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播音专业招生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一直在增长,而传统媒体的就业岗位数量却是有限的,且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除却招生周期和就业周期存在的较大矛盾之外,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不适应也是一大矛盾。作为播音主持教育工作者,解决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不协调是我们工作的重心,传统的播音主持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传声筒”式主持人已经不符合现有的岗位需求。所以定位准确的培养模式才能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除要求字正腔圆的播音腔之外我们应该有更为多元化的课程,而且要紧跟就业潮流,随着就业潮流的变化而更新我们的课程。不能把就业目标只放在传统媒体上,应该对潜在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细化,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1. 就业中存在的矛盾
1.1 招生周期和就业周期的矛盾
近几年,播音主持专业本科院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播音主持艺考已经从小众考试变成大面积大规模的普遍性考试。越来越多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将孩子送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习。这就导致了每年都有一大批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汇入到就业大潮中。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采取的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进入广播台,电视台以及纸媒这些传统媒体的主持人或者记者。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传统媒体里的岗位流动性很小,且大多数处于饱和状态,要做一个有编制的主持人或者记者难度非常大。传媒媒体能够提供给广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显然不能满足这一庞大人群的就业需求。所以招生周期和就业周期之间的矛盾不容忽视。
1.2 技能教育和就业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
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还是停留在只教理论知识和播音发声的阶段,在实操课程上并没有太多的设置。有的院校虽然有设置但所讲授的内容还是和用人单位的无法对接。比如剪辑课程,学校里用的软件可能是比较廉价的基础款,但各个电视台,广播台以及传媒公司所用的都是功能较为全面的软件。播音主持的学习不指是传统的发声和播音,各个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远远高于这些。目前大的就业环境下更需要的是可以熟练进行采编播一体化的主持人,单一的见字出声已经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2. 课程设置要依据就业大环境
课程设置要根据就业大环境,这是为了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在业务能力上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将专业基础课和实践实操课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扎实基础的能够有一技傍身。
2.1 专业课程的反思
不在少数的高校中的播音主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重点对学生的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进行系统的教学,在教学当中仅着重于教授学生的归音吐字、字正腔圓、字音停联、情感表达等狭义备稿方法的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口语表达、自我思考、思维判断、文化素养等广义备稿;例如《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来说,以往的播音员主持人只需要播报就可以,那么现在的主播不仅要有够硬的播报能力,还要有清楚、流畅、观点精彩新颖的即兴口语表达。全媒体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声筒式主持人已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应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与感染力,除此之外还需有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我们的传统教学较难达到行业的需求目标。
目前,大多数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是艺考生,学生自身在文化课方面就比较薄弱,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果还是单方面的灌输型教授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整体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在如今,播音主持专业异常火爆的今天,绝大多数考生仅是为了走“捷径”上大学而步入播主专业。各大院校都纷纷扩招,总体学生人数激增,从而暴露出师资短缺,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播音主持毕业生就业难等等问题。由于学生人数和师资力量悬殊,很多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由原来的小班精品教学改为大班课,课程的特殊性被忽略。在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形势下,学校招生扩招,分数减低生源质量下降。这样的环境下本身对于播音主持教育工作者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大多数开设本专业课程的院校,一班级至少有30多人,甚至有些多至60多人,像主持人思维训练、广播电视节目实践练习、播音创作基础、语音发声字音纠正类型的小课,教师很难做到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可能会因此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只能从课程设置以及讲授方式上做出创新性的改变,适应目前的教学环境,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
2.2 多开设有效的实践课程
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实践实操能力总体不强。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有更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就业大环境。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和其他专业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相比于理论知识偏多的其他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应更偏向于应用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应该更紧密。传统教学仅注重于理论学习,忽略实践平台能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掌握播音发声、语言表达课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知识的基础上,讲解和探讨声音形态塑造的方式,多开设专业有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主持时所适用的声音型态,以及各类节目主持以及语言表达的规律和应用技巧,并在课程中摆脱课本化教学模式,更多的融入各类实践课程,如电视节目拍摄以及节目配音,各类舞台作品呈现,将课程项目化,每项都要出成果。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进行播音主持工作打好基础。它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系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声音形象塑造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整体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2.3 方向性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培养)
播音员主持人类型、风格本就多样化,每位主持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在我们的培养模式中,同一批学生所上的课程完全相同,没有多余的课程对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系统的学习,大多数课程的学习结果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入的学习,导致学生们步入社会时无法适应就业环境。尤其是在各大院校大范围扩招的形势下,学生人数达到两百左右,更应该在专业基础课学习完毕后,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征求学生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方向性培养,精准定位式培养。每个学习方向都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比如新闻方向就注重于新闻播音、新闻评论、现场报道等等,少儿口语传播方向则应开设儿童心理学等与此相关的课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的方向也会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优秀的学习成果。 2.4 课程设置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
