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还是自家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活一生,无论是行走于青山绿水之间,还是耕作于黄土高坡之上,世事总会在心中留下一道道回味悠长的美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亲近大自然,越来越觉得大自然对待人类是最公正的。你亲近她,她会给你带来灵感;你喜欢她,她会给你馈赠愉悦;你保护她,她会给你增添幸福。当然,你要破坏她,她也会发脾气的,甚至会毫不留情地给你送上灾难。所以过去无论工作多忙,或是利用出差之隙或是趁着留学之便,我总会见缝插针地走进大自然。登临华山观之奇险,曾使我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也顿感人生之路的艰辛;看黄山之灵秀,特别是眺望那块飞来石,使我走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想,只要敢于并善于创造,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赏九寨沟的七彩流水,会使我联想到生命的绚丽多彩;站在科尔沁大草原上,我能体会到信马由缰般驰骋的豪迈;面对玉珠峰的洁白晶莹,我能看见自己灵魂的瑕疵,包括一些人用那些高端化妆品掩遮住的丑陋;航行在大海上,偌大的豪华游轮竟轻飘得像一片树叶,我感觉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渺小与微不足道;而当我徜徉在涅瓦河畔,登上埃菲尔铁塔,伫立在加加林纪念塔下那会儿,我真正感悟到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自然里有我看不完的美景。
  我忽然发现,生活里藏有许多美景。
  比方说,吃饭是我们每个人天天必做的一门功课,做饭更是司空见惯的一件平凡事。就拿我们家来说吧,夫人几乎每天都要先于孙儿与家人一个半时辰起床,钻在厨房里忙活着择菜洗菜蒸馏烹炒,四碟子六碗地摆好在餐桌上等待着小孙儿及家人享用。不谙世事的小孙儿,不是嫌这碗饭盐淡了,就是嫌那盘菜醋酸了呢!他何时才能体会出这饭菜背后的辛劳与别样的滋味呢?夫人却毫无怨言,日复一日做着这出力不讨好的“傻事”。
  其实做饭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把生活当日子过。过日子既有洗涮拖地抹桌子那些天天必做的不起眼的琐碎事,也有金钱名利物质精神层面的大事。
  在这安静的日子里,一件件陈年往事像涓涓细流从我心中流淌出来。记得当年我经同学介绍见了一面正在上大学的她便定下了终身大事,一年通了两封信算是情书,而后她便买了条上海产的“的确良”床单,从古城西安来到部队在陇县驻地的山沟里登记结婚了。那会我任连长,指导员高兴元很热情地安排炊事班杀了一头大肥猪,全连会了一顿餐算是庆贺。第二年我依旧在我的连长岗位上奉献着奋斗着,她却远在西安挺着大肚子顶着强烈的妊娠反应坚持上下班,吃了吐,吐了再做着吃,为的是给那颗小生命提供足够的营养。她生儿子时我在石家庄高级步校深造,学校规定除非直系亲属亡故否则任何理由都不得请假,待我放假回家探亲时儿子已经三个多月大了。她既要上班又要肩负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一个人在城市里这样生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在不容易中默默地支持著我从连长、营长一步步地干到团长。
  当夫人看到我官至团长一时转业无望难以与家人团聚时,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也为了我所从事的事业,毅然决然辞掉了在省城西安某军工厂“工程师”的铁饭碗,来到塞上小镇青铜峡当随军家属,顶着世俗的眼光与议论在小卖部干起了售货员的行当,这需要多高的境界与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啊!
  我的职务在不断变化着,从团长、副师长、师长到省军区副司令员,面对这些变化,夫人保持着自己的淡定与从容。唯一不变的是,她从不收礼,从不吃人家的饭,这为我赢得了在职时做人的尊严和为官的好名声,也使我退休后,能睡个安稳觉。
  夫人一生素面朝天,尽管她长得不算美丽,但她从不描眉画眼,她之所以这样本色自然而真实地活着,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拥有心灵高尚的自信。她明白,高档化妆品可以遮掩住脸面上的瑕疵,却遮不住一个人心灵上的污点这个道理。我真佩服她能拥有这种大智慧,这是上帝给予我的恩赐。但上帝又是聪明的,是讲公平公正的。上帝可能是担心这个世界上人人都默默奉献会显得过于单调吧,便有意给世间送来另外一些夫人。君不见那些落马的高官,他们哪个夫人不是用华丽的衣裳包裹着一个伪善、自私、没有灵魂的躯壳,在那脂粉和油彩的后面隐藏着贪婪和虚荣,过度的虚荣必然会制造出罪恶;又有哪个不是因为夫人收礼参政而成了他锒铛入狱的推手?有的人不把生活当日子过,不用欣赏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在她的眼里时时处处都是别人的错,自己的对,动辄把芝麻大的一点小事放大到西瓜那么大,而后把西瓜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地上,溅得满屋子都是血红的沫子;有的人像一只笨狗爬到了粪堆上,却扎起洋狗势,企图引得世人羡慕,假若如此,这世间不是宠物多得为患了吗?还有的人别人给她一根麦秸秆,她会当作拐棍拄起来,便飘飘然颐指气使,仿佛地球都会围着她转。这些人可怜的是不值得人去可怜,而最可悲的是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可悲。如果这也算一景,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为这一景而煞费苦心。
