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的三个月,可以称之为是承上启下吐故纳新的时节,此时天地自然的生发之气都已经萌生,万物可谓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时候就应该天黑入夜则睡,日出而早起。不仅如此,还要解开紧束的头发,宽衣松带以便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舒展,精神也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而得到滋养,此时,只可顺着春日阳气的生发而让自己胸怀舒畅,切忌不可杀生;要多施予少敛夺,多行赏而少责罚,从而达到一种内外和顺的状况,这就是顺应春季时令进行养生的道理。不顺反逆的话,则会使肝脏受到损伤,而且还会因为供给夏长之气的不足而在夏季引发身体的寒性病变。
春季身体的调养重在一个“生”字,具体该怎么样“生”呢?《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而“以使志生”。这里的“以使志生”,就是说人们在春天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顺应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之机,让自己的意志、情趣得到生发,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情更加豁达乐观。
夏之疾在于春之患,就像上面说的,春天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疾病就会在夏天被引发。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春天得了疾病,那么,疾患多源于在冬天未能做好“精”的固守,未能在冬天储藏以供给春天生发所需要的身体能量,在了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之道后,大家就不难发现,这些养生的道理就像一个“救生圈”一样,对于生命的护卫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组成了生命赖以循环往复的通道。
随着冬与春的季节更替,阴阳之气也就近似太极图一样,冬寒极而至春暖,阴满而至阳长。此时,人体的阳气就在经过冬天后开始“苏醒”过来了,形成一种向上向外的喷发,那些处于半休眠状态的身体机能也开始变得活跃,阳气向外宣发。冬天因为气温低身体相对僵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规劝那些活跃分子的时候常说要“冷静”的原因,因为冷而静。
春天是个被很多诗人歌颂的季节,小时候学孟浩然的诗句就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有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更有白居易对春天看似低调的盛赞“人间四月芳菲尽”。是呀,四月芳菲尽,那不说的就是芳菲尽在春三月吗?春天包含三月六个节气,在尽享那些“好雨知时节”的喜悦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却忘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我们健康的轻柔提醒,甚至还忘却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警醒。剪刀不仅是剪出了柳条和细叶,也可能剪却健康。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风是一把健康的双刃剑,帮助我们促进散热,促进空气的流通,让我们总能在空气的流动中享受到“流水不腐”般的清新;另一方面,春季的气候多变,气温高,人感到暖和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而当风速大、人感觉寒冷的时候,又像是逃避轰炸一般流回内脏。在这种来回的“奔波”中,气血流动的波动性自然加大。这也是很多人纳闷的地方,总是感觉寒冷的冬天都扛过来了,春天自然不在话下,只等“潇洒走一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自然受热就不均衡,所以来去匆匆的风就形成了。可以说,风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两张“脸谱”,或者是绿叶的“信使”,或者是落叶“屠户”。而后者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在说的“贼风”。为什么将之称为“贼风”呢?到底窃了什么,又偷了什么呢?简单地说,趁虚而入谓之邪,窃害中和谓之贼。这也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道理。所以,对于来犯的邪风最好有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回避策略。
邪风可以单独成为致病的因子,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口干唇裂了,鼻子缺少水分变得干燥,由于大量水汽的席卷和湿度的减弱,很多的病菌就开始趁虚而入,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的流行,都是因为有风充当“帮凶”,所以又有“风者,百病之始也”的说法。具体说来,春风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打你健康的主意。
一是伤肺,最为常见的莫过于“伤风感冒”了,因为“伤风”,人体的健康可谓是遭受了一场“扫荡”,从上往下看,头要痛,鼻子或塞或流鼻涕,咽喉要痛。当然,这些并非是排队对你进行攻击,而是分兵合击同时进攻。从《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来看,头痛多源于肺部受到了侵袭,风邪在表的原因,当然如果是贼风避之不及,或者汗出当风的话,风邪则会趁虚而入,导致肺气不宣、卫气不固、营卫不和等。
二是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风胜则动”的说法,此时,身体多会有一种肢体运动的异常,比如痉挛、抽搐、颤抖等症,最为典型的就是面部神经瘫痪所致的口眼歪斜和抽搐。
春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此时,人应该本着“人与大地相应”的基本出发点,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人体之阳气。所以,春季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由弱到强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而且还要积极地去倡导一种雅致舒心的生活。那么,人们应如何养生,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养 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的调摄也应该是顺应自然而疏泄通达,心绪豁达,或踏青问柳,或游山玩水,不仅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且有一种融合于大自然的和谐感。除此之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也很重要,一项有关长寿秘诀的调查显示,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可以想象,在大自然鸟鸣、泉水叮咚、和煦暖风的奏鸣下,人融入其中,自然气血通畅而精神旺盛。
