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建设事关经济持续发展,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务必要持续增强农业经济管理力度,提高三农投资力度,缩小我国城乡经济差异。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的农业经济管理办法。
关键词:经济管理;农业经济;三农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亟需深化改革,各地应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推动合乎实际情况的惠农政策出台,促使农业朝着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所发展。诚然,当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技术方法都亟待优化以及调整,还需不断革新农业经营制度,激活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
一、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机制问题
一是受“联产承包制度”影响,我国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留守在农村地区作业的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妇女,此类人员缺少创新意识、产业意识,生产技术水准落后;二是目前农村地区存在耕地大面积闲置的情况,受制于当下我国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权属的流转难以盘活,集约化种植难以实现;三是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滞后,企业发展现代化水准低,发展规模小,无法构成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无法形成农业生产新机制,这也约束了农业集约化发展、产业化发展[1]。
(二)产业金融体系问题
一是目前我国农产业结构调整较为困难,目前我国农业正缓慢从人力资本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高新技术、大量资金作为支持,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服务不完善,“惠农”的目标难以达成;二是农业经管者的营销方法不合理,农产业无法实现现代化营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无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三是条块分割的情况在多数地区仍旧十分严重,农业生产组织水平低下,农产品上下游无法实现有效联结。
(三)农村基础建设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水平不足,各地受制于传统发展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现有的农业资金规模较小,且各地农村亟需完善的设施较多;二农业生产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现有的农业技术并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各地对于农技推广、农技研发的支持率也参差不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研发的见效周期较长,各地管理部门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的农业经济管理办法
(一)机制创新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必然要求。一是各地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推动农村土地权属流转机制的创新,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构建起新的农产业发展体系,积极落实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并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方法,在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转换的效率;二是各地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农产业集约化发展,引导农户了解农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优势,并让其自主的推动土地承包权属流转的落实,通过制度的不断推进,形成地区龙头企业,集合农村闲散资金;三是应该根据地区情况,出台农村经济管理深入基层的管理办法,不同地区应该有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辅导员,让管理人员在基层深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有效落实[2]。
(二)产业优化
一是应该积极优化农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注重对粮食作物的管理,强调对粮食生产的单一管理,以产量提高来促进经济发展,而當下应该在农村构建起多元化的农产业结构,根据地方特色,引导农户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让农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二是应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根据地方特色形成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同时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等,解决农产品的营销问题;三是应该不断推动技术方法的革新以及产业升级,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业集团。
(三)深化科技
一是要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增加灌溉水利设施、防护林网、是变电设施等,在解决设施缺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问题;二是应该提高各地农村机械化作业水平,针对各地农产业消耗人力成本较大的环节,有针对性的推广农业机械设备,并开发相应的高产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三是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力量,构建起专业化的农机市场,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为广大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3-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事关民生、社会经济发展,十几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农业现代化转型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时代发展也衍生出了诸多新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较少、农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仍旧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影响下,需要积极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模式,让农业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玉红.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法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24):242.
[2]张俊飚,颜廷武.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11.
[3]曲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3):33-34.
[4]卢万荣.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及优化策略分析[J].环球市场,2019(15):15.
作者简介:
李文君(1988-0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管理。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经济管理;农业经济;三农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亟需深化改革,各地应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推动合乎实际情况的惠农政策出台,促使农业朝着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所发展。诚然,当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技术方法都亟待优化以及调整,还需不断革新农业经营制度,激活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
一、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机制问题
一是受“联产承包制度”影响,我国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留守在农村地区作业的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妇女,此类人员缺少创新意识、产业意识,生产技术水准落后;二是目前农村地区存在耕地大面积闲置的情况,受制于当下我国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权属的流转难以盘活,集约化种植难以实现;三是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滞后,企业发展现代化水准低,发展规模小,无法构成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无法形成农业生产新机制,这也约束了农业集约化发展、产业化发展[1]。
(二)产业金融体系问题
一是目前我国农产业结构调整较为困难,目前我国农业正缓慢从人力资本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高新技术、大量资金作为支持,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服务不完善,“惠农”的目标难以达成;二是农业经管者的营销方法不合理,农产业无法实现现代化营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无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三是条块分割的情况在多数地区仍旧十分严重,农业生产组织水平低下,农产品上下游无法实现有效联结。
(三)农村基础建设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水平不足,各地受制于传统发展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现有的农业资金规模较小,且各地农村亟需完善的设施较多;二农业生产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现有的农业技术并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各地对于农技推广、农技研发的支持率也参差不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研发的见效周期较长,各地管理部门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的农业经济管理办法
(一)机制创新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必然要求。一是各地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推动农村土地权属流转机制的创新,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构建起新的农产业发展体系,积极落实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并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方法,在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转换的效率;二是各地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农产业集约化发展,引导农户了解农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优势,并让其自主的推动土地承包权属流转的落实,通过制度的不断推进,形成地区龙头企业,集合农村闲散资金;三是应该根据地区情况,出台农村经济管理深入基层的管理办法,不同地区应该有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辅导员,让管理人员在基层深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有效落实[2]。
(二)产业优化
一是应该积极优化农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注重对粮食作物的管理,强调对粮食生产的单一管理,以产量提高来促进经济发展,而當下应该在农村构建起多元化的农产业结构,根据地方特色,引导农户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让农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二是应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根据地方特色形成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同时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等,解决农产品的营销问题;三是应该不断推动技术方法的革新以及产业升级,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业集团。
(三)深化科技
一是要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增加灌溉水利设施、防护林网、是变电设施等,在解决设施缺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问题;二是应该提高各地农村机械化作业水平,针对各地农产业消耗人力成本较大的环节,有针对性的推广农业机械设备,并开发相应的高产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三是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力量,构建起专业化的农机市场,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为广大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3-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事关民生、社会经济发展,十几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农业现代化转型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时代发展也衍生出了诸多新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较少、农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仍旧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影响下,需要积极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模式,让农业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玉红.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法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24):242.
[2]张俊飚,颜廷武.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11.
[3]曲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3):33-34.
[4]卢万荣.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及优化策略分析[J].环球市场,2019(15):15.
作者简介:
李文君(1988-0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管理。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