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号称“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但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却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况,真的很让人甚是担忧,如何提高中职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摆在我们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别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良好地师生关系,新颖的教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中职生 语文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46-01
语文是职业学校大多中职生的弱项,学生学习语文课积极性也不高 , 教学效果难免大打折扣,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就应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长知识,分享生活体验的愉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使中职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唤起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在读职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课学习早已失去兴趣,很多学生就是抱着不想学语、数、外才上职校,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好了,何必还要学语文?而且许多中职院校对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甚至给他们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技术才是目的,文化课无所谓。因此,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为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平台,是理解领会专业知识和学习为人处事的基础学科。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习兴趣
韩愈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像魏书生那样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或自己的某种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适应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宁可自己多走路,少让学生走“弯路”树立平等与民主、尊重与宽容的教学理念。老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应充满民主气氛,答疑或讨论时,师生应平等相待。严格要求学生时,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严”的背后,充满了爱的期望。教学中要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少一些简单化的批评和训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关心、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此以来,课堂再不是“老师一言九鼎,学生只有听的份了 ”从而也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采取新颖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激情澎湃,学生在底下听的一脸茫然,这是中职学校语文课堂的普遍现象。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老师应走下讲台,腾出充裕时间,让学生占用。但要注意的是:老师走下讲台,并不等于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相反地,教师课前务必吃透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适时点拨。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讲授舒婷《致橡树》这首诗歌时,笔者设计一个思考题:爱情是美好的,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职生能不能过早地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反响很大。因为这涉及“早恋”问题,有的学生赞同它,甚至已成为“早恋”者;有的学生反对,认为“早恋”是错误的。这是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各自都有话说。所以,在课堂上便止不住地辩论起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早恋”这一问题,笔者便让学生组成正反两方,要求课前认真做好准备,第二学时在课堂上一起辩论。题目定为《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由于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比较敏感的话题,他们都做足够的准备,所以辩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简直不分胜负。经过激烈的辩论,正方“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获胜。通过辩论这一形式,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让他们不仅对“早恋”这一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辩论这种口语交际形式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四、营造良好融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习兴趣
一只粉笔打天下的陈旧授课方式,很难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而且教学效果的确不尽人意。我们很清楚语文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知识,如果将枯燥的文字叙述制作成课件,配以生动的画面和语音,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精力集中,情感专注,身临其境,从而获得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反复阅读这篇散文。课堂上借助多媒体音乐和画面。播放音乐,老师开始范读,当读到“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时,乐曲凄婉,教师的声音也低沉起来,这时学生脸上的神情庄重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当读到“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乐曲变得明快了,教师读得也柔美了,学生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轻松的神情,似乎感受到了老人的幸福。在这一刻,学生几乎都理解了老人一生的追求,理解了“朴素”的深刻含义。实践证明,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颇深。 这样的课堂氛围容易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在逼真的动感画面中感触到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或内容,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着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不得到激发吗?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语文活动课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它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就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这样的活动课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应变能力,以利于他们将来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本学习的进度组织不同的活动.比如在学习议论文单元,我们可以进行演讲比赛;诗歌单元结束,可以举行诗歌朗诵等等;应用文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实用性的。生活中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求职广告通过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而来,中职生很有必要学会写广告词这一应用文体。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广告词大比拼,学生可以用生活中见到的广告词,当然自我创新更好,以组为单位,老师命题,学生抽题。学生对此兴趣十分浓厚,纷纷开动脑筋,搜集了许多好的广告词,并积极参与讨论。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尊重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语文教学法》[M].沈阳出版社,2000.
[关键词]中职生 语文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46-01
语文是职业学校大多中职生的弱项,学生学习语文课积极性也不高 , 教学效果难免大打折扣,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就应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长知识,分享生活体验的愉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使中职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唤起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在读职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课学习早已失去兴趣,很多学生就是抱着不想学语、数、外才上职校,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好了,何必还要学语文?而且许多中职院校对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甚至给他们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技术才是目的,文化课无所谓。因此,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为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平台,是理解领会专业知识和学习为人处事的基础学科。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习兴趣
韩愈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像魏书生那样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或自己的某种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适应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宁可自己多走路,少让学生走“弯路”树立平等与民主、尊重与宽容的教学理念。老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应充满民主气氛,答疑或讨论时,师生应平等相待。严格要求学生时,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严”的背后,充满了爱的期望。教学中要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少一些简单化的批评和训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关心、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此以来,课堂再不是“老师一言九鼎,学生只有听的份了 ”从而也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采取新颖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激情澎湃,学生在底下听的一脸茫然,这是中职学校语文课堂的普遍现象。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老师应走下讲台,腾出充裕时间,让学生占用。但要注意的是:老师走下讲台,并不等于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相反地,教师课前务必吃透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适时点拨。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讲授舒婷《致橡树》这首诗歌时,笔者设计一个思考题:爱情是美好的,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职生能不能过早地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反响很大。因为这涉及“早恋”问题,有的学生赞同它,甚至已成为“早恋”者;有的学生反对,认为“早恋”是错误的。这是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各自都有话说。所以,在课堂上便止不住地辩论起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早恋”这一问题,笔者便让学生组成正反两方,要求课前认真做好准备,第二学时在课堂上一起辩论。题目定为《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由于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比较敏感的话题,他们都做足够的准备,所以辩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简直不分胜负。经过激烈的辩论,正方“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获胜。通过辩论这一形式,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让他们不仅对“早恋”这一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辩论这种口语交际形式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四、营造良好融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习兴趣
一只粉笔打天下的陈旧授课方式,很难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而且教学效果的确不尽人意。我们很清楚语文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知识,如果将枯燥的文字叙述制作成课件,配以生动的画面和语音,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精力集中,情感专注,身临其境,从而获得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反复阅读这篇散文。课堂上借助多媒体音乐和画面。播放音乐,老师开始范读,当读到“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时,乐曲凄婉,教师的声音也低沉起来,这时学生脸上的神情庄重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当读到“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乐曲变得明快了,教师读得也柔美了,学生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轻松的神情,似乎感受到了老人的幸福。在这一刻,学生几乎都理解了老人一生的追求,理解了“朴素”的深刻含义。实践证明,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颇深。 这样的课堂氛围容易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在逼真的动感画面中感触到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或内容,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着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不得到激发吗?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语文活动课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它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就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这样的活动课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应变能力,以利于他们将来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本学习的进度组织不同的活动.比如在学习议论文单元,我们可以进行演讲比赛;诗歌单元结束,可以举行诗歌朗诵等等;应用文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实用性的。生活中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求职广告通过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而来,中职生很有必要学会写广告词这一应用文体。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广告词大比拼,学生可以用生活中见到的广告词,当然自我创新更好,以组为单位,老师命题,学生抽题。学生对此兴趣十分浓厚,纷纷开动脑筋,搜集了许多好的广告词,并积极参与讨论。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尊重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语文教学法》[M].沈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