日常生活要安排得丰富多彩。《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可见,在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情趣爱好,不仅是生活的丰富,还是一种生命的颐养。
人 缘
好人缘,在很多时候被现代的人作为了人力资源来看,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但那样做往往对应于自己的理想、目标。换句话说,就使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变成了为了一定目的的利用,自然,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就成为了一种策略,偏离了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从而引起愉快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被认同感,也就脱离了健康养生的正道。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女子伤春,男子悲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冬天属阴,春天属阳,春从冬来,春天是从阴到阳逐渐生发的阶段,这个时候不管性别如何,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心情也都会开始“发动”,所以女性较男性更容易“伤春”。在古代甚至有一个节日——上巳节,即在“三月三”这一天,男女被认为是可以合法私奔的,男女聚会,谈情说爱以免“伤春”。后来演变成“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实际上也是顺应一种心情的放飞,是一种治疗春三月产生情绪变化的良方。
知 足
人,面对失败是无可奈何的事,但重视过程、轻视结果却是可以控制的。对于追求的目标在过程之中尽可能以一种平常心去尽力,在结果的问题上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试想,那些所谓的成功不都是过眼云烟吗?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不都在演绎着“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人生悲喜剧吗?当我们在关注《孙子兵法》,关注《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的时候,是否也该看看古人对于我们“知足常乐”的提醒呢?如《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即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都感到很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能够处得好。这里不择、不挑就是一种“大顺”的倡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祝福很多人“六六大顺”的时候,往往被误解成了做事要顺,其实最大的顺在心中,是要“心顺”。
春季身体的调养重在一个“生”字,具体该怎么样“生”呢?《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而“以使志生”。这里的“以使志生”,就是说人们在春天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顺应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之机,让自己的意志、情趣得到生发,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情更加豁达乐观。
夏之疾在于春之患,就像上面说的,春天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疾病就会在夏天被引发。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春天得了疾病,那么,疾患多源于在冬天未能做好“精”的固守,未能在冬天储藏以供给春天生发所需要的身体能量,在了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之道后,大家就不难发现,这些养生的道理就像一个“救生圈”一样,对于生命的护卫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组成了生命赖以循环往复的通道。
随着冬与春的季节更替,阴阳之气也就近似太极图一样,冬寒极而至春暖,阴满而至阳长。此时,人体的阳气就在经过冬天后开始“苏醒”过来了,形成一种向上向外的喷发,那些处于半休眠状态的身体机能也开始变得活跃,阳气向外宣发。冬天因为气温低身体相对僵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规劝那些活跃分子的时候常说要“冷静”的原因,因为冷而静。
春天是个被很多诗人歌颂的季节,小时候学孟浩然的诗句就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有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更有白居易对春天看似低调的盛赞“人间四月芳菲尽”。是呀,四月芳菲尽,那不说的就是芳菲尽在春三月吗?春天包含三月六个节气,在尽享那些“好雨知时节”的喜悦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却忘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我们健康的轻柔提醒,甚至还忘却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警醒。剪刀不仅是剪出了柳条和细叶,也可能剪却健康。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风是一把健康的双刃剑,帮助我们促进散热,促进空气的流通,让我们总能在空气的流动中享受到“流水不腐”般的清新;另一方面,春季的气候多变,气温高,人感到暖和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而当风速大、人感觉寒冷的时候,又像是逃避轰炸一般流回内脏。在这种来回的“奔波”中,气血流动的波动性自然加大。这也是很多人纳闷的地方,总是感觉寒冷的冬天都扛过来了,春天自然不在话下,只等“潇洒走一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自然受热就不均衡,所以来去匆匆的风就形成了。可以说,风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两张“脸谱”,或者是绿叶的“信使”,或者是落叶“屠户”。而后者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在说的“贼风”。为什么将之称为“贼风”呢?到底窃了什么,又偷了什么呢?简单地说,趁虚而入谓之邪,窃害中和谓之贼。这也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道理。所以,对于来犯的邪风最好有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回避策略。
