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平衡,考什么?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更是高考的热点,但考查难度在降低,综合性增强。
新高考对化学平衡的考查有四大新趋向:
(1)化学平衡原理。
①通常根据气体密度、某组分转化率、某组分浓度、混合气体颜色、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判断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②有关浓度、转化率、物质的量、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单计算。
③改变条件,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④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与计算。
(2)用化学平衡原理和反应速率解决实际化工问题,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角度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如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
(3)绘制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如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图。注意由一次平衡向多次平衡拓展。
(4)新课标卷将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热化学等融合起来考查。平衡常数的运用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5)基本的解题计算方法,如一边倒法、三态法、构造法等。
一、一边倒法
一边倒法又称为进退法,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即在坚持可逆反应各物质“不为0”原则的基础上,假设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或生成物完全变成反应物,全部倒向一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产物浓度范围的判断,不能得出具体值。
使用步骤:
第一步:将全部反应物(或其中一种反应物)完全转化成产物,得出产物浓度的最大值、反应物浓度的最小值。
第二步:将全部产物(或其中一种产物)完全转化成反应物,得到反应物浓度的最大值、产物浓度的最小值。
第三步:确定反应物和产物的范围。可逆反应中,任何一种物质的浓度应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注意:①如果两种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成生成物(或生成物不能全部转化成反应物),应选择量较少的物质转化。
②当一种产物完全转化为反应物时,反应物的量最大;当一种反应物全部转化成产物时,剩余反应物的量最小。根据平均值原理,反应物的浓度应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例1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Y(g) 2 Z(g)。已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为0.3 mol/L B. Y为0.35 mol/L
C. X为0.2 mol/L D. Z为0.4 mol/L
解析:
X + Y 2Z
始态(mol/L): 0.1 0.3 0.2
完全倒向右边(mol/L): 0 0.2 0.4
完全倒向左边(mol/L): 0.2 0.4 0
根据平均值原理,实际反应的任意时刻:0< c(X)<0.2 mol/L, 0.2 mol/L<c (Y)<0.4 mol/L,0<c (Z)<0.4 mol/L。
Z不可能为0 mol/L,所以X不可能为0.2 mol/L,C错误;X也不可能为0 mol/L,所以Z不可能为0.4 mol/L,D错误; Y<0.4 mol/L, Z<0.4 mol/L,所以A、B正确。
答案:A、B
二、三态法
对于可逆反应,从起始状态到化学平衡状态要经过起始、变化、平衡这三种状态,根据这三种状态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物质的量或浓度),写出关系式,即可迅速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这种方法称为三态法。
“三态法”适用于所有可逆反应的相关计算,其使用步骤是:
(1) 先写可逆反应方程式,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如起始投料物质的量、浓度等。
(2) 列出起始量、变化量(或转化量)、某时间的量(或平衡量)。
(3) 最后根据题目条件,将平衡量或转化量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某成分浓度、某成分的转化率等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
解答这类计算题的一般模式如下:
已知反应mA(g)+nB(g) pC(g)+qD(g),令A、B起始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变了mx mol。
列式:
m A(g) + n B(g) p C(g) + q D(g)
起始量(mol): a b 0 0
变化量(mol):mx nx px qx
平衡量(mol):a-mx b-nx px qx
关系式:
对于反应物:n(平)= n(始)- n(变);
对于生成物:n(平)= n(始)+ n(变)。
注意:可运用PV=nRT,确定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例2 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 Q(g);△H >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 =1 mol·L-1, 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1, 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 c(M)=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