  最美还是自家景啊。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一  母亲是个很会藏东西的人。  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干之类的点心。如果客人留下来吃客饭,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小鱼干、小虾米、咸鸭蛋、干米粉肉,甚至香菇、木耳,都会莫名其妙地跑上饭桌。  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割猪草、放牛、给稻田挡水等,把我们全支出去。
期刊
“大黑”是一头老母猪。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十几,村子里就开始杀年猪,三十几户人家,杀年猪的能有十来户。唯独我家猪圈里的大黑猪,年年活蹦乱跳的。我问母亲:“人家都杀猪了,咱们家咋不杀?”母亲说:“咱家养的是老母猪,不能杀。”开始,母亲还耐心地给我解释,后来有些烦了,就向我吼道:“不能杀就是不能杀,滚一边玩去。”见母亲发火了,我也不敢再追问了,蔫蔫地往门外走,一回头,正与母亲的目光相遇,发现母亲的眼
期刊
妻从外剪来几枝绿萝藤蔓,随意插到两只装满清水的瓶中。饱浸清水的绿萝不到半月的时间,水中的骨节处冒出了一条条白色的根须,瓶口外的绿萝蔓则在骨节旁交错排列了一片片心形的叶子,茎络晶莹,卵片肥厚,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单位的一只花盆已闲置多日,静下来时,我把花盆装满了松针土,从妻的绿萝瓶中取来两根藤蔓埋于土中,清水漫灌,放于办公室的角落处。多日,松针土上罩了一层纤细的白毛,绿萝却不见任何动静,几次想把
期刊
昨夜,梦里看到了你!我的大侄女,我一直在梦里躲着你的……  大侄女,你走了居然八个多月的光景。你走了,我试图逃避着你离去的事实,于是我不敢留下有关你的任何东西,甚至是一张照片。我害怕提到你的名字,我害怕听到疾病和死亡两个词。不想今日,思念如丝,紧紧地缠绕我。  你从三年级就跟我读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教到哪里你就随读到哪里。最为艰苦的是在1991年我刚刚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广西博白英桥镇一间村小学教
期刊
1989年,于士力只身前往哈尔滨打工,成了工地上的小木匠。不久,他随着施工队赴前苏联劳务输出。三年后,他回到双井村,用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万元钱组建了一个装修队,在哈尔滨承揽各种装修活计。  于士力干活实在,不藏心眼,他的队伍施工质量好、收费低。白天,于士力和工人们一样干活;晚上,上夜大学习工民建专业,经过一千个夜晚的刻苦学习,他拿到了文凭,这时,施工队伍也壮大到几百人。2000年,于士力把干装饰工程
期刊
清晨醒了,总要倚床看会儿书,以驱散残留的睡意,今天早晨看不成了,因床头柜的台灯突然熄灭,灯泡闪了。大清早商店肯定关着门,买都没地方买。家中又无备用的。想想,终于摸索到一只老式旧灯泡,安上先凑合吧。  其光亮照样可看书,能见度亦不亚于刚闪灭的节能灯,我却捧书发呆,干脆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就因为旧灯泡这月色一样黄黄的光芒。  都知道,多年来,家家户户用的都如同太上老君装仙丹宝葫芦似的老式灯泡。前些年
期刊
母亲健在的日子里,凝视着她那变幻多姿的手指,我时常安静地端坐一旁,用欣赏的眼光看她做家务。  母亲非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也没读过书,可母亲生性聪颖好学,长了双壮实却灵活的手,做起事情来条理清晰,分寸把捏精准,一招一式里透射出卓尔不群的魅力。自十八岁嫁给父亲后,母亲似乎就没省心省力过,除了接连为我们家族诞下了六儿五女,还得操心费神打理好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穿。苦涩岁月里,家境捉襟见肘,被残酷现实割裂
期刊
我们上有一兄一姐,年龄相差比较大,因为我跟弟弟只差两岁,从小经常玩在一起。我的弟弟脾气很好,很少像别的小男孩那样与别人打架,挺文气的,又很听我的话,我十分喜欢这个小弟弟。  在我五岁时,妈妈去参加工作了,我俩没人看顾,爸爸便把我俩送往乡下的大舅舅家寄养。下了火车,还要走十多里的乡间小路,爸爸一手抱一个,累得满头大汗。我抱着爸爸的脖子,与弟弟相看着,叽叽喳喳,挺开心的。  弟弟实在太小了,连爸妈也分
期刊
一天,一个肤色黝黑、身材精瘦的妇人来到店里,见到我家的猫立刻惊呼起来:“哇,这猫真漂亮!”她声音洪亮,一把抱起了猫。奇怪的是,猫温驯地趴在她怀里。“这猫怀孕了,生了小猫送我一只。”妇人兴奋地嚷了起来。我们并没有察觉猫已经怀孕,只是感觉到猫好像胖了一些。“你确信猫怀孕了吗?”“确信。”“那好吧。”我知道猫一次会生好几只,总是要送人,便答应了她。妇人留下电话号码,走的时候一再叮嘱要记得送她小猫。  果
期刊
自高铁开通后,回老家的次数多了。每次回去,自然会跟父亲及弟妹们相聚——吃饭、打麻将。每次到了吃饭时,父亲总会拿出一个大玻璃酒坛,倒上一杯满满的自家酿造的白酒自顾自地饮起来。有时他会说,你也喝点吧。因为弟妹们很少喝酒,我不好扫父亲的兴致,更不愿看到他郁闷独饮,就倒上半杯跟父亲对饮起来,我每次举杯只是微微品一下。但父亲的脸色却春风似的荡漾开来,说话也渐渐地多了,从国家发展聊到个人机遇,从过去的艰苦聊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