多数院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定在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但传统媒体中岗位数量有限,招生周期和就业周期以及就业岗位数量存在较大的矛盾。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要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就业问题,应设置契合当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设置多样化的,创新性的课程。针对行业需求设置不同的应用型课程,扩宽学生的就业面。
3. 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就业平台
3.1 人才、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双赢的合作模式,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学习平台,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专项培养人才,既能解决学生实践学习的渠道,又能为企业精准输送专业的人才。在播音主持专业中,和学校合作的企业可以是广播电视台,传媒公司,教学培训机构,婚庆公司,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可以在校企合作平台实操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更能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对行业的了解度更高。但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数据的阶段,并没有达成有效的有实质性的协议,这也需要各大院校进一步的落实具体的合作方式,让互助互赢的合作模式落到实处。
3.2 提供真实有效实践平台
播音主持专业最不可忽视的是动手实操,因此在知识理论的大环境下更要实践的操作,而在平常的小课之中很难达到丰富多样全面实战锻炼,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对很多高校来说这是让学生创新实践的好机遇,也是教学期间的巨大挑战。如抖音、快手、淘宝app等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就有许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
专业课中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要设置科学,实践部分不能只存在于书面而不落到实处。应将每门课程的实践课程项目化,每门课程的实践内容以及实践课时应项目化,并要求有项目成果。例如,在《电视播音主持中》根据总课时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践课时,假设有24个实践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实践项目,例如新聞节目、娱乐节目、脱口秀节目。每个项目都要求学生上交成果性的作品,保证实践课程的真实性。
学校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如演播室,录音棚以及音视频剪辑设备,播音主持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学生社会资源少,能获得的实践平台较少。在前期的学习中需要学校提供完善的实践场地和设备。学校在招生初期就要考虑实践场地容纳人数是否和招生人数相匹配,在建设实践场地和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可利用率,不少院校的实践场所都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为学生搭建真实有效的实践场所,能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的应用型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琳.网络直播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传媒论坛,2019,2(15):81+83.
[2]孙燕,马玉坤.融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研究[J].传媒,2019(22):79-82.
[3]娄原菁.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孔凡康.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出路[J].科技传播,2019,11(17):151-152.
作者简介:强佳妮(1994-),女,汉,陕西西安,职务/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阮益君(1999.08.15),女,汉,广东韶关,学历:在读本科。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1. 就业中存在的矛盾
1.1 招生周期和就业周期的矛盾
近几年,播音主持专业本科院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播音主持艺考已经从小众考试变成大面积大规模的普遍性考试。越来越多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将孩子送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习。这就导致了每年都有一大批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汇入到就业大潮中。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采取的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进入广播台,电视台以及纸媒这些传统媒体的主持人或者记者。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传统媒体里的岗位流动性很小,且大多数处于饱和状态,要做一个有编制的主持人或者记者难度非常大。传媒媒体能够提供给广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显然不能满足这一庞大人群的就业需求。所以招生周期和就业周期之间的矛盾不容忽视。
1.2 技能教育和就业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
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还是停留在只教理论知识和播音发声的阶段,在实操课程上并没有太多的设置。有的院校虽然有设置但所讲授的内容还是和用人单位的无法对接。比如剪辑课程,学校里用的软件可能是比较廉价的基础款,但各个电视台,广播台以及传媒公司所用的都是功能较为全面的软件。播音主持的学习不指是传统的发声和播音,各个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远远高于这些。目前大的就业环境下更需要的是可以熟练进行采编播一体化的主持人,单一的见字出声已经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2. 课程设置要依据就业大环境
课程设置要根据就业大环境,这是为了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在业务能力上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将专业基础课和实践实操课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扎实基础的能够有一技傍身。
2.1 专业课程的反思
不在少数的高校中的播音主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重点对学生的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进行系统的教学,在教学当中仅着重于教授学生的归音吐字、字正腔圓、字音停联、情感表达等狭义备稿方法的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口语表达、自我思考、思维判断、文化素养等广义备稿;例如《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来说,以往的播音员主持人只需要播报就可以,那么现在的主播不仅要有够硬的播报能力,还要有清楚、流畅、观点精彩新颖的即兴口语表达。全媒体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声筒式主持人已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应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与感染力,除此之外还需有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我们的传统教学较难达到行业的需求目标。
