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亮点1:糖尿病患者不控制饮食,而通过多服降糖药以抵消多进食是否可行?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些患者不控制饮食而试图服用特效药物,或多服些降糖药以抵消多进食,这是非常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不论患者是否还有一定的胰岛功能,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反映了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不足,限制饮食的目的是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使这些细胞得到很好的休息,以利其功能的恢复。
——这就如患急性肝炎、肠胃炎的患者需要休息和饮食疗法(包括禁食)一样。不控制饮食而滥用口服降糖药,恰如一匹有病的马拉不动车子时,遭到了所载的重量增加(多进食)和鞭打(服用降糖药),其结果是病马非但不能拉车,反而使病情更严重,甚至完全累垮(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亮点2: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的患者片面地认为,凡是药物必定有副作用,因此,拒绝必须的药物治疗。有的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对肝肾功能带来损害。实际上,在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只要在药典所要求的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一般而言,这种副作用在停用药物后即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不可因为有百分之几的患者可能有副作用而讳疾忌医。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所可能有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高血糖肯定可引起并发症,特别高的血糖可直接致人于死地。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且可以避免,停药后可消失。
——举例来说,走在马路上,就有被车碰撞的可能,但我们不会因有这种可能性而不上街。(亮点1、2全文详见《口服降糖药治疗时需注意的问题》一文)
亮点3: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胰岛素抵抗指的是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低血糖的 作用,即体内对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产生了抵抗,体内组织对于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体内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正常人而言,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被分解变成葡萄糖,当血糖升高的时候,胰腺就开始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将血糖很快降低到正常范围。
——对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而言,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同样的胰岛素却无法产生降血糖的效果,通俗比喻就是“人浮于事,人不顶人用”,因此就形成了高血糖、糖尿病。对于此类患者,单纯地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有时效果不是很好。(全文详见《血糖缘何居高不下?》一文)
亮点4:解读餐后高血糖
反映血糖的指标有多种,如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如尿糖。虽然这些指标都是反映血糖水平,但其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通过空腹血糖,我们了解到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主要意味着患者基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往往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着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未必满意。
——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好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就表现出餐后高血糖。正如一个人平地行走不累,但上楼就不行了,负重就更不行。进餐的作用就如同负重。(全文详见《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一文)
亮点5:糖尿病的可防可治
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科学治疗。糖尿病足病也是这样。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灾祸。
——就如开车,不抢道、不争先,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就有可能避免许多事故。(全文详见《糖尿病足病—不可忽视、不可轻视的大问题》一文)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些患者不控制饮食而试图服用特效药物,或多服些降糖药以抵消多进食,这是非常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不论患者是否还有一定的胰岛功能,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反映了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不足,限制饮食的目的是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使这些细胞得到很好的休息,以利其功能的恢复。
——这就如患急性肝炎、肠胃炎的患者需要休息和饮食疗法(包括禁食)一样。不控制饮食而滥用口服降糖药,恰如一匹有病的马拉不动车子时,遭到了所载的重量增加(多进食)和鞭打(服用降糖药),其结果是病马非但不能拉车,反而使病情更严重,甚至完全累垮(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亮点2: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的患者片面地认为,凡是药物必定有副作用,因此,拒绝必须的药物治疗。有的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对肝肾功能带来损害。实际上,在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只要在药典所要求的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一般而言,这种副作用在停用药物后即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不可因为有百分之几的患者可能有副作用而讳疾忌医。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所可能有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高血糖肯定可引起并发症,特别高的血糖可直接致人于死地。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且可以避免,停药后可消失。
——举例来说,走在马路上,就有被车碰撞的可能,但我们不会因有这种可能性而不上街。(亮点1、2全文详见《口服降糖药治疗时需注意的问题》一文)
亮点3: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胰岛素抵抗指的是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低血糖的 作用,即体内对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产生了抵抗,体内组织对于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体内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正常人而言,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被分解变成葡萄糖,当血糖升高的时候,胰腺就开始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将血糖很快降低到正常范围。
——对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而言,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同样的胰岛素却无法产生降血糖的效果,通俗比喻就是“人浮于事,人不顶人用”,因此就形成了高血糖、糖尿病。对于此类患者,单纯地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有时效果不是很好。(全文详见《血糖缘何居高不下?》一文)
亮点4:解读餐后高血糖
反映血糖的指标有多种,如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如尿糖。虽然这些指标都是反映血糖水平,但其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通过空腹血糖,我们了解到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主要意味着患者基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往往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着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未必满意。
——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好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就表现出餐后高血糖。正如一个人平地行走不累,但上楼就不行了,负重就更不行。进餐的作用就如同负重。(全文详见《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一文)
亮点5:糖尿病的可防可治
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科学治疗。糖尿病足病也是这样。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灾祸。
——就如开车,不抢道、不争先,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就有可能避免许多事故。(全文详见《糖尿病足病—不可忽视、不可轻视的大问题》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