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8x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实施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升学的需要,教师就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完全控制着课堂教学,学生只要听讲就可以了,无需发表任何有关教学内容的见解,即便存在课堂的提问环节,也是针对一些基本内容,这也仅仅是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推动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挖掘课本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
  教学高中物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课时,教师通过分析本实验的原理和目标,就把这个实验改装成研究性的实验,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首先对该实验设计出至少两种实验方案,并测出几个待测电阻的阻值,并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对于测同一个电阻的不同电路,所测得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寻找原因;再者,在实验中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比较小,还需要电压连续变化,要如何连接呢;最后用阻值范围比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安培表、阻值很大的电压表和两个阻值相差很多的用电器连成电路,测定用电器的阻值,并把设计的电路图和实验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标明。利用这些问题,唤醒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器材的具体应用、电路的选取中,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电路的设计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通过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电路的设计、器材的选取,增加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研究性课题挖掘,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寻找适合学生的研究性课题,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体验物理知识的研究过程。
  在教学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时,教师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的,而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研究性学习。a 要如何才能实现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个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很容易就给出了答案。b 感应电流的方向应当怎样判断,学生会结合初中讲过的相关知识给出回答。c 这里学的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由于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个就不用学生进行回答。d 如果已知导体中的电流的方向和导体所在处的磁场方向,要如何判断导体将会如何运动,这个问题学生就不像前面的问题能够顺利地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是不是总用右手定则,有的时候也会用到左手定则。这时教师就让学生观察在条形磁铁插入、拔出线圈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情况,并向学生提出研究性问题:闭合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到底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系呢?让学生在研究性问题的指引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一些疑问:a 线圈的绕向、电流计指针偏转与电流的方向存在怎样的关系;b 用磁极插入、拔出线圈时,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c 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能量来自哪里。学生这时开始进行讨论、探索、研究,最后把自己的答案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就会补充、质疑,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使研究性学习一度进入高潮,最终完成了研究性学习,得到了楞次定律。
  通过教师挖掘教材的内容,给学生提出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课题的指引下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的探索、交流、研究过程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了科学性思维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突出生成,完成知识构建
  在教学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描述时,教师就让学生探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质量是否有关,学生一下就对周期的测量有了兴趣,到底需要测量多少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弹簧振子的周期。有学生就想到了单摆的周期实验,选择30到50次全振动所用的時间来计算周期;有学生想提高周期测量的精确情况,就测量200次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学生开始疑惑了,选取全振动的次数有什么依据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学生改变研究方向,开始探究在测量的过程中哪里产生了误差。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操作过程中进行全盘的思考,最终弄清楚了选取测量次数就需要根据误差和振子周期所决定的。这样,就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生成了选取测量次数决定因素的知识。
  通过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设定之外的知识研究、探索,这样就能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使物理知识在探究中生成了新知识,从而实现了个体知识的构建。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变革,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黄冬玲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个有效策略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3(11)
  2、蒋顺中 高中物理课堂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 《物理教学探讨》, 2012, 30(9):28-29
  3、郑忠华 浅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物理教学》, 2003(2):25-27
其他文献
【摘 要】正電子,又称阳电子、反电子、正子,基本粒子的一种,带正电荷,质量和电子相等,是电子的反粒子。最早是由狄拉克从理论上语言的。1932年8月2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安德森等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们发现了正电子。正负电子一旦相遇,则发生湮灭,是正电子的最基本性质。在这之前是不具有我们理解的正电子的最基本性质。那么对于大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中该如何理解正电子,本人在文章简单介绍了正电子的发现过程,
【摘 要】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好一堂课更重要。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学好这科知识的关键。本人在多年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积累和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培养  引言  社会的进步发展,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肯吃苦耐勞的青少年越来越少,高中学生对学习的意识
近几年,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事物的发展,微课也应运而生。有学者认为,微课是一把双刃剑,有先进的地方,但也有弊端。因此,中学教师要辩证对待微课这一时代产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