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及其生活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德育实效。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欲望,使其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而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我采用精心裁剪过的生活情景,凸显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我结合内容,创设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教学《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一课,我让学生认识到不守信的危害,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做人应不说谎,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一定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而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例如《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享受着亲人的关爱,大多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在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温习、重新认识生活,这对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我安排学生做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有的学生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把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早上,妈妈早早起床为孩子做早餐;上午辛苦工作,一下班匆匆忙忙赶回家做饭;晚上,妈妈还要洗衣服,孩子睡着时,还要半夜起来为孩子盖被子;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便能体会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和生活状况的不同,学生对他人的心理和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例如: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友爱残疾人》课堂导入时,我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几年来的德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地接轨生活,就一定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小学)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欲望,使其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而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我采用精心裁剪过的生活情景,凸显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我结合内容,创设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教学《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一课,我让学生认识到不守信的危害,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做人应不说谎,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一定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而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例如《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享受着亲人的关爱,大多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在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温习、重新认识生活,这对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我安排学生做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有的学生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把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早上,妈妈早早起床为孩子做早餐;上午辛苦工作,一下班匆匆忙忙赶回家做饭;晚上,妈妈还要洗衣服,孩子睡着时,还要半夜起来为孩子盖被子;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便能体会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和生活状况的不同,学生对他人的心理和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例如: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友爱残疾人》课堂导入时,我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几年来的德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地接轨生活,就一定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小学)