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42岁.咳嗽、间断咯血1月余.1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间断咯血,伴发热,体温37.8℃~38.3℃,偶咯黄绿色痰,经抗生素治疗无效.住院1周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结节,表面暗红色,无坏死及破溃,有压痛.近十年来查白细胞计数在2×109/L~4×109/L,余无特殊病史。
【机 构】
: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2岁.咳嗽、间断咯血1月余.1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间断咯血,伴发热,体温37.8℃~38.3℃,偶咯黄绿色痰,经抗生素治疗无效.住院1周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结节,表面暗红色,无坏死及破溃,有压痛.近十年来查白细胞计数在2×109/L~4×109/L,余无特殊病史。
其他文献
患者女,51岁,双股内侧、双侧腋窝、腹股沟发生红褐色斑片、斑块10年,逐渐于双胭窝、双肘弯及腰背部也发生同样皮损,无自觉症状,进行性缓慢发展,无自动消退趋势.无药物过敏及其他慢性疾病史,无家族类似病史.体检:发育营养良好,肝、脾不肿大,右侧腹股沟可触及一个花生米大淋巴结,活动无压痛.其他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患者男,32岁.因右侧乳头部出现暗红色乳头状丘疹2周就诊.1周前,曾在外院拟湿疹治疗,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未见好转.患者既往身体健康,近1年来经常有非婚性生活.否认有生殖器溃疡史。
由于氟康唑的预防性使用,白念珠菌的感染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而非白念珠菌的感染则相应增加[1].临床上,快速准确地将致病性念珠菌鉴定到种,对临床的针对性用药有指导意义.我们联合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和PCR技术对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进行检测和鉴定。
目的 观察不同pH值的人工合成尿液对皮肤表面pH值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pH2.0,3.5,5.0,6.5,8.0和10.0的人工合成尿液、蒸馏水和0.2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对敏感性皮肤和正常皮肤行4h,20h,24h三个阶段的封闭型斑贴试验,应用临床评估、皮肤表面pH值和TEWL值来评判皮肤反应.结果 敏感性皮肤和正常皮肤对各种溶液的反应相似.两种pH仪测量皮肤表面pH值排列顺序与原溶液的p
血管角皮瘤是一种以真皮乳头微血管扩张、继发表皮棘层肥厚、角化过度为特征的病变.现将我科25年间经病理确诊的78例分析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血浆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活动期及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并与1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活动期及缓解期血浆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
患者男,56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皮疹伴瘙痒26年,伴发脓疱2个月"入院.26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反复出现散发鳞屑性皮疹,伴瘙痒,冬重夏轻,具体治疗不详.2002年12月开始皮疹明显加重,全身皮肤变红,脱皮.当地医院诊断为"红皮病性银屑病",给予的最高糖皮质激素剂量为泼尼松15mg/d,皮疹反复。
患者男,33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2.71×109/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657×109/L.体检脾在肋下4 am.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中性粒细胞0.744,其中原始、早幼粒占0.048,Ph染色体(+),bcl/abl融合基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银屑病为皮肤科中常见慢性皮肤病,其甲部的营养不良病变--银屑病性甲损害的发生率颇高,一般认为在银屑病患者中约10%~50%伴有指(趾)甲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