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化学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提升有效教学学科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提升有效教学的实践主要抓住了以下四个方面:明确必修模块目标教学,抓住重点知识整合教学,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适时适度搞好习题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科品质。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学科品质
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我校已三年了。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探究学习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新课程必修模块与原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理念都有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讲细了时间上可能不允许,如果讲粗了学生可能不一定能掌握。而且我们重点中学在期中、期末都要参加地区联考,既要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在地区联考中胜出,有一个较高的教学质量,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在学校组织下,每周开展一次新课程教研活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必修模块,充分学习,认真讨论,总结提高,形成共识。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了有效教学。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学科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过程和科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缓解了教师们的精神压力。回顾教育教学实践,主要做法如下:
1 明确必修模块目标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相关的科学学习方法,形成必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关注知识的学习,但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关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看到必修模块中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有所降低,而且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如果还是象原来那样教学、讲评细节知识、关注枝节内容,按老一套的教学方法,采取“深挖洞”式的教学,在教学中使知识一直讲到高考的要求,把必修模块的知识层面拔高,这是不现实的。在时间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正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的尺度,实施有效教学,提升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目标到位而不越位。
2 抓住重点知识整合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八大专题、二十二个单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几乎包含了原人教版高中化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能用的课时只有72课时,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另一方面,专题之间关联度小,内容跨度大,学生初学起来知识非常容易忘记,因此,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采取重点知识整合教学,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例如:铁及其化合物内容是高中化学物质性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人教版安排教学时间为三课时,在必修模块中安排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因此我们教学中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并尝试书写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避开将单质铁、氧化亚铁、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一个一个物质的系统讲解。这样的处理实现了整合教学,发挥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既是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是巩固与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又加强了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提高了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分析是否可能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现了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整合。
3 教學内容创设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有效教学,分析学生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推进有效教学、创设合适的特定的情景和氛围。例如:Na2O2固体粉末和水反应的探究。
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在放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加入水,反应完毕后,滴加酚酞。
问题提出:①为什么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色;②红色没有出现的原因;③如何用实验说明正确结果。
学生探究:加入酚酞后没有出现红色,可能溶液中无OH-,也有可能酚酞没有了。
提出假设:如果溶液无OH-,那么滴入NaOH溶液后溶液应变红,假设没有酚酞了,滴入NaOH溶液后依然不变红。
这些问题情景从学生中来,学生对问题的感觉也更真实、更迫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得到结论的愿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适时适度搞好习题教学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习题分析讲评教学,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反馈学习练习或测试评价的结果。能让学生明了知识的缺陷和解题的弱点,同时,也反馈教学过程的情况。适时适度的习题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再复习、再整理、再提高,有利于学生感受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揭示解题规律,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搞好习题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或试卷,及时认真批改、统计错题分布、分析错题原因、及时讲评反馈,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解题情况,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需求,收到较好的效果。
4.2 突出重点,师生互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因此,在习题教学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讲评时突出重点知识、重点题型,还要根据全体学生答卷的情况,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讲评,同时教师也有反思教学中可能忽略的问题。
4.3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活动意识,通过典型例子,联系到若干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
5 高中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在促进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在这方面教师是有所作为的。
案例1:教材必修2“乙酸”中对乙酸和乙醇的反应的表达是“科学实验证明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并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这一知识,在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了如下两种处理方式。
甲班: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用一定时间背诵知识,教师仅仅讲了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要求学生默写方程式,记住这些知识,控制时间8分钟。
乙班:教师花了约5分钟时间演示了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实验,探究反应产物,并说明书写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用一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随后学生代表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
效果检验1:一段时间以后,进行了一次单元测验,测验后统计结果如下:
强化措施:甲班:教师讲述了乙班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不要漏写生成产物。乙班:请学生回忆原实验现象,书写方程式产物时要先写简单的物质,再写复杂的产物。
效果检验2:进入期末复习后,期末试题中又考到反应生成酯的情况,并书写方程式,统计结果如下:
分析案例得到的启示和结论:①从记忆知识的清楚性和有利于知识的合理提取的角度来看,采用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亲历过程,印象深刻,有利于构建知识,使知识保持较长的时效性。②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不仅要看授课时的教学状况,更要看教学过程结束以后学生是否掌握,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是否能经得起考查。只注重强化记忆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学习初期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但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实际的考查。而主动探究,重视教学过程,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③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好不好,关键要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如果能根据题意中的信息,根据原来学过的知识,能分析解决问题,那就达到目标了,学习有所收获,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学就有效果。
6 实践过程中的两点思考
6.1 有效教学需要兼顾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应试能力的关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的任务就是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化学的教学又必须面对期中、期末的地区联考和高考,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教师既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关注考试的结果。应该看到有一部分教师,尽管在使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但还是按原来的教学方式,题海战术、补充解题方法,随意加深知识的难度,给学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显然是不妥的。我们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体现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就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来讲,有效教学应该体现对追求学生未来发展与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和谐统一。
6.2 有效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一部分教师由于对课程理念的误解,认为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每节课必让学生自主看书一部分课时,或每节课必有探究的内容。而讲授法则被认为是传统的、保守的、过时的,实践证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往往会误入歧途。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关键要看教材,要看教学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而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有信息量大、系统性好、逻辑性强的优点,是有傳统知识“短平快”的优势,所以,在有效教学中,应该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提升学科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克文.从生活世界到科学世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范式 的重要转型[J].化学教育,2007(5):8~10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学科品质
