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与此同时,城市空间结构也产生巨大的变化。本文以广州市为例,结合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空间布局的特点,分析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探究现代服务业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广州;发展;空间结构;演变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01-03
1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组成了第三产业[1]。狭义上,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现代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而广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则包括了新型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升级。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投入、高技术支撑、高产业融合、高服务附加值、高人文关怀、高带动效应、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等特点[2]。
2广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空间布局特点
21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除在1958—1970年有小的波动之外,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总体变化是先升后降,呈倒“U”型曲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先降后升,大致呈“U”型曲线。总的来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比例逐步趋于合理[3]。
从产业规模来看,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1992—2007 年年均增148%,在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4]。从行业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优势地位,体现出广州在华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同时,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而且服务进出口总额迅速扩大,服务外包蓬勃发展。
22广州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不同产业或企业都存在空间接近的需求,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趋势比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更加明显[5]。现代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工业企业、农业等,不同类型的服务活动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集聚可以促进交易便利、交易成本的节约、业务机会的增多、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的快速交流与扩散等,因此现代服务业一般都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和企业公司集聚的地方分布,城市的中心区便是现代服务业理想的聚集块[6]。
广州现代服务业以发展研发服务业、技术检测为重点,以广州中新知识城为依托,建设国家级的研发产业集群[7]。重点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中新知识城、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广州高新区、广州南沙科技创新园、广州总部经济区,形成“一区豁显,双轴鼎立,三心拓展,四极辐射”的空间布局特点,见图1。
一区豁显,以珠江新城为核心,以金融、商务、会展、信息、高端零售、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出商务和总部资源高度集聚、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4]。
双轴鼎立,以北京路商圈为核心的老城区中心商业轴和以天河路商圈为核心的新城市中轴线商务发展轴,同时,广州科学城、国际生物岛、清华创新科技园等功能区的崛起在东南部地区正在形成新的创新发展轴,形成以新城市中轴线为依托的商务发展轴和以东南部知识创新区为依托的新“双轴”格局。
三心拓展,“三心”是指三大都会服务中心,以圈层形式铺展。核心功能型服务中心,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中心城区,该区以金融、商贸、会展、商务、信息、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为主,主要承担总部经济、金融控制、信息中心、国际交往等区域组织统筹职能,是广州大都会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和主要载体。产业功能型服务中心,是中心城区以外、二环以内的服务中心,主要包括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新城、亚运新城、黄埔临港CBD 等体现产业功能的特色服务中心,土地资源相对充足,交通条件发达,新兴服务业充满活力,是广州新型商贸中心、次级商务区、区域物流基地、知识创新基地以及知名的文化、体育活动区。地区综合型服务中心在城市外围地区,主要包括市桥、南沙、萝岗新城等若干服务中心,大多属于为本区域提供行政、生活后勤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发展为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园区、生态旅游区等提供后勤服务的房地产业、商业和社区服务业。
四极辐射,依托广州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形成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设施优势,构筑“空港经济区、海港经济区、科技服务区、商贸创意区”等现代服务功能辐射极。北部空港经济区,包括花都、白云、从化部分区域,依托机场重点发展为国际航空、国内航空配套的高附加值的仓储、中转、加工、包装、快递、配送、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南部海港经济区,包括南沙港周边区域,利用深水港岸线和航道条件,发展以集装箱转运为主的港口货物运输业,以及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仓储配送等相关产业。东部科技服务区,包括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等,建设具有与创新功能相配套的信息、金融、商务及环保设施和高效投资管理软环境的融产、学、研、商、住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科学园区,形成广州科技创新服务的核心区。西部商贸创意区,包括上下九商圈、十三行商圈、白鹅潭经济圈及一系列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专业市场板块经济,延长专业市场商业价值链。3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311979—1983年
第十四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空间结构上确定城市主要沿珠江北岸向东至黄埔发展,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即沿珠江分三个组团:第一组团是城市中心区;第二组团为天河区,以设置文教、体育和科研单位为主;第三组团为黄埔地区,将结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港口、仓库等设施,组团之间以农田和菜地分隔,避免连成一片[8],确定番禺的市桥镇、花都的新华镇为卫星城。 321989—1992年
第十五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了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用地除主要向东发展外,还向南、北发展,并对各组团内容作了深化,即建立以三大组团为构架,每个组团由几个小组团组成,构成都市多层次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332000年以来
