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病人的意义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且逐年上升。可出现胸闷、气促、昏厥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
  冠心病治疗的基础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等。本文仅针对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做详细阐述。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统称,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药物之一。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调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多重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明显改善冠心病预后,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及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文献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3-5年后,冠心病患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可使心肌梗死再发的风险减少30%-40%。


  他汀类药物在胆固醇合成的早期阶段竞争性抑制HMC-CoA还原酶活性,使甲羟戊酸形成障碍,阻碍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也能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以使斑块的脂质核心面积缩小,加固斑块纤维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使斑块趋于稳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能降低发生老年痴呆的危险性。


  冠心病治疗指南指出所有冠心病患者(如无禁忌)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即使血脂已经正常也应坚持他汀治疗。按照《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全文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33],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LDL-C目标值应为<1.8 mmol/L。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间越长,带来的获益越大。过早停用他汀或减量,会让患者失去药物保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再次升高。选择他汀的种类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上主要是使用的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


  服用他汀类药物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和肌肉不良反应,尤其对肝肾功能不全、高龄、体重低、合并用药较多的患者,谨慎使用以达到安全用药、最大获益的目标。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有恶心、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一般轻微,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
  2、肌肉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肌肉毒性,可表现为疼痛、触痛或无力,有或无肌酸激酶( CK) 升高,严重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 如阿托伐他汀10mg-20mg,辛伐他汀20mg-40mg,瑞舒伐他汀10mg) ,发生肌病的风险非常低。
  3、对肝功能的影响: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仅为1%左右,停药并应用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多能恢复。服药后转氨酶(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可能会轻度升高,这是服药后正常反应,不影响继续服药。但如果转氨酶升高达到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或合并胆红素代谢异常、黄疸、厌油腻等,则需要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这种影响通常在用药两周以后出现,因此首次服用他汀药物时,应在2-4周进行肝功能检测。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普遍应用及剂量的加大,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肝损害屡见不鲜。那么,怎样尽量避免肝损害,使病人获得最大收益呢?
  1、服用剂量: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与服用剂量有一定的关系,每天服用20毫克的剂量,一般不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如剂量增加至40毫克或大剂量80毫克时,就会出现以转氨酶升高为特征的肝损害。因此,他汀类药物每天服用的剂量如大于40毫克,则需注意加强对肝功能的监测。
  2、服用疗程:
  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往往需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现有临床证据表明,每天小于20毫克的剂量,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尽管临床上肝损害与疗程的关系不大,但对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尤其是服用超过半年的患者而言,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是必要的。
  3、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一些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奇霉素、胺碘酮、罗红霉素、非诺贝特、氟他胺、曲格列酮等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促进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因此,临床如需联合上述药物,则应加强对肝功能的监测。
  4、性别与年龄: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在男性和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男性和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率高,使用他汀类药物几率更高。临床上如转氨酶升高的同时伴有胆红素升高等,或者转氨酶高于10倍正常值上限,则认为出现了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需停药并加强保肝药物的治疗。一般来说,停药后2-3个月内,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5、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病情恢复(转氨酶、胆红素降至正常)以前不宜服用他汀类药物。
  已有证据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增加肝损害的发生率,因此提示这类人群应用他汀类药物应慎重,对服用者应加强肝功能监测,且服用也应该以小剂量为主。
其他文献
据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经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新任院长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伟。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期刊
由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全国首期“医院管理品质持续改进示范医院现场观摩会(下称观摩会)”近日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召开。观摩会旨在推动“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和改善服务,不断提升、持续改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品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59所医疗机构311名人员参会并对所学体会深刻。
期刊
为解决肢残患者碎片化治疗难题,全国首个服务于肢体伤残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上海壹博医生集团近日在上海成立。  据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是一家为适应新趋势,“跳出体制、自由执业”的集团。由功能神外科、骨与周围神经外科和手外科等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原本都工作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体制内医疗机构”名医。集团运作将通过在全国各地组建技术合作平台的模式来开展工作,目前已经签约上海、武汉、成都、西安和长春等5家平台
期刊
【编者按】  曾有数据分析师戏言说,仿佛一觉醒来,自己身处的这个行业就叫“大数据”了,瞬间火热起来。数据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能够进行交易的话题已经不新鲜,甚至于令大多数人困扰的手机号码被泄露给推销员,就是一种最基础最简单的数据交易(当然,不合法)。  医疗数据,作为数据中最特殊的一种,人人都知道是个大金矿,但是每每谈及,都难以避开“信息孤岛”这个词。医疗数据在交易上与普通数据有较大区别,做数据的和
期刊
家庭医生被认为是医改中实现分级诊疗的内容之一,然而目前来说,业内外都对家庭医生并不看好,甚至有人说,家庭医生会成为美丽的泡沫。未来是“泡沫”的症结  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漆树乡村民黄平骑摩托车摔伤右额及面部,当即赶到最近的漆树乡卫生院求医。然而,卫生院医护人员告诉他“处理不了”。无奈之下,他只得用手捂住正在流血的伤口,打车赶至6公里外的另一所乡镇卫生院求医。当地村民们疑惑:一个乡卫生院,为啥连这种简
期刊
清晰的产权归属是交易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当前关于数据的产权归属问题还远未达成共识,特别是在去除个人身份属性的数据交易中,到底是数据主体(产生数据的个人)还是记录数据的企业拥有数据的所有权,各方莫衷一是。医疗大数据交易的法律隐忧  首先是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大数据在收集和整合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涉及与患者隐私权的冲突。其一,大数据收集信息的性质值得商榷。一方面,患者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信息中,哪些属
期刊
肝炎大家是一定听说过的,大家也都听过,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在肝炎家族里面,按甲乙丙丁的排序,这里面,有一个“隐匿的杀手”,是乙肝病毒的“兄弟”——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就叫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或“丙肝”。由于丙型肝炎大多发病隐匿,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备受关注”。  2007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
期刊
数据采集是数据交易的第一步。医疗行业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可穿戴设备的监测以及用户使用APP时的记录,当数据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可将数据产品进行商业化。从目前来看,医疗大数据主要集中在医院、药企、保险公司等领域。医院:大数据的信息源  医院是医疗大数据的关键卡位,其电子病历数据是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数据。在医院,每天人山人海的患者能够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显而易见,医院具有大数据最基础的信息源,例如,
期刊
好的,如果把数据采集的难题先放一放,我们放眼观望一下医疗数据从采集到使用的中间处理环节……似乎也不是那么乐观。如果说原始医疗数据是小麦,能使用的数据是面粉,那么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磨坊。暂时无法出现的“沃森”  2011年IBM发布了一款叫“沃森”的超级医生助手,数以千万G的医学资料被“灌”进了“沃森”的大脑,包括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等,能够为医生提供很好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决策支
期刊
去年 11 月的一个深夜,一位 Bronx 的 54 岁老妇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她说自己头痛欲裂,视力已经开始模糊,左手也变得麻木且不听使唤了。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后决定对老妇的头部进行 CT 扫描。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今年 1 月份的一个早晨,四位还在培训中的放射科医生挤在医院三楼的一台电脑前。放置这台电脑的房间没有窗户,除了屏幕的光,里面完全是漆黑一片,就像一片深海。四位医生盯着屏幕看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