解析:(1)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三处用到了三态法。
M(g) + N(g) P(g) + Q(g)
起始浓度(mol·L-1): 1 2.4 0 0
浓度变化(mol·L-1): 0.6 0.6 0.6 0.6
平衡浓度(mol·L-1): 0.4 1.8 0.6 0.6
(N)= ×100%=25%。
(2)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所以M的转化率增大。
(3)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根据(1)可以求出平衡常数。
M(g) + N(g) P(g) + Q(g)
起始浓度(mol·L-1): 4 a 0 0
浓度变化(mol·L-1): 2 2 2 2
平衡浓度(mol·L-1): 2 a-2 2 2
, 。
(4)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仍为0.5。
M(g) + N(g) P(g) + Q(g)
起始浓度(mol·L-1): b b 0 0
浓度变化(mol·L-1):
平衡浓度(mol·L-1):
解得, α=41%。
答案:(1)25% (2)增大 (3)6 (4)41%
三、构造法
构造法就是利用“等价”“替代”“假想”“隔离”等思维方式,将难直接解答的问题构造为另一类“等价”的较易解决的问题。对于有些等效平衡的题目,先构造一个定温定压条件下的等效模型,再将它们合二为一,根据压强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问题。
构造法适用于可逆反应中改变一个条件时,比较改变条件前后某物质浓度的变化、转化率等。
构造假想模型的方法是:
第一步:列出可逆反应体系涉及的条件(温度、压强、浓度等),判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发生变化。
第二步:将变化后的体系设计成与起始体系中物质浓度完全相同的假想体系。
第三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由“假想模型”转化为“终态反应模型”的条件,并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以及对物理量(浓度、转化率等)的影响。
注意:设计的假想模型与原始模型必须具有可比性,即只有可逆反应相同,起始投入物质的浓度(不是物质的量)完全相等的体系才能称为等效体系。
例3 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n molPCl5,在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 PCl3(g)+ Cl2(g)。
反应达到平衡时,PCl3(g)所占的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下,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n 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3(g)的体积分数为N %,则M和N 的关系是( )
A. M>N B. N>M C.M=N D.无法比较
解析:构造等效模型分析可速解。
答案:A
四、三句话巧记巧解等效平衡
什么是等效平衡?
(1)定温定容条件下,各物质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或用一边倒法换算后相同),则等效。
(2)定温定容条件下,系数相等时,物质的量成比例则等效。如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aA(g)+bB(g) (a+b)C(g)的反应,左边系数之和等于右边系数之和,则只要物质的量成比例(含相同)则等效。又如:
H2(g)+I2(g) 2HI(g)
起始投料1(mol): 1 1 0
起始投料2(mol): 4 4 0
起始投料3(mol): 0.5 0.5 0
将投料2容器扩大至投料1容器的四倍,将投料3容器压缩至投料1容器的一半,三种情况的起始投料浓度相等,但是,在体积变化过程中,平衡不移动,三情况达到等效平衡。
(3)定温定压条件下,物质的量成比例则等效。或者说某组成的浓度恒定则等效。 如:
N2(g)+ 3H2(g) 2NH3(g)
起始1(mol): 1 3 0
起始2(mol): 2 6 0
起始3(mol): 0.5 1.5 0
三种情况下,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与起始投入氮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氮气的转化率相等;也可以说三种投料中同一种物质的浓度相等,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等效平衡用于比较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的不同投料形式下,达到新平衡时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运用等效平衡的步骤:
第一步:看。看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气体分子数大小(注意:固态物质不影响平衡移动),区分等气体分子数反应和不等气体分子数反应。
第二步:挖。挖掘题目设置的条件,找出是“等温等压”还是“等温等容”。
第三步:想。想等效平衡的判断依据。
第四步:定。根据“依据”,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列式计算或判断。
注意: “等效”指某成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相等,而不是浓度、物质的量相等。
例4 某温度下,有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解析:根据题意和“定温定压条件下,物质的量成比例则等效”构建和已知条件为等效平衡的四组平衡状态如下表:
A与I相同,B与Ⅱ相同,均和已知条件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C项为在Ⅲ条件下B的物质的量再增加0.5 mol,平衡右移,C项正确;D项为在Ⅳ条件下B再减少0.5 mol,平衡左移,不合题意。