2001年最新一轮“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定城市空间格局为“山、城、田、海”,城市发展形态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引导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
南拓,在番禺区建设“两城一区”(广州新城、大学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优,优化城市向北部的发展。从化有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花都正在建设的新白云国际机场,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动区”、建设物流中心;东进,以珠江新城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移,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增城集中迁移;西联,旧城区和白云区以西地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目前,广州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城市。城市的带状发展导致广州城市空间布局难以拉开,城市空间不开阔,促使广州由目前的“L”型带状空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多组团、开放式、网络型的生态系统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由目前的“云山珠水”的小山小水的自然格局,真正跃升为“山城田海”的大山大海的城市空间格局,从而使广州的城市空间布局得以调整,使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改善和优化,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9]。下图为“一主多副”的城市形态。
4结论
根据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市要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广州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分析了广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布局的特点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得出现代服务业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具有相当影响,主要结论有:
(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演变,优化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了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2000年以来广州市建成区扩展由条带状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推动城市内部功能区发生置换;促进中心区不断扩展的同时,次级中心不断形成。
参考文献:
[1]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J].理论与现代化,2005(6):47-60
[2]陈燕刍议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J].产业经济,2012(4):13-15
[3]劳和智,陈敏现代服务业在广州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0(3):27-29
[4]唐勇对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33):22-25
[5]张文忠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3:273-281
[6]温燕现代服务业对杭州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6
[7]陈泽鹏广州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实证研究[J].珠江经济,2007(12):37-44
[8]王媛,王柬罡,崔海鹰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3(3):33-37
[9]毛世萍广州市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广州;发展;空间结构;演变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01-03
1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组成了第三产业[1]。狭义上,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现代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而广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则包括了新型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升级。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投入、高技术支撑、高产业融合、高服务附加值、高人文关怀、高带动效应、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等特点[2]。
2广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空间布局特点
21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除在1958—1970年有小的波动之外,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总体变化是先升后降,呈倒“U”型曲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先降后升,大致呈“U”型曲线。总的来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比例逐步趋于合理[3]。
从产业规模来看,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1992—2007 年年均增148%,在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4]。从行业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优势地位,体现出广州在华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同时,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而且服务进出口总额迅速扩大,服务外包蓬勃发展。
22广州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不同产业或企业都存在空间接近的需求,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趋势比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更加明显[5]。现代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工业企业、农业等,不同类型的服务活动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集聚可以促进交易便利、交易成本的节约、业务机会的增多、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的快速交流与扩散等,因此现代服务业一般都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和企业公司集聚的地方分布,城市的中心区便是现代服务业理想的聚集块[6]。
广州现代服务业以发展研发服务业、技术检测为重点,以广州中新知识城为依托,建设国家级的研发产业集群[7]。重点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中新知识城、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广州高新区、广州南沙科技创新园、广州总部经济区,形成“一区豁显,双轴鼎立,三心拓展,四极辐射”的空间布局特点,见图1。
一区豁显,以珠江新城为核心,以金融、商务、会展、信息、高端零售、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出商务和总部资源高度集聚、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4]。
