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第一科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分析
1.革新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台湾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法人化、少子化、校际整并等多重挑战。为适应企业需求与高等教育环境变化,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竞争优势,第一科大在2010年提出开创台湾第一所“创业型大学”目标。学校透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育成”二大主轴,在既有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整合环境、信息、资源等创新创业元素,培育学生的创新特质及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科大提出的“创业型大学”并非要求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更广义地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组织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掌握市场契机,进而创造商品新价值,使学生具备“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同时兼具就业与创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2.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规划和师资配置。为使校内教育契合产业需要,财务管理系在规划课程时,专门成立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向产业界咨询,获取他们对专业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并邀请产业界主管参与课程制定的讨论,最终形成通识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并围绕三大模块精心设置每门课程。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领域多元化,实施因材施教,财务管理系围绕本专业“双主轴”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公司理财与投资管理两个就业方向共同课程作为必修课外,还根据专业内容和特点,分别开设大量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修完专业必修科目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志向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场所需的选修科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顺应大数据时代金融业数字化趋势的要求,财务管理系在财金专业课程外,还将《程式设计》与《资料库分析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可以开发出网络口碑系统,分析网络大数据。这为后续训练学生利用财金资讯数据进行实务操作和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契合时代需要的“智慧金融人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具有互联网和金融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奇缺。财务管理系以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坐标,结合产业最新发展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量身定制式的改革。财务管理系适应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兼具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技能的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财金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使学生成为具有大数据分析、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网络销售、量化投资程式交易等综合能力的智慧金融人才。
4.兼容并包的财金实作能力培育过程。财务管理系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财金实作能力培育四部曲”作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已经成为本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成熟的培养模式。“四部曲”内容丰富、全面,其中最能体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特色的是“财金资讯实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作能力,财务管理系兼容并包,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建立了台湾第一个实习金控中心、金控教育云,以及财金大数据中心等。①实习金控中心。中心包含两岸财金资讯教室、实习银行、实习券商等三间专业教室,为培育学生实务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做全面性的规划。② 金控教育云。金控教育云拥有股市虚拟交易所系统、模拟银行系统、基金模拟交易系统、个人理财系统等共计40套财金软件,实现了“财金软件云端化”、“实习教材云端化”及“授课过程云端化”。金控教育云的运用,对于传统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扩充财金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课程执教能力、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素养等大有裨益。③财金大数据中心。财金大数据中心由金融资讯实验室、财务资讯实验室、保险资讯实验室、会计资讯实验室四个实验室组成。中心采用“学校搭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心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三方互动与融合,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
5.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充分落实理论与实务并进、完善产学接轨的规划,财务管理系定期举办实务座谈会,邀请业界专家到系所发表实务专题演讲,以增进学生对实务界的认识和了解。安排教师与学生组团到企业界和金融机构参观学习,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实务实习机会。
通过提供多元实习机会,增加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经历。实习机构主要以银行业、证券与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为主,以及部分评估公司、投资公司。通过零距离在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6.注重对教学、实习的过程控制,确保实际效果。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实习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务经验融合、培养学生职场应有态度与能力、体验职场生态、验证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实习效果,财务管理系帮助学生为自己准确定位,制定实习方案,规范实习内容,细化实习考核要求。每位老师辅导的学生数量严格控制在5-7名以内,确保对每一位学生的辅导效果。实习期间辅导教师进行实地访视或举办座谈会,对实习机构及实习生进行双向沟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辅导老师应形成书面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案。实习生学期总成绩,由实习机构评分、实习辅导教师评分以及实习生心得报告等三方共同构成,各项目评分比重分别为4:3:3。实习辅导教师根据其访视结果,给予实习成绩;同时,实习机构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填写校外实习成绩考核表。
二、第一科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教育而言,其与社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应用型大学,学校培育人才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契合,但也要明确一点,即大学教育并不是为了迎合企业的用人所需。大学教育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人生选择,少了现实和功利。对于学生,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其必要的专业知识,提升未来职场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培育;对于社会,大学教育则是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输送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鲜血液。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树立、完善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专业培养目标,三者缺一不可。
