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塔式结构在隔震加固时支座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采用抱箍式托换施工方法将有效减少施工周期,同时保证结构在托换过程中安全可靠。本文将对该施工工艺和传统托换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为实际工程提供相应依据。
关键词:抱箍式托换;隔震支座;摩擦力;塔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41
1序言
我国古建筑文化丰富多彩,但是现存的古建筑却寥寥无几。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华夏文明遗产,我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任重而道远,而且建造仿古建筑也非常必要。现如今,在地震频发的大背景下,为减少地震对建筑的损伤及人员的伤害,人们的目光已从传统的抗震转变为减隔震方向。在仿古建筑建设中,隔震加固成为其建设过程不可或缺的步骤。而“断柱加座”离不开托换技术,传统托换技术施工复杂、周期长,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2传统钢筋混凝土托换体系
在柱周围加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浇筑托换梁和部分支墩混凝土,等托换梁混凝土正常标准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托换梁处设置千斤顶或临时支撑,切割原框架柱中需要安装隔震支座的位置,安装好隔震支座后,再完全浇筑支墩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托换体系的不足之处:
(1)因为隔震支座的上、下支墩需要满足罕遇地震下的承载力要求,所以通常隔震支墩的配筋都非常大,造成支墩施工困难;
(2)新增托换梁等尺寸一般较大,影响建筑布局和功能;
(3)柱内植筋对原结构损伤较大,在施工时会使截面减小,降低安全度;
(4)施工现场存在大量湿作业,加固改造工期较长;
(5)托换结束后托换节点不可拆卸。
由框架结构受力特点分析可知,上部荷载要通过截面较小的柱子传到基础上,对柱进行托换时荷载大,托换要求较高,在为了保证上部结构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不卸荷托换,一般用临时支顶托换的方法,即在框架柱旁边安装竖向导荷装置,将框架柱承担的荷载通过临时支撑导荷,这时截断原框架柱并安装隔震支座即可,此托换过程没有改变原有结构传力路径,本文称其为原位托换施工技术。原位托换主要施工过程是:①开挖建筑物周围的土体,开挖到结构基础的顶面,使基础暴露出来;②对既有结构基础薄弱的要先进行加固;③在原框架柱四周安装临时支撑的装置;④切割原来的框架柱,此时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临时支撑装置,完成首次力的托换转移;⑤在下支柱安装下预埋板;⑥在下支柱支模并且用无收缩混凝土浇筑;⑦安装隔震支座;⑧安装上预埋板,支模浇筑上预埋板;⑨等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拆除临时支撑装置,上部荷载借助临时支撑装置传到给隔震支座,实现力的二次托换转移;⑩隔震层上部梁板式楼盖施工,到此整个托换过程完成。图1为放置支座下预埋件(预埋螺栓与主筋搭接),图2为浇筑混凝土,待强度达到后,将支座安装上预埋板并与下预埋板连接。
3抱箍式托换体系
钢抱箍托换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因为施工工艺简单、受外界影响较小。钢抱箍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桥梁、建筑结构正常使用情况下,对其进行支座更换。作为一种施工新工艺,也将会在既有建筑结构隔震加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唐山市某既有塔式仿古建筑为基础,介绍有关钢抱箍托换技术。
钢抱箍一般用于圆形截面柱,替代下部构件作为临时支撑系统。钢抱箍式托换体系是在隔震支座上下的框架柱外包钢管,钢管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与原框架柱结合,形成类似钢管混凝土,作为隔震支座的上下支墩。然后在加固后的隔震支墩上安装抱箍,通过箍身与柱紧密贴合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荷载。为了放置千斤顶或临时支撑,在抱箍平面的适当部位设钢牛腿。为增加墩柱与钢抱箍之间的摩擦力,应该计算选择高度适宜的钢板,同时还需保证上部传下来的荷载在其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另外影响抱箍与墩柱间摩擦力的因素还有墩柱是否上下垂直、螺栓数量以及排布方式等。当墩柱表面有弧度时,可能导致摩擦力不够影响托换施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墩柱与抱箍之间加入柔性介质提高摩擦力。墩柱与钢板之间可靠连接的关键在于螺栓的连接,施工常用的方法是沿柱子方向二列竖向并排布置,既减少螺栓的数量还利于施工操作。
4结论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传统托换施工工艺及钢抱箍托换技术分别进行详细了介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可以清晰地了解传统钢筋混凝土托换技术在施工中费时费力,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而选择新型的钢抱箍托换技术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循环利用、可减少托换费用,此方法施工简单,易操作、托换结束后抱箍可拆卸,对实际工程的應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熙平.抱箍法支撑在桥梁工程盖梁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2)
[2]张传刚,承宇,张坤.基于钢抱箍法的桥梁支座更换设计[J].现代交通技术,2013,10(6):41-42
