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本身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应保障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在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素质教育实际开展情况,从青少年社会教育与博物馆自身建设两个层面,深入探究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以期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人才培养以及现代教育发展提供全新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99-03
  【本文著录格式】范怡婷,黄毅.探讨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0):199-201.
  前言
  青少年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群体,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职能进一步丰富了青少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博物馆在与中小学建立合作、进行交流、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对青少年的知识积累、人格塑造、道德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明确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对开展积极有效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需求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教育决定人类的今天,也决定人类的未来。博物馆中特殊的环境与丰富的藏品可作为与中小学教育有效互动的重要资源,进而拉近青少年与中国历史的距离,对其道德素养、人格塑造、知识积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需求具体归纳为以下两方面:一,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博物馆的文化与技术在时代快速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为青少年综合文化素养活动的开展提供多元、智能、丰富的模式。二,馆校融合式发展的需求。青少年群体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成与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博物馆实践活动参与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可在博物馆与学校融合发展模式中得到良好体现,从而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博物馆教育价值彰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开展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在展览吸引力、内容讲解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由于先进技术运用不佳、文物信息标注不全、讲解过程缺少互动造成的,并且许多博物馆缺少针对青少年教育的内容,进而制约了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校教育的融合,导致博物馆文化知识、审美引导、道德教化等功能难以发挥。因此,要求相关部门与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全新可行的路径[1]。
  二、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一)青少年社会教育层面
  1.有利于社会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丰富
  博物馆中丰富的藏品、多样的展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需求。从现代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三大范畴,在青少年的不同成长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之一,承担着青少年终身教育与发展的使命,并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从原有文物收藏、展览、研究为主的機构已经向公益文化教育机构转变,并通过青少年易懂、感兴趣的方式展示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在博物馆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同时,应深入挖掘博物馆教育资源中的精神内涵、主题思想,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创新教育与拓展教育功能,从而推动博物馆真正走向校园、走进课堂,帮助青少年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感受分享文化知识的快乐。以唐山博物馆为例。该馆每年举办20余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专业人员在认真研究学校教育需求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挖掘博物馆资源内涵的教育方案,并运用多元的现代科技手段向青少年展示,使得校园中的青少年群体在参与剧目表演、历史故事讲解、舞蹈表演等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发挥出博物馆强大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特色的假期活动。主要是在寒暑假中举办假期主题活动,积极落实未成年人国民教育工作的内容,鼓励青少年参与到剪纸、手工抄纸、制陶、扎染等体验活动中,不仅拓展了青少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渠道,而且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受到家庭与社会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利用博物馆平台优势开展知识讲座。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制定相应的讲解方案,并动员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使得青少年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全面了解了唐山悠远的历史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更多可行的路径。因此,充分挖掘出博物馆教育资源中有利于青少年接受的内容,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式展现在青少年群体面前,成为现阶段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此推动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拓展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视野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青少年获取更丰富课外知识的最佳场所,是除了校内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家庭教育注重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社会教育则注重学生自我观念、社会角色、文化传递等责任意识的增强,是青少年群体思考人生、了解社会的关键途径。因此,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通过多样形式展示内容丰富的文化实物,促使青少年群体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到许多课外知识,从而达到拓展青少年文化视野的目的。例如,博物馆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声、电、光”,可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类历史文明的内涵与历史积淀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信息,进一步增强了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此外,从本质上来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校园教育文化知识的补充,而是作为一种延伸、具体的教育活动,服务于广大中小学生,为提高青少年能力与素养提供良好平台[2]。在博物馆开展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过程中,应注重民族与本地文化的有机结合,以此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获取文化内容的渠道。西北博物馆将黄土高原以及半坡文化加入了民族发展文化内容中,通过知识手册、科普视频、分组竞赛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历史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使得青少年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形成更加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对青少年文化视野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青少年群体精神意识的增强