目前,大多数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是艺考生,学生自身在文化课方面就比较薄弱,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果还是单方面的灌输型教授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整体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在如今,播音主持专业异常火爆的今天,绝大多数考生仅是为了走“捷径”上大学而步入播主专业。各大院校都纷纷扩招,总体学生人数激增,从而暴露出师资短缺,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播音主持毕业生就业难等等问题。由于学生人数和师资力量悬殊,很多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由原来的小班精品教学改为大班课,课程的特殊性被忽略。在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形势下,学校招生扩招,分数减低生源质量下降。这样的环境下本身对于播音主持教育工作者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大多数开设本专业课程的院校,一班级至少有30多人,甚至有些多至60多人,像主持人思维训练、广播电视节目实践练习、播音创作基础、语音发声字音纠正类型的小课,教师很难做到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可能会因此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只能从课程设置以及讲授方式上做出创新性的改变,适应目前的教学环境,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
2.2 多开设有效的实践课程
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实践实操能力总体不强。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有更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就业大环境。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和其他专业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相比于理论知识偏多的其他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应更偏向于应用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应该更紧密。传统教学仅注重于理论学习,忽略实践平台能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掌握播音发声、语言表达课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知识的基础上,讲解和探讨声音形态塑造的方式,多开设专业有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主持时所适用的声音型态,以及各类节目主持以及语言表达的规律和应用技巧,并在课程中摆脱课本化教学模式,更多的融入各类实践课程,如电视节目拍摄以及节目配音,各类舞台作品呈现,将课程项目化,每项都要出成果。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进行播音主持工作打好基础。它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系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声音形象塑造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整体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2.3 方向性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培养)
播音员主持人类型、风格本就多样化,每位主持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在我们的培养模式中,同一批学生所上的课程完全相同,没有多余的课程对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系统的学习,大多数课程的学习结果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入的学习,导致学生们步入社会时无法适应就业环境。尤其是在各大院校大范围扩招的形势下,学生人数达到两百左右,更应该在专业基础课学习完毕后,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征求学生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方向性培养,精准定位式培养。每个学习方向都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比如新闻方向就注重于新闻播音、新闻评论、现场报道等等,少儿口语传播方向则应开设儿童心理学等与此相关的课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的方向也会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优秀的学习成果。 2.4 课程设置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
多数院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定在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但传统媒体中岗位数量有限,招生周期和就业周期以及就业岗位数量存在较大的矛盾。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要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就业问题,应设置契合当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设置多样化的,创新性的课程。针对行业需求设置不同的应用型课程,扩宽学生的就业面。
3. 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就业平台
3.1 人才、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双赢的合作模式,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学习平台,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专项培养人才,既能解决学生实践学习的渠道,又能为企业精准输送专业的人才。在播音主持专业中,和学校合作的企业可以是广播电视台,传媒公司,教学培训机构,婚庆公司,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可以在校企合作平台实操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更能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对行业的了解度更高。但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数据的阶段,并没有达成有效的有实质性的协议,这也需要各大院校进一步的落实具体的合作方式,让互助互赢的合作模式落到实处。
3.2 提供真实有效实践平台
播音主持专业最不可忽视的是动手实操,因此在知识理论的大环境下更要实践的操作,而在平常的小课之中很难达到丰富多样全面实战锻炼,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对很多高校来说这是让学生创新实践的好机遇,也是教学期间的巨大挑战。如抖音、快手、淘宝app等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就有许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
专业课中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要设置科学,实践部分不能只存在于书面而不落到实处。应将每门课程的实践课程项目化,每门课程的实践内容以及实践课时应项目化,并要求有项目成果。例如,在《电视播音主持中》根据总课时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践课时,假设有24个实践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实践项目,例如新聞节目、娱乐节目、脱口秀节目。每个项目都要求学生上交成果性的作品,保证实践课程的真实性。
学校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如演播室,录音棚以及音视频剪辑设备,播音主持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学生社会资源少,能获得的实践平台较少。在前期的学习中需要学校提供完善的实践场地和设备。学校在招生初期就要考虑实践场地容纳人数是否和招生人数相匹配,在建设实践场地和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可利用率,不少院校的实践场所都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为学生搭建真实有效的实践场所,能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的应用型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琳.网络直播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传媒论坛,2019,2(15):81+83.
[2]孙燕,马玉坤.融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研究[J].传媒,2019(22):79-82.
[3]娄原菁.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孔凡康.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出路[J].科技传播,2019,11(17):151-152.
作者简介:强佳妮(1994-),女,汉,陕西西安,职务/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阮益君(1999.08.15),女,汉,广东韶关,学历:在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