答案:C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更是高考的热点,但考查难度在降低,综合性增强。
新高考对化学平衡的考查有四大新趋向:
(1)化学平衡原理。
①通常根据气体密度、某组分转化率、某组分浓度、混合气体颜色、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判断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②有关浓度、转化率、物质的量、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单计算。
③改变条件,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④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与计算。
(2)用化学平衡原理和反应速率解决实际化工问题,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角度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如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
(3)绘制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如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图。注意由一次平衡向多次平衡拓展。
(4)新课标卷将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热化学等融合起来考查。平衡常数的运用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5)基本的解题计算方法,如一边倒法、三态法、构造法等。
一、一边倒法
一边倒法又称为进退法,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即在坚持可逆反应各物质“不为0”原则的基础上,假设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或生成物完全变成反应物,全部倒向一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产物浓度范围的判断,不能得出具体值。
使用步骤:
第一步:将全部反应物(或其中一种反应物)完全转化成产物,得出产物浓度的最大值、反应物浓度的最小值。
第二步:将全部产物(或其中一种产物)完全转化成反应物,得到反应物浓度的最大值、产物浓度的最小值。
第三步:确定反应物和产物的范围。可逆反应中,任何一种物质的浓度应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注意:①如果两种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成生成物(或生成物不能全部转化成反应物),应选择量较少的物质转化。
②当一种产物完全转化为反应物时,反应物的量最大;当一种反应物全部转化成产物时,剩余反应物的量最小。根据平均值原理,反应物的浓度应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例1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Y(g) 2 Z(g)。已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为0.3 mol/L B. Y为0.35 mol/L
C. X为0.2 mol/L D. Z为0.4 mol/L
解析:
X + Y 2Z
始态(mol/L): 0.1 0.3 0.2
完全倒向右边(mol/L): 0 0.2 0.4
完全倒向左边(mol/L): 0.2 0.4 0
根据平均值原理,实际反应的任意时刻:0< c(X)<0.2 mol/L, 0.2 mol/L<c (Y)<0.4 mol/L,0<c (Z)<0.4 mol/L。
Z不可能为0 mol/L,所以X不可能为0.2 mol/L,C错误;X也不可能为0 mol/L,所以Z不可能为0.4 mol/L,D错误; Y<0.4 mol/L, Z<0.4 mol/L,所以A、B正确。
答案:A、B
二、三态法
对于可逆反应,从起始状态到化学平衡状态要经过起始、变化、平衡这三种状态,根据这三种状态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物质的量或浓度),写出关系式,即可迅速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这种方法称为三态法。
“三态法”适用于所有可逆反应的相关计算,其使用步骤是:
(1) 先写可逆反应方程式,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如起始投料物质的量、浓度等。
(2) 列出起始量、变化量(或转化量)、某时间的量(或平衡量)。
(3) 最后根据题目条件,将平衡量或转化量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某成分浓度、某成分的转化率等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
解答这类计算题的一般模式如下:
已知反应mA(g)+nB(g) pC(g)+qD(g),令A、B起始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变了mx mol。
列式:
m A(g) + n B(g) p C(g) + q D(g)
起始量(mol): a b 0 0
变化量(mol):mx nx px qx
平衡量(mol):a-mx b-nx px qx
关系式:
对于反应物:n(平)= n(始)- n(变);
对于生成物:n(平)= n(始)+ n(变)。
注意:可运用PV=nRT,确定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例2 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 Q(g);△H >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 =1 mol·L-1, 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1, 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 c(M)=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