1.革新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台湾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法人化、少子化、校际整并等多重挑战。为适应企业需求与高等教育环境变化,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竞争优势,第一科大在2010年提出开创台湾第一所“创业型大学”目标。学校透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育成”二大主轴,在既有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整合环境、信息、资源等创新创业元素,培育学生的创新特质及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科大提出的“创业型大学”并非要求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更广义地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组织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掌握市场契机,进而创造商品新价值,使学生具备“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同时兼具就业与创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2.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规划和师资配置。为使校内教育契合产业需要,财务管理系在规划课程时,专门成立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向产业界咨询,获取他们对专业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并邀请产业界主管参与课程制定的讨论,最终形成通识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并围绕三大模块精心设置每门课程。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领域多元化,实施因材施教,财务管理系围绕本专业“双主轴”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公司理财与投资管理两个就业方向共同课程作为必修课外,还根据专业内容和特点,分别开设大量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修完专业必修科目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志向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场所需的选修科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顺应大数据时代金融业数字化趋势的要求,财务管理系在财金专业课程外,还将《程式设计》与《资料库分析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可以开发出网络口碑系统,分析网络大数据。这为后续训练学生利用财金资讯数据进行实务操作和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契合时代需要的“智慧金融人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具有互联网和金融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奇缺。财务管理系以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坐标,结合产业最新发展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量身定制式的改革。财务管理系适应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兼具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技能的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财金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使学生成为具有大数据分析、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网络销售、量化投资程式交易等综合能力的智慧金融人才。
4.兼容并包的财金实作能力培育过程。财务管理系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财金实作能力培育四部曲”作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已经成为本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成熟的培养模式。“四部曲”内容丰富、全面,其中最能体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特色的是“财金资讯实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作能力,财务管理系兼容并包,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建立了台湾第一个实习金控中心、金控教育云,以及财金大数据中心等。①实习金控中心。中心包含两岸财金资讯教室、实习银行、实习券商等三间专业教室,为培育学生实务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做全面性的规划。② 金控教育云。金控教育云拥有股市虚拟交易所系统、模拟银行系统、基金模拟交易系统、个人理财系统等共计40套财金软件,实现了“财金软件云端化”、“实习教材云端化”及“授课过程云端化”。金控教育云的运用,对于传统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扩充财金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课程执教能力、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素养等大有裨益。③财金大数据中心。财金大数据中心由金融资讯实验室、财务资讯实验室、保险资讯实验室、会计资讯实验室四个实验室组成。中心采用“学校搭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心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三方互动与融合,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
5.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充分落实理论与实务并进、完善产学接轨的规划,财务管理系定期举办实务座谈会,邀请业界专家到系所发表实务专题演讲,以增进学生对实务界的认识和了解。安排教师与学生组团到企业界和金融机构参观学习,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实务实习机会。
通过提供多元实习机会,增加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经历。实习机构主要以银行业、证券与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为主,以及部分评估公司、投资公司。通过零距离在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6.注重对教学、实习的过程控制,确保实际效果。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实习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务经验融合、培养学生职场应有态度与能力、体验职场生态、验证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实习效果,财务管理系帮助学生为自己准确定位,制定实习方案,规范实习内容,细化实习考核要求。每位老师辅导的学生数量严格控制在5-7名以内,确保对每一位学生的辅导效果。实习期间辅导教师进行实地访视或举办座谈会,对实习机构及实习生进行双向沟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辅导老师应形成书面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案。实习生学期总成绩,由实习机构评分、实习辅导教师评分以及实习生心得报告等三方共同构成,各项目评分比重分别为4:3:3。实习辅导教师根据其访视结果,给予实习成绩;同时,实习机构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填写校外实习成绩考核表。
二、第一科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教育而言,其与社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应用型大学,学校培育人才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契合,但也要明确一点,即大学教育并不是为了迎合企业的用人所需。大学教育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人生选择,少了现实和功利。对于学生,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其必要的专业知识,提升未来职场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培育;对于社会,大学教育则是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输送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鲜血液。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树立、完善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专业培养目标,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