[3]温久宏.既有框架结构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4]熊勇,郑小红,王卫锋,刘靖衍.基于数值分析的桥梁顶升钢抱箍优化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 2019(2)
关键词:抱箍式托换;隔震支座;摩擦力;塔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41
1序言
我国古建筑文化丰富多彩,但是现存的古建筑却寥寥无几。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华夏文明遗产,我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任重而道远,而且建造仿古建筑也非常必要。现如今,在地震频发的大背景下,为减少地震对建筑的损伤及人员的伤害,人们的目光已从传统的抗震转变为减隔震方向。在仿古建筑建设中,隔震加固成为其建设过程不可或缺的步骤。而“断柱加座”离不开托换技术,传统托换技术施工复杂、周期长,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2传统钢筋混凝土托换体系
在柱周围加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浇筑托换梁和部分支墩混凝土,等托换梁混凝土正常标准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托换梁处设置千斤顶或临时支撑,切割原框架柱中需要安装隔震支座的位置,安装好隔震支座后,再完全浇筑支墩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托换体系的不足之处:
(1)因为隔震支座的上、下支墩需要满足罕遇地震下的承载力要求,所以通常隔震支墩的配筋都非常大,造成支墩施工困难;
(2)新增托换梁等尺寸一般较大,影响建筑布局和功能;
(3)柱内植筋对原结构损伤较大,在施工时会使截面减小,降低安全度;
(4)施工现场存在大量湿作业,加固改造工期较长;
(5)托换结束后托换节点不可拆卸。
由框架结构受力特点分析可知,上部荷载要通过截面较小的柱子传到基础上,对柱进行托换时荷载大,托换要求较高,在为了保证上部结构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不卸荷托换,一般用临时支顶托换的方法,即在框架柱旁边安装竖向导荷装置,将框架柱承担的荷载通过临时支撑导荷,这时截断原框架柱并安装隔震支座即可,此托换过程没有改变原有结构传力路径,本文称其为原位托换施工技术。原位托换主要施工过程是:①开挖建筑物周围的土体,开挖到结构基础的顶面,使基础暴露出来;②对既有结构基础薄弱的要先进行加固;③在原框架柱四周安装临时支撑的装置;④切割原来的框架柱,此时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临时支撑装置,完成首次力的托换转移;⑤在下支柱安装下预埋板;⑥在下支柱支模并且用无收缩混凝土浇筑;⑦安装隔震支座;⑧安装上预埋板,支模浇筑上预埋板;⑨等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拆除临时支撑装置,上部荷载借助临时支撑装置传到给隔震支座,实现力的二次托换转移;⑩隔震层上部梁板式楼盖施工,到此整个托换过程完成。图1为放置支座下预埋件(预埋螺栓与主筋搭接),图2为浇筑混凝土,待强度达到后,将支座安装上预埋板并与下预埋板连接。
3抱箍式托换体系
钢抱箍托换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因为施工工艺简单、受外界影响较小。钢抱箍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桥梁、建筑结构正常使用情况下,对其进行支座更换。作为一种施工新工艺,也将会在既有建筑结构隔震加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唐山市某既有塔式仿古建筑为基础,介绍有关钢抱箍托换技术。
钢抱箍一般用于圆形截面柱,替代下部构件作为临时支撑系统。钢抱箍式托换体系是在隔震支座上下的框架柱外包钢管,钢管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与原框架柱结合,形成类似钢管混凝土,作为隔震支座的上下支墩。然后在加固后的隔震支墩上安装抱箍,通过箍身与柱紧密贴合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荷载。为了放置千斤顶或临时支撑,在抱箍平面的适当部位设钢牛腿。为增加墩柱与钢抱箍之间的摩擦力,应该计算选择高度适宜的钢板,同时还需保证上部传下来的荷载在其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另外影响抱箍与墩柱间摩擦力的因素还有墩柱是否上下垂直、螺栓数量以及排布方式等。当墩柱表面有弧度时,可能导致摩擦力不够影响托换施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墩柱与抱箍之间加入柔性介质提高摩擦力。墩柱与钢板之间可靠连接的关键在于螺栓的连接,施工常用的方法是沿柱子方向二列竖向并排布置,既减少螺栓的数量还利于施工操作。
4结论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传统托换施工工艺及钢抱箍托换技术分别进行详细了介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可以清晰地了解传统钢筋混凝土托换技术在施工中费时费力,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而选择新型的钢抱箍托换技术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循环利用、可减少托换费用,此方法施工简单,易操作、托换结束后抱箍可拆卸,对实际工程的應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熙平.抱箍法支撑在桥梁工程盖梁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2)
[2]张传刚,承宇,张坤.基于钢抱箍法的桥梁支座更换设计[J].现代交通技术,2013,10(6):41-42
[3]温久宏.既有框架结构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4]熊勇,郑小红,王卫锋,刘靖衍.基于数值分析的桥梁顶升钢抱箍优化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