  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升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便意味着国家有前途,因此,在开展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当利用多样的展示手段与教育活动加深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增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红色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精神支柱。因此,学校教育应注重与红色博物馆教育之间的融合,讲解员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围绕馆藏讲解符合青少年知识结构的文物与故事,同时也可让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故事讲解活动中,针对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博物馆日等开展专题的纪念仪式,推进有特色的社会教育资源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以此增强博物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应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进而为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提供良好平台。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较为注重青少年学习兴趣、科学兴趣的激发,所以博物馆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切实加强实践教育育人载体与制度建设,为创新人才与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例如,许多博物馆拥有多样的地质类、考古类、生物类等馆藏,涵盖的大量专业性内容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提供极大的补充。与此同时,博物馆展厅中的民族乐器、名画等为青少年深化感官认知、专业知识提供了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进而巩固了学生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认知,为青少年群体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
  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个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育人价值。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社会教育的最佳场所,同样应尊重教育育人价值的发展与体现,坚持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完善学校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民生管理的首要任务,主要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育领域、提高教育质量来让每一位青少年均接受平等教育,促使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树立多样的人才观念。在这种背景下,无论何种规模的博物馆都应该在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的工作上下功夫,切实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符合其个性化与特长发展的社会教育方案,主要是在展览内容的文字说明、活动设计、陈列手段上做努力,以此让广大青少年喜欢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现阶段,不少博物馆在寒暑假期间举办一些“非遗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等活动,将青少年群体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与博物馆科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相继推出了《海洋宫殿》《海上大熊猫》等科普展示活动,以此让青少年在丰富的假期活动中感知大自然的奥秘,引发中小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思考。
  (二)博物馆自身建设层面
  1.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先进的网络技术成为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特色与概况宣传的重要途径,并在社会教育活动次数与规模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赢得广大学校、家庭、社会的认同。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上海博物馆将社会需求作为社会教育活动的导向,多样的社会教育互动中许多都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甚至有些教育课本、教案、课件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纪传·史记”“百物之声”等亲子活动与展览会,是亲子夏令营活动内容的其中几种,同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让青少年与家长一同沉浸在历史文化中,并且在专业人员讲解历史文物与故事的过程中,穿插着应景的声乐,进一步增强了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传达效果,并吸引更多青少年的眼球,不仅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开放、包容的平台,还有利于博物馆自身社會影响力的增强,使得自身成为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4]。以陈嘉庚纪念馆为例,该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出版了一系列与青少年教育相关的研学手册,并让青少年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了解建筑、设计、石雕等美学方面的人文知识。同时,纪念馆内的专业人员还向前来参观的青少年讲述与馆藏有关的文物故事,真正做到将体验分享活动与教育总结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中小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增强自身爱国精神,为陈嘉庚纪念馆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多领域、多层面、多视角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社会成员感受历史文明魅力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纪念馆长远发展。
  2.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服务水平
  自《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博物馆就已经实现从原有文物收藏、展览、研究为主的机构向公益文化教育机构的转变,并在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家在资金与技术方面大力支持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并对各类民办、专题、非国有博物馆提供基础性支持,使得我国各地区博物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局面。为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作用,博物馆应积极运用相关政策,积极提升自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水平,注重人类文明展示、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物保护等工作,并且各级博物馆应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自身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各级博物馆在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注重人才培养服务功能的体现,积极加大与学校间的合作,使得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例如,博物馆可依据自身目前的社会影响力积极与地方旅游项目结合,为青少年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课题,突破原有实践教育体验展示教育活动的界限,真正让青少年在参与实践课题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让青少年从根本上知晓文博工作的艰辛与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以苏州博物馆为例,曾开展的“1509、与谁同尘”特展,展览中均为现代工艺品与复制品,不仅有利于历史文物的保护,而且能与青少年展品拥有亲密接触,进一步拉近青少年与历史文化间的距离[5]。与此同时,苏州博物馆还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展览预约的活动,并针对展览主题进行宣传,有利于博物馆人文气氛与环境的营造与维护,实现了青少年社会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并以一种极具特色的方式向公众展示展品的魅力,有利于苏州博物馆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其他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成功经验。因此,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对博物馆自身建设与青少年社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组织的学习活动也应凸显出现代教育价值,以此为青少年与社会交流提供全新的路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增强教与学间的互动,为进一步发挥出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需要明确博物馆的研学水平、教育格局与资源优势,通过专题活动、知识讲座、科普基地等形式来丰富社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以此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等,为现代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景武.探析“互联网 ”时代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拓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12):157-160.
