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銜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以浩瀚之观、包容之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洞庭湖视察,嘱托做好洞庭湖的生态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在生态保护一线,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铭记洞庭湖哺育之恩,不忘总书记殷殷嘱托,兢兢业业地坚守在洞庭湖畔,为洞庭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他就是王胜,现任岳阳市君山区天井山国有林场场长,兼任君山区林业局湿地管理站站长。前不久,王胜被授予“湖南省优秀共产党”称号。
野生动物致害责任险缓解人与动物争食矛盾
岳阳市君山区北枕长江,南滨洞庭,三面环水,68.02%的面积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候鸟主要的繁殖栖息地和食源补给地。白鹭、灰鹤、豆雁、须浮鸥等各种候鸟成群飞过,在如镜的湖面映出翱翔的倒影,这里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但对于当地农户而言,群鸟齐飞虽美,却也令人心烦。“鸟会吃掉农作物,或者将农作物绊倒,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户收入,”王胜说。人鸟争食,让人与动物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凸显。每年有关人鸟争食问题的信访件约占所有信访件的四分之一。此外,麋鹿等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对农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为了解决湖区人与动物争食的老矛盾,王胜开辟新思路,探索推行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我们在电视、广播、宣传车上滚动宣传,增加大家对这个保险的了解,并且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在每个乡镇设立一名理赔协调员。”王胜说,“受损农户可以直接联系保险公司,也可向村里、林业站或林业局反映”。
“虽然不能全部赔付损失,但这个保险帮我们保住了直接成本。比起之前没有保障,这已经好很多了。”获得农户这样的反馈,王胜倍感欣慰。近年来,君山区没有发生一起野生动物致害上访案件和野生动物被伤害案件。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为环洞庭湖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一做法正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
采桑湖生态修复堪称典范
采桑湖自古与洞庭湖连为一体。1958年,钱粮湖农场在此围垸,用大堤与洞庭湖相隔,采桑湖的“万亩水面”由此形成。大堤的两边,一边是几乎未曾有人类活动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西湖区域;另一边是“万亩采桑湖”,位于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允许经营活动,生态一度遭到破坏。
“刚开始采桑湖生态修复工作时,我们都没有经验,只能一点点地摸索前进。”王胜回忆道,“我们不断地重复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咨询专家,终于编制出采桑湖的生态修复方案。”
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四处奔波、风吹日晒只是基本,与承包者的博弈才是难啃的硬骨头。
“他们根本不配合,各种隐瞒,甚至抵制。”王胜说,“当时压力确实很大,有人找我求情,有人给我设阻碍,还有人威胁我,但我还是坚决按方案执行了。”不走形式、现场监督、强力执行,王胜用比承包者更加强硬坚决的态度,全力推进采桑湖的生态修复工作。
目前,采桑湖的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完成,巡护队日日守护着这片水域。这个君山区垦区内面积最大的自然湖泊,在王胜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正在恢复本来的面目。
粗梗水蕨重现采桑湖
2017年,王胜开展日常生态监测时,在采桑湖发现大片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粗梗水蕨种群。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喻勋林实地鉴定确认,该植物确是在湖南省消失近30年的粗梗水蕨。
粗梗水蕨对水质有一定要求,某种意义上可视作环境指标性生物。它的重现,意味着采桑湖的生态环境已经改善良多。这让王胜很是激动,“确认后,我们立马对它进行圈地保护,禁止附近的任何活动。并且,对它附近的水位进行调节,以确保它的苞子可以落地生存。”通过王胜团队的保护培育,目前,粗梗水蕨已有近20公顷的生存区域。
湿地保护卓有成效
君山区内,长江和洞庭湖的堤岸有103公里,外滩湿地风景优美。商家们为了招揽游客,在湿地内修建烧烤灶台等旅游设施。烟气、烧烤黑迹、垃圾等破坏了往日清秀的湿地美景。
“我们组织开展了湿地保护行动。这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了商家的利益,”王胜说,“他们不理解,我就当面沟通。他们觉得亏了,我就收集有关资源和信息,尽量在行动中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行动完成后,烧烤灶台、餐饮船等300多处旅游设施被全部拆除、关停,湿地恢复宁静。杨柳飘飘、苔草青青,现在的湿地带着袅袅灵气,吸引着来往的人们驻足留影。
王胜已在生态保护战场上奋斗21年。有人称,王胜是年轻的老兵。虽然刚刚40出头,但距离他扎根生态保护一线已经过去21年。对他而言,这是满满当当的21年。除了推动野生动物致害险实质运作,保护湿地,发现粗梗水蕨,他还发表了多篇论文,牵头组建君山区湿地管理体系,高效开展自然保护区欧美黑杨清理行动,如期入职完成环保督察反馈整改任务。
