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伊始,我校开始在师生中间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初期只是通过一些简单零星的环境保护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一些基本的环保技能。随后,校领导经慎重考虑,果断提出“创建环境教育特色,打造环境精品校园”,真正开始将“环境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学校平时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环境教育进行展开。“十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将环境教育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科学规范研究,把《小学环境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列为市“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严谨有序地开展系列环境教育工作。
一、积极探究学科课程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模式
1、挖掘教材,寻找环境教育结合点
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各学科领域,内容极其广泛、生动。在小学科学和社会学科中包涵大量的有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知识;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机会;品德课则包涵了与环境有关的行为习惯、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要求。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精心地去探寻去挖掘这些极有价值的环境教育渗透点,并加以整理归类。我们分析确立了各篇课文的环境教育渗透结合点、环境教育目标和采用的方法。
2、立足课堂,探索学科渗透教学模式
由于各学科所蕴涵的环境教育内容各不相同,导致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目标侧重不同,教学模式也不一样。我们探索总结出以下主要模式:
(1)户外教学模式(社会、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常用)。针对一些自然现象、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教学,我们必须开展户外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去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培养环境意识。如教学《水域的污染和保护》、《风向和风力》等课文,我们可以采用户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模拟游戏模式(语文、思品等学科教学中常用)。在教学保护青蛙、鸟类等环境保护问题时,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展情境表演、模拟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增长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3)项目研究模式(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常用)。在进行某些专题性环境问题(如垃圾、水污染等)的教学时,我们应采用项目研究模式。让学生合作,充分系统地开展研究活动,掌握系统的环境知识,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努力探寻活动课程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策略
1、让少先队组织挑大梁
少先队充分发挥红领巾组织的大梁作用。我校少先队制定了“校园环保行动细则”,要求全体师生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班级垃圾分类处理、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等等。少先队牵头组织少年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在参加了“热爱地球”环保征文活动中,荣获了团中央和国家国士资源部颁发的荣誉征书。
2、让文艺、科技等活动课活起来
文体、科技、劳动等活动课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活动课进行环境教育。文体课上让学生在愉悦的歌声中陶冶情操,感受环境的自然幽雅;科技课上让孩子们大显身手,设计实用的环境保护方案,创造高效的环保产品;劳动课上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清除杂草、拾捡垃圾、捕捉害虫,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环境。
3、让环境教育活动主题更宽广
短短四十分钟的活动课无法满足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某些环境教育主题必须利用课外、利用节假日来开展研究活动。我们组织队员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参加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谐,改善不协调的环境因素。我们曾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并参加了江苏省绿色学校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连续多次被评为“科普宣传周先进集体”、“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合理构建我校校本环境课程教学体系
对环境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是在分析了环境教育现状和环境教育实效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需求为依据。
1、开设课程。在该课题研究初期,我们要求各班级每周利用一节晨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根据相关环保纪念日随机确定。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样进行环境教育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环境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利于培养环境保护技能。因此,我们于2002年9月正式将环境课纳入课时计划,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环境课。
2、精选教材。为了让学生都能学习掌握科学系统的环境知识,我们精心选择了较为适合我们使用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教育读本》作为环境课教材,用于扎实规范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3、系统教学。环境课作为一门新增学科,我们要求教师认真重视,与其它学科同等看待。各兼职环境教育教师都要按照大纲要求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相应的环境教育活动。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系统的环境知识,形成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4、科学检测。每学期结束前,我们都要进行环境教育达标检测。通过科学检测,我们发现,系统的环境教学卓有成效,学生的环境知识知晓率98%,环境保护行为达成率95%,基本环境保护技能达标率95%。
四、深入探索小学环境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关系
小学环境教育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环境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解释生命的意义,培养健全人格。环境教育可以让孩子接受生态文化的熏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建构对生命的理解,改善和健全人格。具体地又体现在:
