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圈
这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会徽,利用汉字“世”的篆体形式,与“2010”巧妙组合,直观呈现“世博会2010”的寓意。再仔细看,这个“世”分明是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相携同乐的家庭,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小世界”。稍稍展开一点联想,这又好像代表了“你、我、他”构成的“大世界”,传达出对人类和谐的美好追求,显然是为体现这一届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同时,这个“世”字有一种升腾明快的动感与活力,再加上是绿色的,似乎又传达出一种希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中国有一个最具历史影响力的短命王朝——秦,秦始皇之所以自命为“始皇”,就在于他以为“天下已定”,凭着“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不只是一世二世三世而已,足可拥有“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贾谊《过秦论》)。没想到,最后就两世而已,且秦二世只是昙花一现,只有短短的三年。
“时代”更迭如此,那么人的一辈子、一代又一代呢?虽然“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不可能不“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那位“一世英雄”曹孟德,他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是“而今安在哉”?
“三十年为一世”,人类走过了很多很多“世”,而且面对它也生出过太多的感慨。也许,正是人们面对着“世”的流走而又不肯直视它的流走,就渐渐转向空间维度的“天下、人间、社会”了吧?而且,又是感慨系之。唐诗中就不知有多少感慨这“人世间”的种种。如“世中遥望空云山”(王维《桃源行》)、“世间离别水东流”(温庭筠《七夕》)、“世间如梦又千年”(元结《橘井》)等,不一而足。
佛教、道教早就有了“世界”“大千世界”等说法。唐朝时李商隐《北青萝》有两句诗是:“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他分明强烈地感受到人在茫茫无边的世界里定居或游走,都只不过是微尘而已,而“爱与憎”最是不能抛却。
李白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写梦游天姥仙山被恍然惊醒之后,生出的感慨便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两句通常被人忽略,实则最是要紧;或者被误读成消极,却应是一种彻悟:他分明在说人世间的欢乐也如梦游天姥一般,而自古以来一切世事总是如东流之水那样消逝,所能做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是所谓“及时行乐”吧?但并非消极,因为这分明是趁着年华,凭着对安静对自由的向往,远离权贵,去投奔自然山水。
偶然读到一句唐诗,作者并非名家,叫章孝标,是他考试及第后写的:世事日随流水去。如此明白如话,好懂好记。这“世事”分明是世间事,这“世”应属于空间维度吧,但后面紧接的“日随流水去”,似乎让人透过世事沧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既凄凉又蕴含着哲思。不正是夫子在河边感慨的那句“逝者如斯夫”的翻版吗?原来这流动的时间与广袤的空间在圣哲诗人那里早就打通了。
每一个日子都在我们面前匆匆流走,谁也不能挽留;属于每一个人的日子该有一个定数,只是不由我们自己掌握,都只有“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份儿。这实在不是什么消极,倒是一种对于人生的豁达。我们能做的是:人生在世,尽我所能,不负我心,不负人生。
今日游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偶得一生肖簽,上有诗曰:“是非不必转去问,中间必定事多磨。”于我极恰当(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是这样子,不是常说“好事多磨”吗),因而也不禁心生感慨。好在,我的名字有一个暗示甚或忠告:不管怎样“事多磨”,既生于世,我都要好好走过属于我的这一程。
这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会徽,利用汉字“世”的篆体形式,与“2010”巧妙组合,直观呈现“世博会2010”的寓意。再仔细看,这个“世”分明是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相携同乐的家庭,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小世界”。稍稍展开一点联想,这又好像代表了“你、我、他”构成的“大世界”,传达出对人类和谐的美好追求,显然是为体现这一届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同时,这个“世”字有一种升腾明快的动感与活力,再加上是绿色的,似乎又传达出一种希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中国有一个最具历史影响力的短命王朝——秦,秦始皇之所以自命为“始皇”,就在于他以为“天下已定”,凭着“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不只是一世二世三世而已,足可拥有“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贾谊《过秦论》)。没想到,最后就两世而已,且秦二世只是昙花一现,只有短短的三年。
“时代”更迭如此,那么人的一辈子、一代又一代呢?虽然“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不可能不“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那位“一世英雄”曹孟德,他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是“而今安在哉”?
“三十年为一世”,人类走过了很多很多“世”,而且面对它也生出过太多的感慨。也许,正是人们面对着“世”的流走而又不肯直视它的流走,就渐渐转向空间维度的“天下、人间、社会”了吧?而且,又是感慨系之。唐诗中就不知有多少感慨这“人世间”的种种。如“世中遥望空云山”(王维《桃源行》)、“世间离别水东流”(温庭筠《七夕》)、“世间如梦又千年”(元结《橘井》)等,不一而足。
佛教、道教早就有了“世界”“大千世界”等说法。唐朝时李商隐《北青萝》有两句诗是:“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他分明强烈地感受到人在茫茫无边的世界里定居或游走,都只不过是微尘而已,而“爱与憎”最是不能抛却。
李白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写梦游天姥仙山被恍然惊醒之后,生出的感慨便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两句通常被人忽略,实则最是要紧;或者被误读成消极,却应是一种彻悟:他分明在说人世间的欢乐也如梦游天姥一般,而自古以来一切世事总是如东流之水那样消逝,所能做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是所谓“及时行乐”吧?但并非消极,因为这分明是趁着年华,凭着对安静对自由的向往,远离权贵,去投奔自然山水。
偶然读到一句唐诗,作者并非名家,叫章孝标,是他考试及第后写的:世事日随流水去。如此明白如话,好懂好记。这“世事”分明是世间事,这“世”应属于空间维度吧,但后面紧接的“日随流水去”,似乎让人透过世事沧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既凄凉又蕴含着哲思。不正是夫子在河边感慨的那句“逝者如斯夫”的翻版吗?原来这流动的时间与广袤的空间在圣哲诗人那里早就打通了。
每一个日子都在我们面前匆匆流走,谁也不能挽留;属于每一个人的日子该有一个定数,只是不由我们自己掌握,都只有“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份儿。这实在不是什么消极,倒是一种对于人生的豁达。我们能做的是:人生在世,尽我所能,不负我心,不负人生。
今日游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偶得一生肖簽,上有诗曰:“是非不必转去问,中间必定事多磨。”于我极恰当(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是这样子,不是常说“好事多磨”吗),因而也不禁心生感慨。好在,我的名字有一个暗示甚或忠告:不管怎样“事多磨”,既生于世,我都要好好走过属于我的这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