解析:(1)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三处用到了三态法。
M(g) + N(g) P(g) + Q(g)
起始浓度(mol·L-1): 1 2.4 0 0
浓度变化(mol·L-1): 0.6 0.6 0.6 0.6
平衡浓度(mol·L-1): 0.4 1.8 0.6 0.6
(N)= ×100%=25%。
(2)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所以M的转化率增大。
(3)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根据(1)可以求出平衡常数。
M(g) + N(g) P(g) + Q(g)
起始浓度(mol·L-1): 4 a 0 0
浓度变化(mol·L-1): 2 2 2 2
平衡浓度(mol·L-1): 2 a-2 2 2
, 。
(4)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仍为0.5。
M(g) + N(g) P(g) + Q(g)
起始浓度(mol·L-1): b b 0 0
浓度变化(mol·L-1):
平衡浓度(mol·L-1):
解得, α=41%。
答案:(1)25% (2)增大 (3)6 (4)41%
三、构造法
构造法就是利用“等价”“替代”“假想”“隔离”等思维方式,将难直接解答的问题构造为另一类“等价”的较易解决的问题。对于有些等效平衡的题目,先构造一个定温定压条件下的等效模型,再将它们合二为一,根据压强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问题。
构造法适用于可逆反应中改变一个条件时,比较改变条件前后某物质浓度的变化、转化率等。
构造假想模型的方法是:
第一步:列出可逆反应体系涉及的条件(温度、压强、浓度等),判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发生变化。
第二步:将变化后的体系设计成与起始体系中物质浓度完全相同的假想体系。
第三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由“假想模型”转化为“终态反应模型”的条件,并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以及对物理量(浓度、转化率等)的影响。
注意:设计的假想模型与原始模型必须具有可比性,即只有可逆反应相同,起始投入物质的浓度(不是物质的量)完全相等的体系才能称为等效体系。
例3 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n molPCl5,在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 PCl3(g)+ Cl2(g)。
反应达到平衡时,PCl3(g)所占的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下,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n 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3(g)的体积分数为N %,则M和N 的关系是( )
A. M>N B. N>M C.M=N D.无法比较
解析:构造等效模型分析可速解。
答案:A
四、三句话巧记巧解等效平衡
什么是等效平衡?
(1)定温定容条件下,各物质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或用一边倒法换算后相同),则等效。
(2)定温定容条件下,系数相等时,物质的量成比例则等效。如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aA(g)+bB(g) (a+b)C(g)的反应,左边系数之和等于右边系数之和,则只要物质的量成比例(含相同)则等效。又如:
H2(g)+I2(g) 2HI(g)
起始投料1(mol): 1 1 0
起始投料2(mol): 4 4 0
起始投料3(mol): 0.5 0.5 0
将投料2容器扩大至投料1容器的四倍,将投料3容器压缩至投料1容器的一半,三种情况的起始投料浓度相等,但是,在体积变化过程中,平衡不移动,三情况达到等效平衡。
(3)定温定压条件下,物质的量成比例则等效。或者说某组成的浓度恒定则等效。 如:
N2(g)+ 3H2(g) 2NH3(g)
起始1(mol): 1 3 0
起始2(mol): 2 6 0
起始3(mol): 0.5 1.5 0
三种情况下,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与起始投入氮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氮气的转化率相等;也可以说三种投料中同一种物质的浓度相等,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等效平衡用于比较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的不同投料形式下,达到新平衡时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运用等效平衡的步骤:
第一步:看。看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气体分子数大小(注意:固态物质不影响平衡移动),区分等气体分子数反应和不等气体分子数反应。
第二步:挖。挖掘题目设置的条件,找出是“等温等压”还是“等温等容”。
第三步:想。想等效平衡的判断依据。
第四步:定。根据“依据”,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列式计算或判断。
注意: “等效”指某成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相等,而不是浓度、物质的量相等。
例4 某温度下,有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解析:根据题意和“定温定压条件下,物质的量成比例则等效”构建和已知条件为等效平衡的四组平衡状态如下表:
A与I相同,B与Ⅱ相同,均和已知条件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C项为在Ⅲ条件下B的物质的量再增加0.5 mol,平衡右移,C项正确;D项为在Ⅳ条件下B再减少0.5 mol,平衡左移,不合题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