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与哲学自古至今联系密切,语言学的发展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17-18世纪,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是哲学史上的突破,语言学也加速发展并受到了其认识论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语言观,总结其对几位著名语言学家及其理论的影响。历史证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融合,更能促进语言学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语言与哲学密不可分,如何观察世界就决定着如何看待语言。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从理论的高度理解我们每天使用的语言,如同哲学讨论世界是什么,抽象的总结习以为常的生活。语言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西方哲学正是在那时诞生。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开始思考外部世界,关于语言的问题也包含其中,比如语言受“自然”还是“惯例”支配等。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17-18世纪的哲学由以观察外部世界为主的本体论,转向以观察自身主体世界为主的认识论,认识论的主旋律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语言学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深刻影响下,相关理论应运而生。
一、经验主义及其对语言学的影响
经验主义,强调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只认同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理性的作用。经验主义可主张经验是主观自生的、上帝赋予的或是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片面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理性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培根和洛克等。
培根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知识和观念来自于感觉经验,一切只是来自感觉,只有感性认识可靠。他相信语言是一种知识,是人运用时代赋予它的全部知识去解释自己和自己的世界的符号化的结果,语言先于人而存在,先于思想而存在。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对语言特征的总结与其相似,认为语言可以单独的,可以排除言语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研究,语言出现之前不存在思想,语言符号把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洛克则提出了“白板说”——人心如白纸,没有一切标记和观念,一切知识都是由反省和感觉得来,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洛克认为语言用于标记各种观念,语言所以有用,是由于人们随意赋予他们一种意义,是人们随便来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观念的标记。索绪尔提出的著名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之类似,认为符号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既最初是无意义的。而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的概念之间的联结亦无规律, 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交流,而约定出某个语言符号的概念。
20世纪初,华生以洛克的哲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任何知识的取得都靠直接经验,只有通过客观的、可观察的实验获得才是可靠的。布龙菲尔德接受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在洛克“白板说”的影响下产生,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而这套符号系统是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他关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刺激-反应”论,在教学法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理性主义及其对语言学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对,否认一切只是起源于感觉经验,片面强调理性作用,认为唯有理性才可靠,一切认知是从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否认感性经验是可靠知识的来源,知识需要通过怀疑的方法和思维活动的理论分析,再根据原理推理。在笛卡尔的基础上,莱布尼茨提出了“天赋观念”,认为观念已开始作为倾向、禀赋、潜在能力在心灵中存在。莱布尼茨认为心灵既不是一块空白的板或完全一色的大理石,也不是在上面已有完全刻成了的像,而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语言犹如纹路,要把大理石雕刻成什么东西就有内部的“纹路”决定。后来许多学者都引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语言的本质。莱布尼茨主张词源学的研究,在此期间,比较语言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许多词汇表、语言调查报双语词典等出版。
索绪尔提出了“类推”是语言变化的一种因素,这与理性主义的“逻辑推理获得知识”相似。他还提出语言学的任务之一是“找出一切语言里永恒地、普遍存在的起作用的力量,分析出普遍性的规律”,这种“普遍性”的规律也是理性主义所强调的。在理性主义影响下,人们试图创造一种理想的语言,运用普遍的语言原则,可以使用同样的词汇,清楚、简洁地表达人的思想。18世纪的许多语言学家试图用语言发展的普遍原则来解释文字的形式,讨论普遍语法的有关问题。其中英国的詹姆士·哈里斯就强调语言的普遍性,认为人类的说话能力与识别实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关。他还重视各种语言的独立特征,反对经验主义的观点,主张天赋观念,认为概括共同思想的能力是上帝赋予人类的。
近代,乔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认为这种机制是一种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物种属性,人脑的初始状态包括人类一切语言的共同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或“语言普遍现象”。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发挥了笛卡尔关于“固有结构”的思想,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乔姆斯基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理性主义思想和观点,作为生成语法的理论依据,他自称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就其整个语言学理论来说,乔姆斯基的哲学观点也是属于理性主义的。
三、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融合
近现代,哲学领域传统的理性主义逐渐发展为科学的理性主义,不断用实验对理论进行修正,表现出经验和实验与演绎推理的密切结合与相互容纳的趋势。经验主义逐渐带有了理性主义色彩, 20世纪以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并存和融合的现象日趋明显。受这种融合趋势的影响,现、当代的经验主义的语言观显著不同于古代的经验主义的语言观,它注重经验,但同时汲取理性主义合理的方面,在方法上既注重观察和收集语言素材,并把这些言语素材作为语言分析的第一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近现代的语言学也与其他许多学科融合,形成了一些新兴的学科,如计算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等。在这些新的跨学科领域和新时代的背景下,语言学者需要一种更加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融会贯通,吸取各家之所长,综合把握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理念,促进语言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和理想主义作为认识论的主导,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语言被看作“符号”,索绪尔的语言观也受其影响,开创了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新篇章;近代的布龙菲尔德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描述的、形式的语言理论,对语言学的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理性主义关于“天赋”的认识,影响了一大批语言学家,最著名的应是乔姆斯基,他的“普遍语法”以及“语言学习机制”的理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分别重视事物的不同方面,当语言学研究者把二者的认识论结合起来,便可以更加的走向深入。经验主义与理性主语的对立并不利于语言学的发展,而它们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融合却是语言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未来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勇.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关于西方语言学研究中的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3(3).
[2]梁茂成.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与语料库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0(7).
[3]覃修桂.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其唯理主义认识论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4]徐小波.语言学史中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
[5]王红梅.理性主义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06(6).
[6]伍先禄.培根的语言观及其影响[J].外语学刊,2009(4).
