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速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步伐已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现状的分析,及对所存在问题进行的思考,提出了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措施。
  【关键词】学年制 学分制 选课制
  
  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学年制”转向“学分制”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78年,中国教育部提出高校可试行“学分制”后,学分制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学分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从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现状来分析,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完善的措施。
  
  一、学分制是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体制
  
  学分制又称为学分累积制,从现代意义上说,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颁行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其目的在于倡导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学生只要修满规定学分,就可以毕业,也可以因为其他原因暂时中断学业,分阶段完成学业。它参考学年制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允许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以延长学习期限,推迟毕业。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效地、因人而异地分配受教育时间,能降低产品的成本,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利的。
  
  二、高校建构学分制的必要条件
  
  1、开设足够的选修课
  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它的最初形式是选课制。当时的美国工农业生产总值迅猛递增,并终于跃居世界的首位。经济的腾飞,对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传统的古典教育很难适应广阔的高级劳动力市场需要。寻求与发达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级劳动力培养方式,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而寻求适合我国教育特点,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管理模式,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点。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为特色。学校必须开出足够的选修课程,选课的主动权在于学生,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志趣爱好选课,这样,课程的吸引将显得特别重要,由此带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那些枯燥、乏味、空洞无用的课程将在学生的选择中失去生存价值而被淘汰,而那些具有科学性、高质量的课程将在竞争中产生,从而推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以学分制代替学年制
  教学计划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而制定的统一课程管理,也是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制定的规范化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单一学科知识面窄的弊端已暴露出来,目前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必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强化能力等等。学分制的弹性学制正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它的教学质量是以学分代替学年,即不是以学习年限作为衡量学生的学习量,而是根据各门课的学分来衡量。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普及发展,面对参差不齐的高校学子,实施弹性学制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体要求,允许学生加快学习进程,提早毕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给予重修,直到学生修完此课程学分为此。
  
  3、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求计算机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学籍管理的任务繁重,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它是一种多样化的、交叉的复杂教学管理,各类数据的处理量会大量增加。因此,学分制的管理必须以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完成。
  
  三、实行学分制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龙头
  
  实施学分制的教学改革为龙头,促使其它方面教学管理与国际接轨意义重大。构建学分制的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考虑学生的秉性、天资,而采用“一刀切”的制度是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学分制的管理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主选择课程,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免听或免修已掌握的课程,腾出时间学习其它课程,这样有利于快出人才。高校每年都能招收到一些素质较好、基础扎实的学生,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生刚入学就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学业情况,可提出免修课程申请,经系主任同意,安排免修课程的考试,如合格,则可安排插到二年级跟班听课。这种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2、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
  学分制的实施,关健是选课制,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选课方向。因此,课程的吸引将显得非常重要,从而带动老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而那些枯燥、乏味的课程在学生的选择中失去价值而被淘汰,从而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3、有利于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广,高校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交叉,从而产生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学分制要求把这些纳入新的教学计划,开设新的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要求,社会的需求。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促进了文理科的交叉,把课程由纵向型改为横向型的一种综合性学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学分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学生选课时往往避重就轻,避主就次,选择那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或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将来发展需要,盲目选择课程,专挑看似热门的课程,造成学习内容杂乱无章。另外,由于扩招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而一部分学生却感到吃力,因此出现有的学生想拿双学位,有的学生为凑学分,避难就易,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为此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设立导师制,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结构,并根据课程类型进行分组,在教学计划中体现知识的交叉和复合;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畏难而盲目选课的现象。同时也规定每一学期选课的比例,导师要根据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第二,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所占教学计划比例。要开出足够数量与质量的选修课是保证学生选课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即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实现知识的广博性,即质与量的统一。目前,高校的专业课、选修课、公选课所占比例大多为70%、20%、10%,即专业课所占比例偏大,而公选课所占比例偏小。这样学生所选课程有限,难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就须压缩必修课的课时比例,增加学生自学的空间,另外安排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开设专业基础课。其次,鼓励有专长的老师附设选修课或者允许学生跨校区选修课程,学校要承认学生在外校所修学分。再次,为保证选修质量,学校可成立教学督导组,随机听课,及时检查教案。
  教学管理系统要更新。不全要搞好教的管理,还要加强学的管理。我们往往把学习认真、成绩好、守纪律、老实听话等作为评定学生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这往往可能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学分制管理在于发展学生个性,为这种个性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学生选课的信息处理,最低的开班人数,教室的容量,这都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管理,才能有效实施学分制管理。
  注意避免将现行的“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概念混为一谈。我国高校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与国际上的完全学分制尚有差距。我们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实际状况有利地结合,才能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石明:社会变革中的大学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宋尚桂: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困难与对策[J],济南大学学报,2005.
  [3]胡伟莉:我国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其他文献
2-1052巷受"一掘两采"三次扰动影响,巷道变形严重。对此,通过分析巷道变形原因及现场实测数据,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在原支护下,回采帮锚杆受力普
综采工作面上下两巷围岩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工作面的产量。本文以段王煤矿090509皮带巷为工程背景,对巷道围岩的破坏原因进行分析,依据强帮固顶的原则,提出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
连杆机构铰点位置与连杆的力学性能有着直接关联。对登高平台消防车的曲臂变幅常见四连杆机构的铰点布置进行了力学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油缸的最小推力为目标函数,详细分
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一般通过其功能表现出来。核心能力的功能随着经济与理论的发展其功能得到不断的延展、转换。本文通过从企业、市场和网络三个层面对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简便的H-2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近交系小鼠的H-2D区和H-2K区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DNA扩增,扩增产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H-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