邪风可以单独成为致病的因子,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口干唇裂了,鼻子缺少水分变得干燥,由于大量水汽的席卷和湿度的减弱,很多的病菌就开始趁虚而入,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的流行,都是因为有风充当“帮凶”,所以又有“风者,百病之始也”的说法。具体说来,春风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打你健康的主意。
一是伤肺,最为常见的莫过于“伤风感冒”了,因为“伤风”,人体的健康可谓是遭受了一场“扫荡”,从上往下看,头要痛,鼻子或塞或流鼻涕,咽喉要痛。当然,这些并非是排队对你进行攻击,而是分兵合击同时进攻。从《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来看,头痛多源于肺部受到了侵袭,风邪在表的原因,当然如果是贼风避之不及,或者汗出当风的话,风邪则会趁虚而入,导致肺气不宣、卫气不固、营卫不和等。
二是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风胜则动”的说法,此时,身体多会有一种肢体运动的异常,比如痉挛、抽搐、颤抖等症,最为典型的就是面部神经瘫痪所致的口眼歪斜和抽搐。
春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此时,人应该本着“人与大地相应”的基本出发点,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人体之阳气。所以,春季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由弱到强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而且还要积极地去倡导一种雅致舒心的生活。那么,人们应如何养生,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养 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的调摄也应该是顺应自然而疏泄通达,心绪豁达,或踏青问柳,或游山玩水,不仅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且有一种融合于大自然的和谐感。除此之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也很重要,一项有关长寿秘诀的调查显示,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可以想象,在大自然鸟鸣、泉水叮咚、和煦暖风的奏鸣下,人融入其中,自然气血通畅而精神旺盛。
日常生活要安排得丰富多彩。《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可见,在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情趣爱好,不仅是生活的丰富,还是一种生命的颐养。
人 缘
好人缘,在很多时候被现代的人作为了人力资源来看,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但那样做往往对应于自己的理想、目标。换句话说,就使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变成了为了一定目的的利用,自然,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就成为了一种策略,偏离了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从而引起愉快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被认同感,也就脱离了健康养生的正道。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女子伤春,男子悲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冬天属阴,春天属阳,春从冬来,春天是从阴到阳逐渐生发的阶段,这个时候不管性别如何,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心情也都会开始“发动”,所以女性较男性更容易“伤春”。在古代甚至有一个节日——上巳节,即在“三月三”这一天,男女被认为是可以合法私奔的,男女聚会,谈情说爱以免“伤春”。后来演变成“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实际上也是顺应一种心情的放飞,是一种治疗春三月产生情绪变化的良方。
知 足
人,面对失败是无可奈何的事,但重视过程、轻视结果却是可以控制的。对于追求的目标在过程之中尽可能以一种平常心去尽力,在结果的问题上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试想,那些所谓的成功不都是过眼云烟吗?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不都在演绎着“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人生悲喜剧吗?当我们在关注《孙子兵法》,关注《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的时候,是否也该看看古人对于我们“知足常乐”的提醒呢?如《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即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都感到很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能够处得好。这里不择、不挑就是一种“大顺”的倡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祝福很多人“六六大顺”的时候,往往被误解成了做事要顺,其实最大的顺在心中,是要“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