回顾这21年,王胜说,“没有什么比劳有所获更令人开心的事了。”
跨过严寒、迈过酷暑,王胜始终坚守在洞庭湖畔。作为土生土长的君山人,他在洞庭湖边长大、工作、成家,他深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就如洞庭湖伫立千年守护我们一般,王胜也为守护洞庭湖而奋战不歇。他以热爱以执着,以实干以苦干,助力着洞庭湖的华丽蝶变。
野生动物致害责任险缓解人与动物争食矛盾
岳阳市君山区北枕长江,南滨洞庭,三面环水,68.02%的面积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候鸟主要的繁殖栖息地和食源补给地。白鹭、灰鹤、豆雁、须浮鸥等各种候鸟成群飞过,在如镜的湖面映出翱翔的倒影,这里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但对于当地农户而言,群鸟齐飞虽美,却也令人心烦。“鸟会吃掉农作物,或者将农作物绊倒,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户收入,”王胜说。人鸟争食,让人与动物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凸显。每年有关人鸟争食问题的信访件约占所有信访件的四分之一。此外,麋鹿等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对农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为了解决湖区人与动物争食的老矛盾,王胜开辟新思路,探索推行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我们在电视、广播、宣传车上滚动宣传,增加大家对这个保险的了解,并且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在每个乡镇设立一名理赔协调员。”王胜说,“受损农户可以直接联系保险公司,也可向村里、林业站或林业局反映”。
“虽然不能全部赔付损失,但这个保险帮我们保住了直接成本。比起之前没有保障,这已经好很多了。”获得农户这样的反馈,王胜倍感欣慰。近年来,君山区没有发生一起野生动物致害上访案件和野生动物被伤害案件。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为环洞庭湖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一做法正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
采桑湖生态修复堪称典范
采桑湖自古与洞庭湖连为一体。1958年,钱粮湖农场在此围垸,用大堤与洞庭湖相隔,采桑湖的“万亩水面”由此形成。大堤的两边,一边是几乎未曾有人类活动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西湖区域;另一边是“万亩采桑湖”,位于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允许经营活动,生态一度遭到破坏。
“刚开始采桑湖生态修复工作时,我们都没有经验,只能一点点地摸索前进。”王胜回忆道,“我们不断地重复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咨询专家,终于编制出采桑湖的生态修复方案。”
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四处奔波、风吹日晒只是基本,与承包者的博弈才是难啃的硬骨头。
“他们根本不配合,各种隐瞒,甚至抵制。”王胜说,“当时压力确实很大,有人找我求情,有人给我设阻碍,还有人威胁我,但我还是坚决按方案执行了。”不走形式、现场监督、强力执行,王胜用比承包者更加强硬坚决的态度,全力推进采桑湖的生态修复工作。
目前,采桑湖的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完成,巡护队日日守护着这片水域。这个君山区垦区内面积最大的自然湖泊,在王胜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正在恢复本来的面目。
粗梗水蕨重现采桑湖
2017年,王胜开展日常生态监测时,在采桑湖发现大片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粗梗水蕨种群。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喻勋林实地鉴定确认,该植物确是在湖南省消失近30年的粗梗水蕨。
粗梗水蕨对水质有一定要求,某种意义上可视作环境指标性生物。它的重现,意味着采桑湖的生态环境已经改善良多。这让王胜很是激动,“确认后,我们立马对它进行圈地保护,禁止附近的任何活动。并且,对它附近的水位进行调节,以确保它的苞子可以落地生存。”通过王胜团队的保护培育,目前,粗梗水蕨已有近20公顷的生存区域。
湿地保护卓有成效
君山区内,长江和洞庭湖的堤岸有103公里,外滩湿地风景优美。商家们为了招揽游客,在湿地内修建烧烤灶台等旅游设施。烟气、烧烤黑迹、垃圾等破坏了往日清秀的湿地美景。
“我们组织开展了湿地保护行动。这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了商家的利益,”王胜说,“他们不理解,我就当面沟通。他们觉得亏了,我就收集有关资源和信息,尽量在行动中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行动完成后,烧烤灶台、餐饮船等300多处旅游设施被全部拆除、关停,湿地恢复宁静。杨柳飘飘、苔草青青,现在的湿地带着袅袅灵气,吸引着来往的人们驻足留影。
王胜已在生态保护战场上奋斗21年。有人称,王胜是年轻的老兵。虽然刚刚40出头,但距离他扎根生态保护一线已经过去21年。对他而言,这是满满当当的21年。除了推动野生动物致害险实质运作,保护湿地,发现粗梗水蕨,他还发表了多篇论文,牵头组建君山区湿地管理体系,高效开展自然保护区欧美黑杨清理行动,如期入职完成环保督察反馈整改任务。
回顾这21年,王胜说,“没有什么比劳有所获更令人开心的事了。”
跨过严寒、迈过酷暑,王胜始终坚守在洞庭湖畔。作为土生土长的君山人,他在洞庭湖边长大、工作、成家,他深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就如洞庭湖伫立千年守护我们一般,王胜也为守护洞庭湖而奋战不歇。他以热爱以执着,以实干以苦干,助力着洞庭湖的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