业管理机构,除对城市广场进行正常维护外,还要时刻监控着广场内的各项设施及景点,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保障广场的服务功能及整体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广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