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锻炼能力、掌握方法;陶冶情感、养成德性;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2、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特长儿童。干净、美丽、舒心的校园里,处处皆美。教师安心愉快地工作,学生轻松活泼地学习,学习态度、方法、习惯都朝着良好方向发展,学习质量怎能不提高,年度考核学校综合学习质量列同类学校前列。环境教育还为培养特长生提供了平台,许多学生在环境活动方面表现优异,脱颖而出。有南通市、通州区“绿色小卫士”,环保诗歌、小论文、书画见诸报端,学生作品获“省绿色学校书法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汇展”二、三等奖……
(作者:南通市通州区石南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一、积极探究学科课程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模式
1、挖掘教材,寻找环境教育结合点
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各学科领域,内容极其广泛、生动。在小学科学和社会学科中包涵大量的有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知识;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机会;品德课则包涵了与环境有关的行为习惯、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要求。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精心地去探寻去挖掘这些极有价值的环境教育渗透点,并加以整理归类。我们分析确立了各篇课文的环境教育渗透结合点、环境教育目标和采用的方法。
2、立足课堂,探索学科渗透教学模式
由于各学科所蕴涵的环境教育内容各不相同,导致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目标侧重不同,教学模式也不一样。我们探索总结出以下主要模式:
(1)户外教学模式(社会、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常用)。针对一些自然现象、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教学,我们必须开展户外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去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培养环境意识。如教学《水域的污染和保护》、《风向和风力》等课文,我们可以采用户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模拟游戏模式(语文、思品等学科教学中常用)。在教学保护青蛙、鸟类等环境保护问题时,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展情境表演、模拟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增长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3)项目研究模式(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常用)。在进行某些专题性环境问题(如垃圾、水污染等)的教学时,我们应采用项目研究模式。让学生合作,充分系统地开展研究活动,掌握系统的环境知识,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努力探寻活动课程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策略
1、让少先队组织挑大梁
少先队充分发挥红领巾组织的大梁作用。我校少先队制定了“校园环保行动细则”,要求全体师生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班级垃圾分类处理、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等等。少先队牵头组织少年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在参加了“热爱地球”环保征文活动中,荣获了团中央和国家国士资源部颁发的荣誉征书。
2、让文艺、科技等活动课活起来
文体、科技、劳动等活动课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活动课进行环境教育。文体课上让学生在愉悦的歌声中陶冶情操,感受环境的自然幽雅;科技课上让孩子们大显身手,设计实用的环境保护方案,创造高效的环保产品;劳动课上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清除杂草、拾捡垃圾、捕捉害虫,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环境。
3、让环境教育活动主题更宽广
短短四十分钟的活动课无法满足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某些环境教育主题必须利用课外、利用节假日来开展研究活动。我们组织队员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参加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谐,改善不协调的环境因素。我们曾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并参加了江苏省绿色学校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连续多次被评为“科普宣传周先进集体”、“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合理构建我校校本环境课程教学体系
对环境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是在分析了环境教育现状和环境教育实效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需求为依据。
1、开设课程。在该课题研究初期,我们要求各班级每周利用一节晨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根据相关环保纪念日随机确定。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样进行环境教育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环境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利于培养环境保护技能。因此,我们于2002年9月正式将环境课纳入课时计划,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环境课。
2、精选教材。为了让学生都能学习掌握科学系统的环境知识,我们精心选择了较为适合我们使用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教育读本》作为环境课教材,用于扎实规范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3、系统教学。环境课作为一门新增学科,我们要求教师认真重视,与其它学科同等看待。各兼职环境教育教师都要按照大纲要求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相应的环境教育活动。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系统的环境知识,形成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4、科学检测。每学期结束前,我们都要进行环境教育达标检测。通过科学检测,我们发现,系统的环境教学卓有成效,学生的环境知识知晓率98%,环境保护行为达成率95%,基本环境保护技能达标率95%。
四、深入探索小学环境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关系
小学环境教育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环境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解释生命的意义,培养健全人格。环境教育可以让孩子接受生态文化的熏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建构对生命的理解,改善和健全人格。具体地又体现在:
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锻炼能力、掌握方法;陶冶情感、养成德性;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2、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特长儿童。干净、美丽、舒心的校园里,处处皆美。教师安心愉快地工作,学生轻松活泼地学习,学习态度、方法、习惯都朝着良好方向发展,学习质量怎能不提高,年度考核学校综合学习质量列同类学校前列。环境教育还为培养特长生提供了平台,许多学生在环境活动方面表现优异,脱颖而出。有南通市、通州区“绿色小卫士”,环保诗歌、小论文、书画见诸报端,学生作品获“省绿色学校书法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汇展”二、三等奖……
(作者:南通市通州区石南小学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