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继续推进,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讨论法 成因
当前,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的实施。
第一,课堂讨论符合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特别要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课堂讨论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重点学科,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要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形成创造型思维。我们应该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充满探究的。
课堂讨论的天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哺育其个性,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不能压抑学生的思维。借助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谦逊地表达主见、宽容他人的主张、尊重真理、敢于彻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无视语文课堂讨论这种珍贵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弃了语文教育的真正底蕴。
第四,课堂讨论的优越性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讨论优越性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应该目标要很明确。在一些课堂讨论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教师的目标概念不是很明确。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再多,课堂再热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处理好学生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更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度。
二、展现出个性化的思维
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在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有实效的课堂讨论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的魅力在于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一瓶美味的葡萄酒,能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尽情遨游。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中一个好的讨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我在讲解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有了大概了解,第二课时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体现出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如果有的话,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套子”的?假如让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他们的婚姻会幸福吗?为什么?对这几个问题,学生很有兴趣,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答案无非两种:幸福或者不幸福,便是理由却是五花八门。这样的问题讨论探究学习,能引领学生深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课堂讨论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及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種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平时的思维定势,有了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氛围。
结语: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通过讨论式教学这一途径,语文教学就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恢复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地践行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孙培云.高中语文教育【J】.科技教育.2010(09).
2.孙正君.浅谈语文教育的语感培养【J】,中国教育.2009(11).
3.张敦水.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07).
4.陆荣.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07).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第三高级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讨论法 成因
当前,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的实施。
第一,课堂讨论符合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特别要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课堂讨论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重点学科,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要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形成创造型思维。我们应该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充满探究的。
课堂讨论的天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哺育其个性,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不能压抑学生的思维。借助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谦逊地表达主见、宽容他人的主张、尊重真理、敢于彻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无视语文课堂讨论这种珍贵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弃了语文教育的真正底蕴。
第四,课堂讨论的优越性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讨论优越性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应该目标要很明确。在一些课堂讨论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教师的目标概念不是很明确。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再多,课堂再热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处理好学生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更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度。
二、展现出个性化的思维
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在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有实效的课堂讨论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的魅力在于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一瓶美味的葡萄酒,能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尽情遨游。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中一个好的讨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我在讲解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有了大概了解,第二课时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体现出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如果有的话,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套子”的?假如让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他们的婚姻会幸福吗?为什么?对这几个问题,学生很有兴趣,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答案无非两种:幸福或者不幸福,便是理由却是五花八门。这样的问题讨论探究学习,能引领学生深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课堂讨论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及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種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平时的思维定势,有了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氛围。
结语: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通过讨论式教学这一途径,语文教学就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恢复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地践行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孙培云.高中语文教育【J】.科技教育.2010(09).
2.孙正君.浅谈语文教育的语感培养【J】,中国教育.2009(11).
3.张敦水.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07).
4.陆荣.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07).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