双轴鼎立,以北京路商圈为核心的老城区中心商业轴和以天河路商圈为核心的新城市中轴线商务发展轴,同时,广州科学城、国际生物岛、清华创新科技园等功能区的崛起在东南部地区正在形成新的创新发展轴,形成以新城市中轴线为依托的商务发展轴和以东南部知识创新区为依托的新“双轴”格局。
三心拓展,“三心”是指三大都会服务中心,以圈层形式铺展。核心功能型服务中心,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中心城区,该区以金融、商贸、会展、商务、信息、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为主,主要承担总部经济、金融控制、信息中心、国际交往等区域组织统筹职能,是广州大都会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和主要载体。产业功能型服务中心,是中心城区以外、二环以内的服务中心,主要包括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新城、亚运新城、黄埔临港CBD 等体现产业功能的特色服务中心,土地资源相对充足,交通条件发达,新兴服务业充满活力,是广州新型商贸中心、次级商务区、区域物流基地、知识创新基地以及知名的文化、体育活动区。地区综合型服务中心在城市外围地区,主要包括市桥、南沙、萝岗新城等若干服务中心,大多属于为本区域提供行政、生活后勤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发展为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园区、生态旅游区等提供后勤服务的房地产业、商业和社区服务业。
四极辐射,依托广州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形成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设施优势,构筑“空港经济区、海港经济区、科技服务区、商贸创意区”等现代服务功能辐射极。北部空港经济区,包括花都、白云、从化部分区域,依托机场重点发展为国际航空、国内航空配套的高附加值的仓储、中转、加工、包装、快递、配送、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南部海港经济区,包括南沙港周边区域,利用深水港岸线和航道条件,发展以集装箱转运为主的港口货物运输业,以及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仓储配送等相关产业。东部科技服务区,包括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等,建设具有与创新功能相配套的信息、金融、商务及环保设施和高效投资管理软环境的融产、学、研、商、住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科学园区,形成广州科技创新服务的核心区。西部商贸创意区,包括上下九商圈、十三行商圈、白鹅潭经济圈及一系列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专业市场板块经济,延长专业市场商业价值链。3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311979—1983年
第十四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空间结构上确定城市主要沿珠江北岸向东至黄埔发展,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即沿珠江分三个组团:第一组团是城市中心区;第二组团为天河区,以设置文教、体育和科研单位为主;第三组团为黄埔地区,将结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港口、仓库等设施,组团之间以农田和菜地分隔,避免连成一片[8],确定番禺的市桥镇、花都的新华镇为卫星城。 321989—1992年
第十五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了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用地除主要向东发展外,还向南、北发展,并对各组团内容作了深化,即建立以三大组团为构架,每个组团由几个小组团组成,构成都市多层次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332000年以来
2001年最新一轮“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定城市空间格局为“山、城、田、海”,城市发展形态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引导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
南拓,在番禺区建设“两城一区”(广州新城、大学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优,优化城市向北部的发展。从化有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花都正在建设的新白云国际机场,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动区”、建设物流中心;东进,以珠江新城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移,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增城集中迁移;西联,旧城区和白云区以西地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目前,广州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城市。城市的带状发展导致广州城市空间布局难以拉开,城市空间不开阔,促使广州由目前的“L”型带状空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多组团、开放式、网络型的生态系统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由目前的“云山珠水”的小山小水的自然格局,真正跃升为“山城田海”的大山大海的城市空间格局,从而使广州的城市空间布局得以调整,使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改善和优化,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9]。下图为“一主多副”的城市形态。
4结论
根据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市要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广州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分析了广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布局的特点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得出现代服务业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具有相当影响,主要结论有:
(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演变,优化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了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2000年以来广州市建成区扩展由条带状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推动城市内部功能区发生置换;促进中心区不断扩展的同时,次级中心不断形成。
参考文献:
[1]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J].理论与现代化,2005(6):47-60
[2]陈燕刍议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J].产业经济,2012(4):13-15
[3]劳和智,陈敏现代服务业在广州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0(3):27-29
[4]唐勇对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33):22-25
[5]张文忠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3:273-281
[6]温燕现代服务业对杭州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6
[7]陈泽鹏广州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实证研究[J].珠江经济,2007(12):37-44
[8]王媛,王柬罡,崔海鹰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3(3):33-37
[9]毛世萍广州市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