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核心素养提出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这就说明教师为了适应核心素养应进一步转变自身的行为和角色,适当抛弃传统的教学思维,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在达成核心素养的要求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引路人的角色。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师角色和行为;转变
学生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可在传统思维中,老师往往在教育教学中起决定作用,老师一般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教学规划左右学生的学习进度,忽视了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压力,导致同一节效果差异很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本课课本吃透还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而学习能力较差或反应较慢的学生则留下了许多未解答的疑问,最终导致少数同学的掉队。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由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将自己决定学生学习进度的行为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行为。
一、促进教师由知识传授向培养核心素养转变
教师一般是一个受过较高等教育的人群,知识储量都比较丰富。以前教师的教学都偏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致少数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过于依赖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可适当弱化对教学内容的过分强调,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例如,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来设计教学计划。在目前的高中阶段,语数外三门每天起码有一节课,大部分时间一天会有两节课。语数外三科的教师就可以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安排教学任务,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可专门利用几个课时来培养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借助自习课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班会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虽然目前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安排时间紧、任务重,但教师应明白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使学生适应新形势下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由知识型向素养型的转变。
二、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到了独立自主的年龄,个人性格、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性格心理,将性格相似的学生组成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大致分为快、中、慢三组。对快组来说,成员基础较好,之前对于图形特点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就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快组成员学习与本课相关的更加有挑战的知识,像棱柱、棱锥、棱台体积之间的关系,或者组合体的表面积这种试着去推导。中组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教师要注重对中组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步养成,可以先为中组学生列出本课的学习提纲,依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帮助中组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慢组成员因为多方面原因稍落后于进度,教师不能心急,更不能放弃,要将工作重心向慢组适当倾斜。在学习本节课时,应降低要求,减轻学习压力,可以先带领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图形的特点,观察它們的差异性,然后慢慢引入棱锥、棱柱、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鼓励课后多去练习和观察,发现图形的结构美和数学魅力。
三、注重学生和教师素养同时提升
中国目前的教育一般被称为“应试”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始终为“高考”两字服务。教师应适当改变这种将考试成绩看做一切的过激心态,应明白成绩不是唯一,学生的素养提升才是重中之重。
(一)不以分数批判学生好坏
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分数作为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其他学生其他方面的特点。将成绩好的学生称作好学生,将成绩差的称作坏学生。在扼杀了学生天性的同时使学生丧失信心,也否定了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品德兼备且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新一代青年。
(二)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各学校为检验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会不定期的举办听课活动。但有些教师为了赢得其他老师赞扬或某些荣誉,会提前将本课内容给学生上一遍,并教导学生作假,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为避免这种行为,学校应改变凭一节课评价教学工作的方法,采取新途径。例如,学校可以随机抽查听课以便检验教师平时的教学水准,还可以从班级的班风方面着手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重点关注班级中的问题学生,留心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只注重教师所带班级成绩是否提高,应通过运动会等活动检验班级学生综合能力高低。
四、结束语
新课改的到来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一次机会,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转变自身行为和角色,将教师的核心作用弱化,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形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关注自身素养,为学生做好表率,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灿艳.浅谈核心素养时代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7(39):34-87.
[2]朱文萍.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数码设计(上),2018(09):230-231.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师角色和行为;转变
学生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可在传统思维中,老师往往在教育教学中起决定作用,老师一般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教学规划左右学生的学习进度,忽视了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压力,导致同一节效果差异很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本课课本吃透还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而学习能力较差或反应较慢的学生则留下了许多未解答的疑问,最终导致少数同学的掉队。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由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将自己决定学生学习进度的行为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行为。
一、促进教师由知识传授向培养核心素养转变
教师一般是一个受过较高等教育的人群,知识储量都比较丰富。以前教师的教学都偏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致少数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过于依赖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可适当弱化对教学内容的过分强调,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例如,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来设计教学计划。在目前的高中阶段,语数外三门每天起码有一节课,大部分时间一天会有两节课。语数外三科的教师就可以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安排教学任务,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可专门利用几个课时来培养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借助自习课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班会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虽然目前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安排时间紧、任务重,但教师应明白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使学生适应新形势下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由知识型向素养型的转变。
二、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到了独立自主的年龄,个人性格、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性格心理,将性格相似的学生组成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大致分为快、中、慢三组。对快组来说,成员基础较好,之前对于图形特点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就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快组成员学习与本课相关的更加有挑战的知识,像棱柱、棱锥、棱台体积之间的关系,或者组合体的表面积这种试着去推导。中组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教师要注重对中组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步养成,可以先为中组学生列出本课的学习提纲,依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帮助中组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慢组成员因为多方面原因稍落后于进度,教师不能心急,更不能放弃,要将工作重心向慢组适当倾斜。在学习本节课时,应降低要求,减轻学习压力,可以先带领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图形的特点,观察它們的差异性,然后慢慢引入棱锥、棱柱、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鼓励课后多去练习和观察,发现图形的结构美和数学魅力。
三、注重学生和教师素养同时提升
中国目前的教育一般被称为“应试”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始终为“高考”两字服务。教师应适当改变这种将考试成绩看做一切的过激心态,应明白成绩不是唯一,学生的素养提升才是重中之重。
(一)不以分数批判学生好坏
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分数作为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其他学生其他方面的特点。将成绩好的学生称作好学生,将成绩差的称作坏学生。在扼杀了学生天性的同时使学生丧失信心,也否定了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品德兼备且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新一代青年。
(二)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各学校为检验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会不定期的举办听课活动。但有些教师为了赢得其他老师赞扬或某些荣誉,会提前将本课内容给学生上一遍,并教导学生作假,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为避免这种行为,学校应改变凭一节课评价教学工作的方法,采取新途径。例如,学校可以随机抽查听课以便检验教师平时的教学水准,还可以从班级的班风方面着手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重点关注班级中的问题学生,留心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只注重教师所带班级成绩是否提高,应通过运动会等活动检验班级学生综合能力高低。
四、结束语
新课改的到来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一次机会,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转变自身行为和角色,将教师的核心作用弱化,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形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关注自身素养,为学生做好表率,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灿艳.浅谈核心素养时代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7(39):34-87.
[2]朱文萍.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数码设计(上),2018(09):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