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性昏迷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性昏迷是肝脏疾病的一种严重症候,预后多不良,且有认为是死亡的征兆。肝性昏迷大致可分为昏迷前期与昏迷期。在昏迷前期往往表现为谵妄、躁动不安,或是精神迟钝、疲乏无力等状。当进入昏迷期则已达不省人事的状态。一经出现躁动、谵妄状态而即行恢复,不进入昏迷者,临床上甚为少见。因此从临床上能在昏迷前期予以控制,使之恢复而不进入昏迷期,亦即解除肝性昏迷于未然,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其他文献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有时较为困难,有的甚至误诊为疟疾、阿米巴肝脓肿、败血症或是肠伤寒合并胆囊炎等。因此,探求找出辅助急性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甚至通过动物实验求得排卵前期的诊断方法是极有现实意义的。
期刊
钠为体内重要电解质,它在体内潴留是促成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钠缺乏亦可造成一定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均可影响钠的平衡。于二、三十年前就有人报告,肺炎、糖尿病、妊娠毒血症、尿毒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病症都可发生血钠过低症。1944年Thorn,Koeff,及Clinton三氏以“失盐性肾炎”为题报告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与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相似之症状。1949年Schroeder氏报告肾性水肿患者如较
期刊
患者,男,43岁,农民,因大便经常带血,血吸虫毛蚴孵化阳性,曾于1955年9月分接受过酒石酸锑钾长程治疗,共用1.23克,治疗经过颇顺利,未发生任何严重反应,连续做过大便复查,孵化二次均转为阴性。然嗣后两年来因生产关系,又经常接触疫水,有下水后皮肤发痒史,有时咳嗽。1958年1月29日,因自觉腹内似有痞块,大便孵化又发现血吸虫毛蚴,乃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曾患疟疾,无外耳溢脓和头痛等既往史。
期刊
一溴二萘酚(1-bromo-2-naphthol)是三浦氏于1952年由炼焦的副产品合成的一种药物,为无色针状结晶体,融点80℃,难溶于水,溶于脂溶媒,味辛辣,对粘膜组织有刺激性,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和潮解。据文献,此药毒性小,对钩虫、蛔虫和蛲虫均有很好的驱虫效力。国内对此药驱钩虫的研究尚不多。
期刊
肝性昏迷,是肝病过程中极严重的合并症,早在Hippocrates氏时代(公元前460-370),即描述了急性黄疸合并发作性狂躁。Galen氏(公元131-200)指出神经精神系统的紊乱是肝病的恶劣先兆。Bright氏(1836)明确地描述了肝硬变患者,合并有头痛、谵妄及经常性辗转不宁,并认为昏迷之前,常以单调语言作先导。Capland氏(1858)记录了醇性肝硬变患者,有谵妄及震颤。19世纪后期,
期刊
74例胃镜检查的初步研究
期刊
患者(住院号42541),男,22岁,沈阳人。于1955年12月19日入院。主诉粘液脓血便三个月,近半个月来有发冷、发热,患者自述于三个月前因受凉后开始腹部有钝痛,疼痛限局于脐下,压迫时疼痛减轻,不放散,无恶心呕吐,食欲正常,不发热,仍能工作。自发病第三天起有腹泻,里急后重,腹痛和粘液脓血便,大便每天30-40次,便稀无特殊臭味。曾服中药,大便次数稍减轻,腹泻减至每天10次左右,但周身情况日趋恶化
期刊
患者,男,25岁,于1957年12月9日因患神经衰弱入院疗养。因大便中有蛔虫卵,于12月30日以山道年甘汞片驱虫,晚九时第一次投药剂量为山道年甘汞片三片,内计山道年及甘汞各0.045克。半夜一时开始患者感觉全身搔痒、肿胀,以躯干及上肢较为严重,并有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数口,无耳鸣及眩晕。追询既往史,发现患者于1949年及1955年曾因外伤用过红药水、红药膏及黄药膏(推想可能是红汞及汞制剂),涂布
期刊
介绍一种改良的腹腔放液针
期刊
肝硬变是一常见疾患,近来在中医治疗机构尤为常见。中医书上虽然没有肝硬变这个病名,但掌握具体病情辨证施治,近年来各地报导都有很好的效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西医各有特长,尤其祖国医学内容的丰富多采。如果把中医文献里适用于肝硬变的记载加以系统整理,补充新的经验,再通过中西医紧密合作,必然有进一步的成就。现在愿意把我们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变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作参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