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我校已三年了。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探究学习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新课程必修模块与原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理念都有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讲细了时间上可能不允许,如果讲粗了学生可能不一定能掌握。而且我们重点中学在期中、期末都要参加地区联考,既要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在地区联考中胜出,有一个较高的教学质量,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在学校组织下,每周开展一次新课程教研活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必修模块,充分学习,认真讨论,总结提高,形成共识。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了有效教学。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学科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过程和科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缓解了教师们的精神压力。回顾教育教学实践,主要做法如下:
1 明确必修模块目标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相关的科学学习方法,形成必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关注知识的学习,但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关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看到必修模块中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有所降低,而且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如果还是象原来那样教学、讲评细节知识、关注枝节内容,按老一套的教学方法,采取“深挖洞”式的教学,在教学中使知识一直讲到高考的要求,把必修模块的知识层面拔高,这是不现实的。在时间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正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的尺度,实施有效教学,提升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目标到位而不越位。
2 抓住重点知识整合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八大专题、二十二个单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几乎包含了原人教版高中化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能用的课时只有72课时,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另一方面,专题之间关联度小,内容跨度大,学生初学起来知识非常容易忘记,因此,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采取重点知识整合教学,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例如:铁及其化合物内容是高中化学物质性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人教版安排教学时间为三课时,在必修模块中安排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因此我们教学中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并尝试书写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避开将单质铁、氧化亚铁、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一个一个物质的系统讲解。这样的处理实现了整合教学,发挥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既是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是巩固与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又加强了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提高了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分析是否可能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现了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整合。
3 教學内容创设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有效教学,分析学生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推进有效教学、创设合适的特定的情景和氛围。例如:Na2O2固体粉末和水反应的探究。
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在放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加入水,反应完毕后,滴加酚酞。
问题提出:①为什么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色;②红色没有出现的原因;③如何用实验说明正确结果。
学生探究:加入酚酞后没有出现红色,可能溶液中无OH-,也有可能酚酞没有了。
提出假设:如果溶液无OH-,那么滴入NaOH溶液后溶液应变红,假设没有酚酞了,滴入NaOH溶液后依然不变红。
这些问题情景从学生中来,学生对问题的感觉也更真实、更迫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得到结论的愿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适时适度搞好习题教学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习题分析讲评教学,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反馈学习练习或测试评价的结果。能让学生明了知识的缺陷和解题的弱点,同时,也反馈教学过程的情况。适时适度的习题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再复习、再整理、再提高,有利于学生感受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揭示解题规律,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搞好习题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或试卷,及时认真批改、统计错题分布、分析错题原因、及时讲评反馈,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解题情况,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需求,收到较好的效果。
4.2 突出重点,师生互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因此,在习题教学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讲评时突出重点知识、重点题型,还要根据全体学生答卷的情况,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讲评,同时教师也有反思教学中可能忽略的问题。
4.3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活动意识,通过典型例子,联系到若干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
5 高中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在促进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在这方面教师是有所作为的。
案例1:教材必修2“乙酸”中对乙酸和乙醇的反应的表达是“科学实验证明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并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这一知识,在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了如下两种处理方式。
甲班: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用一定时间背诵知识,教师仅仅讲了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要求学生默写方程式,记住这些知识,控制时间8分钟。
乙班:教师花了约5分钟时间演示了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实验,探究反应产物,并说明书写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用一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随后学生代表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
效果检验1:一段时间以后,进行了一次单元测验,测验后统计结果如下:
强化措施:甲班:教师讲述了乙班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不要漏写生成产物。乙班:请学生回忆原实验现象,书写方程式产物时要先写简单的物质,再写复杂的产物。
效果检验2:进入期末复习后,期末试题中又考到反应生成酯的情况,并书写方程式,统计结果如下:
分析案例得到的启示和结论:①从记忆知识的清楚性和有利于知识的合理提取的角度来看,采用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亲历过程,印象深刻,有利于构建知识,使知识保持较长的时效性。②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不仅要看授课时的教学状况,更要看教学过程结束以后学生是否掌握,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是否能经得起考查。只注重强化记忆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学习初期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但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实际的考查。而主动探究,重视教学过程,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③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好不好,关键要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如果能根据题意中的信息,根据原来学过的知识,能分析解决问题,那就达到目标了,学习有所收获,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学就有效果。
6 实践过程中的两点思考
6.1 有效教学需要兼顾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应试能力的关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的任务就是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化学的教学又必须面对期中、期末的地区联考和高考,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教师既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关注考试的结果。应该看到有一部分教师,尽管在使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但还是按原来的教学方式,题海战术、补充解题方法,随意加深知识的难度,给学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显然是不妥的。我们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体现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就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来讲,有效教学应该体现对追求学生未来发展与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和谐统一。
6.2 有效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一部分教师由于对课程理念的误解,认为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每节课必让学生自主看书一部分课时,或每节课必有探究的内容。而讲授法则被认为是传统的、保守的、过时的,实践证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往往会误入歧途。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关键要看教材,要看教学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而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有信息量大、系统性好、逻辑性强的优点,是有傳统知识“短平快”的优势,所以,在有效教学中,应该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提升学科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克文.从生活世界到科学世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范式 的重要转型[J].化学教育,2007(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