  [2]肖芳.试论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9(10):56-57.
  [3]杨菊.一封社教之家的来信——博物馆延续性青少年教育项目学习成果的维度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0(2):101-106.
  [4]许辉.启智·互动·体验·创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探讨[J].客家文博,2019(3):35-39.
  [5]段雪妮.博物馆中的青少年教育——以苏州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特展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9.
  作者简介:范怡婷(1985-),女,中国台湾桃园,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闽台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黄毅(1984-),男,福建泉州,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闽台史。
其他文献
【摘要】《创世纪》是米开朗琪罗1508年至1512年创作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湿壁,在天顶中央的九个场景中,《创造亚当》越来越受近现代学者的重视,《创造亚当》上帝与亚当的两只手即将接触但最终没有接触。这样选取上帝创造亚当的故事情节,与米开朗琪罗创作《大卫》有相似之初。关于上帝裸露的右臂,作者认为,从画面来说,上帝裸露的右臂一定程度是亚当裸体的一种延续,一种自然的过渡,使画面自然从亚当转到上帝;从精神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发展取决于水利建设的好坏,因而兴修水利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历史长河中,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从郑国渠到古运河,可以说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兴修
期刊
【摘要】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第二课堂”,承担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大学生视野,促进教育研究的工作,实现大学可持续性地内涵性发展。阅读促进是新一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课题,围绕大学师生的阅读需求、方式和内容发生巨大的变化,阅读促进服务必须坚持时刻创新、不断改革,推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方能增加广大师生的吸引性和参与性。本文以探讨高校图书馆图书阅读促进服务理论和实践为主,提高高校图书馆阅读推
【摘要】作为早期人类摆脱现实困境、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手段之一,萨满崇拜的一项主要内容便是通天和祈神。在通天仪式中,萨满则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和助手来完成使命。新疆早期考古遗存中保存了不少或表现“通天媒介”、或表现“萨满灵使”的题材,乌苏四棵树墓群出土的神兽攀树纹金箔饰和阿勒泰地区分布的鹿石则是其中难得的将这两点元素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研究西域先民宇宙观和生命哲学观的珍贵史料。  【关键词】通天树;
“鸭绿江边炮火连天,中朝人民英勇向前,消灭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家园;血海深仇誓不甘休,中朝人民不做牛马,战斗再战斗,打烂美帝的狗头!”这支“中朝人民英勇向前”战歌曾经鼓舞
期刊
【摘要】建设书香天祝,是天祝县“十四五”开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书香天祝建设,强化县域内的文化氛围,促进群众文化素养提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有关人士来讲,需要对书香天祝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形成认识,把握建设书香天祝的一些主要模式,并采取合理措施推进书香天祝行动。本文就对此展开论述,针对书香天祝行动的背景意义、主要模式、开展策略和保障措施分别做出论述,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带来一些参考启发。  【关
季新益(1884-1976),字铭又,海门搭连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街道)人,清末民初知名实业家.少时拜当地秀才樊民一为师,天资聪敏,读书认真.1900年留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高工色染
期刊
现在在城里,有时会看见街上停着一辆大巴车,车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流动图书馆”几个大字.这是全民阅读工程的一项举措,在大巴车里装一些书,把大巴车布置成图书馆的样子,把
期刊
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空军伞兵三团3000人在团长刘农畯带领下,乘中字102号坦克登陆舰在连云港起义.这是继“重庆”号舰起义后又一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朱德亲自发来贺电.家
期刊
1943年,为了迎接黎明前的胜利,我苏南抗日民主政府在金坛西岗新四军游击区办了一所抗日中学,名为自醒中学,即中国人要自己觉醒过来,打击日军,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校长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