[7]赵蓉晖.语言学与哲学:历史发展与学派溯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作者简介:于佳凝(1988–),女,山东淄博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郭 娟(1984–),女,山东菏泽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关键词: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语言与哲学密不可分,如何观察世界就决定着如何看待语言。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从理论的高度理解我们每天使用的语言,如同哲学讨论世界是什么,抽象的总结习以为常的生活。语言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西方哲学正是在那时诞生。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开始思考外部世界,关于语言的问题也包含其中,比如语言受“自然”还是“惯例”支配等。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17-18世纪的哲学由以观察外部世界为主的本体论,转向以观察自身主体世界为主的认识论,认识论的主旋律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语言学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深刻影响下,相关理论应运而生。
一、经验主义及其对语言学的影响
经验主义,强调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只认同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理性的作用。经验主义可主张经验是主观自生的、上帝赋予的或是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片面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理性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培根和洛克等。
培根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知识和观念来自于感觉经验,一切只是来自感觉,只有感性认识可靠。他相信语言是一种知识,是人运用时代赋予它的全部知识去解释自己和自己的世界的符号化的结果,语言先于人而存在,先于思想而存在。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对语言特征的总结与其相似,认为语言可以单独的,可以排除言语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研究,语言出现之前不存在思想,语言符号把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洛克则提出了“白板说”——人心如白纸,没有一切标记和观念,一切知识都是由反省和感觉得来,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洛克认为语言用于标记各种观念,语言所以有用,是由于人们随意赋予他们一种意义,是人们随便来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观念的标记。索绪尔提出的著名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之类似,认为符号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既最初是无意义的。而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的概念之间的联结亦无规律, 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交流,而约定出某个语言符号的概念。
20世纪初,华生以洛克的哲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任何知识的取得都靠直接经验,只有通过客观的、可观察的实验获得才是可靠的。布龙菲尔德接受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在洛克“白板说”的影响下产生,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而这套符号系统是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他关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刺激-反应”论,在教学法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理性主义及其对语言学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对,否认一切只是起源于感觉经验,片面强调理性作用,认为唯有理性才可靠,一切认知是从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否认感性经验是可靠知识的来源,知识需要通过怀疑的方法和思维活动的理论分析,再根据原理推理。在笛卡尔的基础上,莱布尼茨提出了“天赋观念”,认为观念已开始作为倾向、禀赋、潜在能力在心灵中存在。莱布尼茨认为心灵既不是一块空白的板或完全一色的大理石,也不是在上面已有完全刻成了的像,而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语言犹如纹路,要把大理石雕刻成什么东西就有内部的“纹路”决定。后来许多学者都引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语言的本质。莱布尼茨主张词源学的研究,在此期间,比较语言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许多词汇表、语言调查报双语词典等出版。
索绪尔提出了“类推”是语言变化的一种因素,这与理性主义的“逻辑推理获得知识”相似。他还提出语言学的任务之一是“找出一切语言里永恒地、普遍存在的起作用的力量,分析出普遍性的规律”,这种“普遍性”的规律也是理性主义所强调的。在理性主义影响下,人们试图创造一种理想的语言,运用普遍的语言原则,可以使用同样的词汇,清楚、简洁地表达人的思想。18世纪的许多语言学家试图用语言发展的普遍原则来解释文字的形式,讨论普遍语法的有关问题。其中英国的詹姆士·哈里斯就强调语言的普遍性,认为人类的说话能力与识别实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关。他还重视各种语言的独立特征,反对经验主义的观点,主张天赋观念,认为概括共同思想的能力是上帝赋予人类的。
近代,乔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认为这种机制是一种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物种属性,人脑的初始状态包括人类一切语言的共同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或“语言普遍现象”。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发挥了笛卡尔关于“固有结构”的思想,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乔姆斯基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理性主义思想和观点,作为生成语法的理论依据,他自称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就其整个语言学理论来说,乔姆斯基的哲学观点也是属于理性主义的。
三、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融合
近现代,哲学领域传统的理性主义逐渐发展为科学的理性主义,不断用实验对理论进行修正,表现出经验和实验与演绎推理的密切结合与相互容纳的趋势。经验主义逐渐带有了理性主义色彩, 20世纪以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并存和融合的现象日趋明显。受这种融合趋势的影响,现、当代的经验主义的语言观显著不同于古代的经验主义的语言观,它注重经验,但同时汲取理性主义合理的方面,在方法上既注重观察和收集语言素材,并把这些言语素材作为语言分析的第一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近现代的语言学也与其他许多学科融合,形成了一些新兴的学科,如计算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等。在这些新的跨学科领域和新时代的背景下,语言学者需要一种更加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融会贯通,吸取各家之所长,综合把握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理念,促进语言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和理想主义作为认识论的主导,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语言被看作“符号”,索绪尔的语言观也受其影响,开创了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新篇章;近代的布龙菲尔德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描述的、形式的语言理论,对语言学的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理性主义关于“天赋”的认识,影响了一大批语言学家,最著名的应是乔姆斯基,他的“普遍语法”以及“语言学习机制”的理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分别重视事物的不同方面,当语言学研究者把二者的认识论结合起来,便可以更加的走向深入。经验主义与理性主语的对立并不利于语言学的发展,而它们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融合却是语言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未来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勇.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关于西方语言学研究中的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3(3).
[2]梁茂成.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与语料库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0(7).
[3]覃修桂.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其唯理主义认识论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4]徐小波.语言学史中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
[5]王红梅.理性主义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06(6).
[6]伍先禄.培根的语言观及其影响[J].外语学刊,2009(4).
[7]赵蓉晖.语言学与哲学:历史发展与学派溯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作者简介:于佳凝(1988–),女,山东淄博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郭 娟(1984–),女,山东菏泽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